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科学家提出治疗癌症新方法

【字体: 时间:2009年08月21日 来源:科学时报

编辑推荐:

  林宗柏自称是个一天就能挣1500美元的人。在中国复杂的医药市场上,他比别人更明白如何躲过暗礁、如何掘到金矿。

  

  记者:衣晓峰 孙理 好诚    
 
在近期召开的意大利米兰乳腺癌国际会议上,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研究人员提出的乳癌“低剂量持续靶向给药方式”,获得与会专家的一致认同。这种低剂量持续化疗给药方式即将中药与低剂量化疗药物联合应用于乳腺癌治疗,显示出高效、低毒、不易耐药等优点,美国权威期刊《癌症生物治疗和放射药理》去年底发表了这一研究成果。

如何确保肿瘤化疗在高效的前提下将其毒副作用降到最低,一直是医疗人员致力攻克的一个重要课题。同其他实体瘤一样,乳腺癌的生长方式有赖于瘤体内血管的形成,血管也是肿瘤转移的重要途径,肿瘤血管生成在乳腺癌的生长和转移中占有重要地位。抗血管生成中药人参皂苷Rg3是从人参根浸出液中分离出的一种有效成分,为四环三萜皂苷,其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已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共识。哈医大附属肿瘤医院内三科主任张清媛教授根据长期临床实践,指导科研小组通过抑制肿瘤组织的血管内皮生成,切断肿瘤生长命脉的技术路线,首先将低剂量化疗药长春瑞滨与抗血管生成药物人参皂苷Rg3联合应用于乳腺癌小鼠体内,以血管内皮细胞为靶点,进行低剂量持续用药。结果显示,乳腺癌通过这种治疗,免疫组化结果检测到的肿瘤微血管密度较对照组和最大耐受剂量组明显下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也较对照组下降,证实持续低剂量给予化疗药具有确切的抗血管生成疗效,证明此方式可通过下调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阻滞肿瘤新血管生成。

实验表明,活性增殖的内皮细胞较增殖的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更敏感,理论上可通过降低化疗药的浓度以特异性的靶向作用于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将这样低浓度的化疗药长期持续使用,避免了常规化疗方案中内皮细胞在化疗间歇期的恢复,增加了其抗血管生成效果,起到了长期抑制肿瘤的作用。张清媛认为,在常规化疗方案中,处于化疗间歇期时,血管内皮细胞能得到恢复,接受其供养的未被杀死的肿瘤细胞也在恢复和生长中,从而增加了耐药肿瘤细胞的出现,而低剂量的持续给药方式则避免了这一现象。

张清媛介绍,内皮细胞遗传性质稳定,不易产生耐药。正常成年人的血管形成基本停止,内皮细胞常处于不分裂状态,只有在妊娠、月经周期、炎症、外伤和肿瘤等特殊情况下,血管形成才被启动,因此抗血管生成治疗还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对机体正常组织影响小。当低剂量化疗药物合用另一种抗血管生成药时,其抑制血管生成作用更为明显,进而控制了肿瘤细胞的增殖,促进了其凋亡。据介绍,哈医大肿瘤医院运用此技术已成功救治了百余例乳腺癌患者。统计显示,该方法对于晚期乳腺肿瘤患者的疗效可提高20%以上。

专家评价指出,低剂量化疗联合中药抗血管生成疗法,改变了细胞毒化疗药物的常规用药方式,适合于体质弱、年龄大的乳腺癌病人,尤其适宜于晚期、已不能耐受常规化疗者。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热搜:癌症|方法|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