从放射性废水中去除铯

【字体: 时间:2024年01月26日 来源:AAAS

编辑推荐:

  2011年福岛第一核电站灾难导致放射性铯,特别是铯-137大量释放到环境中,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从放射性废水中去除铯所面临的挑战是技术的复杂性和大规模处理工艺的必要性。庄淑婷教授和王建龙教授的论文探讨了两种主要的除铯方法:吸附和膜分离。本综述强调了正在进行的研究和进展,强调了可持续和具有成本效益的方法对减轻铯排放对环境的影响的重要性。

  

2011年3月11日的地震和海啸引发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灾难,导致包括铯在内的放射性物质从受损的核反应堆中大量泄漏。冷却能力的丧失导致反应堆堆芯部分熔毁,向环境中释放了大量铯-137 (Cs-137)和铯-134 (Cs-134)。特别是铯-137的释放,由于其半衰期长和在环境中的高流动性,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在环境方面,铯-137会造成放射性污染,并可能导致土壤退化和生态系统破坏。就人类健康而言,长期暴露于铯-137辐射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尤其是对甲状腺的影响。长期影响可能包括慢性辐射损伤,影响免疫和生殖系统。

由于几个因素,从放射性废水中去除铯仍然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铯复杂的化学性质使得它的有效去除是一个技术要求很高的过程。此外,产生的大量放射性废水,特别是在福岛核事故等核事故之后,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需要大规模的处理过程来处理大量受污染的水,选择适当的方法必须考虑效率、成本和环境影响等因素。

庄淑婷教授和王建龙教授在最近的一篇论文中详细介绍了两种常见的除铯方法:吸附法和膜分离法。吸附法是一种处理低放射性核素废水的高效方法。主要的重点是推进吸附剂,既高效又经济地去除Cs+。各种材料,包括无机(如六氰高铁酸盐、碳基材料、粘土矿物、地聚合物、mof)和有机(树脂、Cs+印迹聚合物、大环配体)物质,以及生物材料(微生物、工业和农业废物、生物聚合物),已经被用于去除Cs+,六氰高铁酸盐因其卓越的吸附能力和选择性而得到认可。

膜分离,特别是反渗透(RO)是分离铯离子的有效技术。孔径较小的反渗透膜可以有效地保留铯离子,具有商业化、高效率和水通量等优点。尽管有这些优点,膜法产生的浓留液由于放射性核素浓度较高而需要处理。此外,长时间的操作对膜材料的辐射稳定性提出了挑战。

正在进行的研究和技术进步对于开发可持续和具有成本效益的方法来处理受污染的水和减轻铯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至关重要。鉴于去除铯离子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庄教授和王教授的文章为我们提供了该领域最新进展的概述。欢迎感兴趣的读者阅读《环境科学与工程前沿》杂志(第18卷第3期)的全文。

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2023年12月11日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前沿》杂志上。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