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温≠贬值 硕士研究生仍是人才结构中重要一环

【字体: 时间:2007年01月30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降温≠贬值 硕士研究生仍是人才结构中重要一环

  

生物通综合:
降温≠贬值 硕士研究生仍是人才结构中重要一环 

 编者按:自1999年硕士研究生报考制度改革以来,研究生报考人数规模不断扩大,今年考研人数的首次下降引起社会各方关注,也使许多学生以及家长感到迷茫。“考研热”延续多年,今年出现拐点,其实是方方面面原因造成的,不能就此认定研究生贬值。倒是可以从中看到对研究生培养,正从盲目扩大数量向保证质量转变。

  读研取消公费

  贫困学生迫于金钱压力放弃考研

  今年的研究生考试结束了,小王有点失落,他报了名但没有去考。“我付不起学费,取消公费等于让我放弃考研。”小王表情很痛苦。小王从四川农村考到北京读书,家境不怎么好,本科4年已经将薄薄的家底掏空了,“家里死活再拿不出钱供我读研了。”今年高校研究生取消公费对小王影响很大。

  2007年,像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这样的高等学府都会取消公费。培养机制改变后,研究生就不再区分公费和自费。而两三年的研究生学费要开学的时候全部交上,小王根本无力承受。

  取消公费之后,高校还是有替代办法,像北京大学就采取奖励助学金的方式资助优秀研究生的学费和生活费。但从“免费培养”到“奖学金抵学费”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前者是国家对培养义务的明确承担,而后者更像是高校对被培养研究生的一种道义补贴。

  据已经在北大读研的一个学生说,考往北大深圳研究生院的新生,开学还是要先拿出4.7万元,然后学校才会陆续返还和资助。

  对一些关于研究生教育收费改革的质疑,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指出:研究生教育改革要建立起以科学研究为主的导师责任制和与科学研究紧密联系的导师资助制。

  根据国际惯例,研究生的学习费用应该从导师科研经费中分担,因为研究生在学习期间的主要任务是参与导师的课题科研。因此导师在招生时,要考虑自己科研项目与招生人数的对应关系。这就意味着导师有项目就有经费,有项目经费才能带研究生。这也许会遏制有些学校近年来“一个导师带数十学生,上大课”现象,保证研究生质量。(周小东)

  严格在职人员资格认证

  政策之手为考研热冷推波助澜

  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资格,经历了一个逐步放宽,又重新收紧的过程。

  根据国务院学位办下发的有关通知,2006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入学考试的相关政策有调整。关于考生的资格审查,通知作出新规定:必要时,招生单位可委托有关权威部门对考生的学历、学位证书进行认证;录取工作结束后,国务院学位办将随机抽查部分考生的资格,检查各招生单位的资格审查工作。

  而此前的2001年规定,凡获得国家承认学历的大学专科学历,毕业后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历,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历(含国家承认学历的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者,均可报考硕士研究生。

  到2002年报名年龄放宽。对于硕士研究生,国家计划内招生年龄要求在40岁以下,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年龄不限。

  2003年,考试改革招生自主。第一,入学考试中的初试科目由5门改为4门;第二,扩大高校在硕士生招生工作中的自主权;第三,加大差额复试的力度。

  2004年,放宽体检要求。使残疾人也有机会考研。

  2005年,外语听力测试调整到复试。教育部将外语听力测试从初试调整到复试中进行。调整后,听力测试由各招生单位自行组织,测试的成绩计入复试总成绩。同时全面试行网上报名。


研究生就业率首次低于本科生 成本能否收回成疑

 

 “广东省高校毕业研究生就业率首次低于本科生,甚至专科生!”——昨日,在广东省2007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小鲁的话掷地有声:截止至2006年12月10日,全省毕业研究生的就业率为94.37%,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7.25%,专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5.57%。

  研究生的就业率竟然首次低于本科生,甚至低于专科生!消息传来,令人震惊。本来,研究生一直是高校就业高指标的旗舰:据广东省教育厅统计,2004年7月15日,高校研究生就业率为92.31%,高出本科生(70.95%)近20个百分点,高出专科生(54.49%)近40个百分点。2005年7月15日,研究生就业率为81.72%,高出本科生(72.23%)近10个百分点,高出专科生(65.47%)近20个百分点。

  读研成本毕业后能否收回

  研究生就业率一向领先,然而,今年公布的数据却如同惊雷一般,让人们不得不反思:我们的就业市场究竟怎么了?我们的教育培养模式究竟怎么了?千军万马横跨这条考研的独木桥,到底值不值?

  王月(化名)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2001年,她从中国第一侨校暨南大学新闻专业毕业,进入广州某知名媒体工作,月入至少在4000元以上。2004年,王月却毅然辞职,闭门考研。昨日,当记者与她连线时,心情格外不错的王月颇为自信:“这次应该不成问题吧!”

  当记者将省教育厅公布的就业率数据告诉她时,王月并没有想象中吃惊:“这样啊,正常吧!”她平淡地说着。还没有进入研究生行列的她将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呢?

  王月首先向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当初不辞职,两年至少有15万元的收入。读研,以2年学制算,学费至少要2~3万,还不算生活费用。也就是说,读研成本至少有20多万。同时,根据教育部门统计的数据,在刚刚结束的广东省2006届大学毕业生的系列招聘会上,用人单位开出的研究生薪资普遍在每月3000元左右。那么,读研的这些成本,是否都能在毕业后收回?王月坦承:“估计很难!”

  王月说:“如果仅从金钱上衡量,这似乎是永远无法对等的,但我想要的是一种生活的经历,看到那么多人在这条桥上撕杀,由不得你不去偿试一下。这种经历只能趁年青时得到,难道要我到三四十岁再去考研?”

  王月读研,是将眼光放在长远的未来。她认为,现在的就业危机如此之深,如果仅有学历,就业很难胜出;如果仅有工作经验,时间久了也迟早要被淘汰,那么只能学历与经验并重——“实践和理论都达到一定高度,你才有权利向别人索要什么!”

  不肯屈就期望值仍然较高

  中山大学哲学系将要毕业的研究生秦蓁提起这些问题却比较轻松,她已经拿到了3份录用函,正在苦思冥想签哪个好。

  小秦认为,对研究生就业的看法不能一刀切,主要看专业和用人单位的需要是否吻合。“应用型专业就比研究型专业好找工作”,她说道:“像我读的是哲学,那么跑市场搞营销的绝对不找我,但公务员、文秘等工作,我还是比较容易找到的。”

  此外,她表示:“一个数据很难说明问题,不能光看数量不看质量啊!”她认为大专生的就业率高,可能是与他们的期望值较低有关。但是,研究生则不一样,他们普遍对自己的期望值较高,毕竟觉得辛苦了那么多年,很难“屈就”在不好的单位。

  小秦表示,月薪3000元以下绝对不会考虑,起码也要3000~5000元。因此,有些研究生找不到工作只是暂时的,他们希望找一份质量高的工作。

  公务员大型国企始终是热点

  在昨日的就业会议上,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小鲁的分析也颇值得关注,李小鲁认为,按照世界性的规律,经济波动往往决定着城市的就业流向。当经济不景气时,人们就业多流向政府公务员或中小企业。当经济景气时,多流向大企业。

  在我们国内,却并没有依照这样的规律,在近两年,国家经济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公务员队伍始终是就业热点,跟经济波动没有必然联系。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的引导工作没有做好,说明就业市场的平衡指挥棒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此,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其指导作用。

  专家:都挤大城市找工当然难

  研究生就业率为什么会下降?昨日,记者采访了众多高校多年负责研究生工作的专家。专家分析认为,研究生就业难,一方面是用人单位用人需求决定。另一方面与研究生眼光过高,集中中心城市就业不无关系。

  实践不如专科生

  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工作处何志伟主任指出,这可能是和用人单位不再盲目要求高学历,而更注重实践经验有关。无可厚非,研究生的理论积淀较多,实践水平可能不如本科生和大专生高,因此对于一些重能力重经验的企业来说,研究生并没有显示出自己的优势,特别是理科研究生更是如此。

  中心城市已饱和

  而广州大学研究生处处长郑成则从就业扎堆的现象分析了个中原因。他表示,现在的研究生目标多放在中心城市,而不愿意去边远地区。本来中心城市的研究生需求量基本饱和了,但是一些研究生却不愿去需求比较大的边远地区,挤在大城市里,最后造成恶性循环,整体的就业率就显得偏低了。

  有学生放弃保研

  另一个现象值得关注,今年刚刚结束的全国研究生考试显示,历年高涨的考研热今年首次“降温”。不少即将毕业的研究生纷纷抱怨:“读了3年研究生却没有本科生、甚至专科生好找工作,白读了。”

  对于这些想法,多所高校的研究生处负责人均不以为然。郑成一针见血地指出:“在长远来看,研究生还是会比本科生和专科生受欢迎的。”何志伟也表示,不少单位也觉得研究生更加有后劲,宁愿花点时间去培训他们。

  研究生就业率走下坡也引发了一些怪象,何志伟处长告诉记者,每年都会有少部分学生放弃保研的机会。
重庆"考研热"降温 研究生教育"含金量"待提高 

华龙网讯 (记者 佟一) 昨日,市招办通报了上周末研究生考试情况,考试人数比去年减少3.34%,是直辖以来,我市“考研热”首次出现降温。

来自国内媒体的报道显示,“考研热”出现全国性降温。全国共有128.2万人报考,比去年仅增加7000人,明显低于往年增幅。上海、广东、重庆等地首次出现下滑。

“考研热”降温原因何在?重庆大学生伍童说:“精英教育与就业现实的反差太大了。到工作岗位接受锻炼,在实践中发现自身需要加强的地方,回过头来再有针对性地到学校里进行深造,这是一种现实的选择。”采访中,许多大学生都赞同伍童的说法,多数学生开始冷静对待考研。

已毕业的研究生郑彬彬的观点是:“考研越来越不划算。读了3年研究生,找工作并不比本科生容易,收入也和本科生差不多。所以,不如本科毕业就找工作。”许多研究生,尤其是文科类专业研究生同时发出这样的感慨。

还有学生称,不少学校的研究生教育是一种“放羊式”教育,有的导师同时带二三十名研究生,导致研究生“含金量”普遍降低。很多学校都把研究生学制由三年改成了两年。压缩的学制使在校研究生一方面无法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另一方面也无暇进行社会实践。“高不成,低不就”,是当前研究生面临的尴尬境遇。

昨日下午,记者在沙坪坝人才市场了解到,与前几年一味强调高学历的情况相比,如今的用人单位也正在变得更加务实。不一味强调学历和学校,许多用人单位更关注的是应聘者有无工作经验,能否迅速适应岗位要求、短期内即为企业创造价值。

用人单位和大学生较一致地认为,如何提高研究生教育的“含金量”,使研究生在校求学期间能够学到“真本事”,是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等院校必须直面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博士生参与考研作弊 高校内道德教育值得反思

 
  在今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黑龙江省招考办发现有博士生参与作弊。震惊和惋惜之余,高等教育中的诚信问题值得人们思考。
据该省招生考试办公室车处长介绍,在今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过程中,他们发现有数名研究生以及一名博士在考场周围利用无线设备为考生传送答案。先进的作弊设备和“高明”的作弊手段令车处长十分震惊,他说从事这么多年的考务工作还是第一次发现博士生参与作弊,“高学历者参与考试作弊增加了查处违纪行为的难度”。

从小学到博士,接受了20多年的教育却走到了教育的对立面。对此,北京大学教育与人类发展系主任陈洪捷表示,应该结合学术腐败等问题来审视当前教育领域中的诚信问题。博士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知识群体,拥有着丰富的知识和较高的智商,因此他们的道德缺失会给我们的制度带来更大的挑战。

采访中,一些在校研究生表示,博士生参与考试作弊的情况他们早有所闻,甚至于有人提前从导师手中获取考试试题。有些人建议,要解决类似问题必须提高处罚力度,另外还可以在教育系统内借鉴银行金融领域的经验,建立“个人信用档案”制度,提高道德的约束力。

对此,陈洪捷提出如下建议:首先,当前高校学生普遍对道德教育不感兴趣,为此学校应该改善教育方式和方法,使道德教育更生活化,更易接受。另外,应借鉴高考经验,使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更加严格和成熟,加大对违纪行为的惩罚力度。
 
 
研究生保送内幕
 
周亦楣 
 
      能保上重点名校的人是幸福的,能保上普通学校的人是知足的,没有保研资格的人是无奈的,取得保研资格却没有保上研的人是痛苦的。

   每年自8月中下旬开始,推荐免试研究生的工作就在各高等院校紧张地开始了。

   推荐免试研究生,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保送研究生。他们不须经过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初试,直接进入复试。

新疆查处29起研究生入学考试违规行为 
 


    天山网讯(记者杨杰报道)在今年的全国硕士学位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中,新疆首次使用先进的反作弊仪器——无线耳机探测器,查获了6起隐性耳机作弊案。

    在1月20日、21日进行的本次考试中,新疆共有12613人分别在17个考点参加考试。针对近年来利用现代通讯手段作弊日益严重的情况,新疆首次使用先进的无线耳机探测器来应对,有的考点还配合使用了无线耳机监听等手段。全区共发现29起违规行为,包括首次发现隐形耳机作弊6起,手机作弊2起,夹带资料4起,其他类违规17起。

    自治区招办表示,将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对违规考生进行严肃处理,在校生将被开除学籍,在职人员将通报单位,教育系统在职人员将给予党纪或者政纪处分,违纪作弊行为将如实记入考生诚信档案。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