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国家杰出青年:石斑鱼研究突破性新成果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11年03月08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来自中科院的最新消息,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LMB)秦启伟研究员领导的团队成功合成了具有强生物活性的石斑鱼抗菌肽分子,相关研究论文近日发表在林水产类国际著名期刊《Fish & Shellfish Immunology》杂志上
生物通报道 来自中科院的最新消息,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LMB)秦启伟研究员领导的团队成功合成了具有强生物活性的石斑鱼抗菌肽分子,相关研究论文“Molecular clo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wo novel hepcidins from orange-spotted grouper, Epinephelus coioides”近日发表在林水产类国际著名期刊《Fish & Shellfish Immunology》杂志上,并被选为该杂志的研究亮点(Research highlight)文章。论文发表后已在国际上引起了关注,韩国和罗马尼亚等国科学家致函通讯作者秦启伟,表示出对该研究的浓厚兴趣。
石斑鱼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最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品种之一,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全球石斑鱼年产量2007年已接近20万吨,经济价值巨大。然而,在大规模和高密度人工养殖条件下,石斑鱼的养殖成活率还不到40%,制约石斑鱼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在于各种传染性疾病的暴发和流行。由于大量使用抗生素易造成病原耐药性、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等问题,从海洋生物中发现天然抗菌和抗病毒物质,发展可替代抗生素的免疫防控技术,已成为研究发展新趋势。
在这篇文章中,秦启伟课题组研究人员从病毒感染后的赤点石斑鱼脾组织差减文库中成功克隆出2个新的抗菌肽基因EC-hepcidin1和EC-hepcidin2。这两个基因分别由267和263个碱基组成,编码88和87个氨基酸,其中每个多肽分子含有4个半胱氨酸残基和2对二硫键,两个基因之间的相似度为79%。其基因组结构与哺乳动物的相似,包括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
石斑鱼Hepcidin基因广泛表达分布于鱼体各组织,在病毒、细菌和真菌病原感染后,基因表达显著升高,其中,在肝脏组织中的表达量最高。人工合成包含有2对二硫键的多肽具有很强的杀菌和抗病毒活性,是首次报道成功合成的具有很强生物功能活性的Hepcidin多肽分子,在防治海水鱼类重大病毒病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该研究受到国家杰出青年基金、973计划项目和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
秦启伟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目前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2004年作为海外引进人才,被聘任为中山大学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2009年1月入选中国科学院“****”,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2004年回国后,历任国家基金委第十一届、十二届生命学部学科评审组专家,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家留学基金委评审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先后于2004、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计划和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工程”第二层次(省级)培养对象,2008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国家重大科技计划课题和基金项目,主要从事海洋分子病毒学及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在海洋分子病毒学、鱼类细胞和分子免疫学、海洋环境微生物、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学术成果,在Journal of Virology, BMC Genomics, Virology, Lab on chip和Antiviral Research 等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上已发表SCI收录论文30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