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中国海洋大学角膜内皮研究新突破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10年11月08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来自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的最新消息,该学院国家细胞生物学教学团队利用前沿科技所重建的角膜内皮已使新西兰兔、家猫和猕猴荚膜分贝持续维持透明382天、321天和181天。该研究团队计划在3-5年内组织工程人角膜内皮的产业化生产,使我国120余万角膜内皮盲患者重见光明成为可能。
生物通报道 来自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的最新消息,该学院国家细胞生物学教学团队利用前沿科技所重建的角膜内皮已使新西兰兔、家猫和猕猴荚膜分贝持续维持透明382天、321天和181天。目前,该角膜内皮已获得第III类医疗器械的生产许可证,预计在3-5年内可以开始组织工程人角膜内皮的产业化生产,使我国120余万角膜内皮盲患者重见光明成为可能。
全新MolecularProbes®Handbook(第11版)染色和标记技术经典指南请点击获取
该研究团队曾于2009年利用去上皮层羊膜的修饰技术、组织工程人角膜内皮体外重建技术“种植”角膜内皮,证实可使受损角膜内皮曾得到修复,进而重见光明。在此之后,研究团队在新西兰兔和家猫实验的基础上,又选取了与人最为相近的动物——猕猴作为了实验对象。研究人员在济南一家有资质的实验动物中心找到一只符合条件的猕猴,并将建好的角膜内皮植入到猕猴的眼睛中。手术结束后,这只猕猴的眼睛就处于透明状态,一直持续了181天。
从2002年开始,研究小组就开始了组织工程人角膜内皮的体外重建研究,经过8年的研究,成功地“种”除了角膜内皮。它的划时代意义就是使靠角膜移植来实现复明的传统方法得到了极大改变,不用移植,通过“种植”实现了角膜内皮的重建。
研究人员称他们的研究率先建立了国际上唯一的一个未经任何癌基因转染、没有致瘤性的人角膜内皮细胞系。通过从细胞系中筛选出“种子”细胞。将具有活性的细胞群体在一个载体支架上进行培养。活体细胞依托羊膜进行一周的培养后,就长成了和正常角膜内皮形态结构一样的组织工程角膜内皮。再通过手术把角膜内皮与支架一起植入到动物或人的眼中。羊膜载体支架会慢慢降解掉,剩下的角膜内皮则将继续分化生成新的内皮细胞,修复原来受损的角膜内皮,使眼睛重见光明。
在我国角膜病是最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有关数据表明: “角膜盲人”占全部盲人总数的1/4,人数约为800万;在这些患者中,绝大多数是9岁以下的儿童以及40-69岁的青壮年人,而复明的唯一手段就是角膜移植手术。但是,由于眼角膜的捐献者太少,全国各大医院每年可以完成的角膜移植手术只有2000-3000例,绝大多数的失明者目前只能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国家细胞生物学教学团队开创的独特的“内膜内皮”重建技术,突破了传统角膜移植方法在治疗材料获取上的局限,为我国近500万、全世界近6000万角膜盲患者重见光明带来了希望。
(生物通:何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