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我国毒理学发展瓶颈有待突破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11年05月20日 来源:中国医药报
编辑推荐:
毒理学是研究外源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对生物体和环境生态系统的损害效应和机理,以及预防、救治或改善措施的综合性学科。作为维护环境友好与生态平衡、保障人们生命安全与健康的重要支柱学科,毒理学已成为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主要科技支撑力量之一。近日发布的2010~2011年《毒理学学科发展报告》的主要撰稿人——周平坤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我国毒理学发展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势头,但是仍有一些发展瓶颈有待突破。
毒理学是研究外源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对生物体和环境生态系统的损害效应和机理,以及预防、救治或改善措施的综合性学科。作为维护环境友好与生态平衡、保障人们生命安全与健康的重要支柱学科,毒理学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已成为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主要科技支撑力量之一。近日发布的2010~2011年《毒理学学科发展报告》的主要撰稿人——中国毒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研究所研究员周平坤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我国毒理学发展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势头,但是,仍有一些发展瓶颈有待突破。
学科定位有待明确
当前,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的危险评估和治理、新物质与新型材料(如纳米材料)、转基因产品等的生物安全性、中医药产品毒性评估等新问题时,毫无例外地需要毒理学知识和技术作为支撑,因此,有必要做好毒理学学科发展和建设的顶层设计,给予毒理学学科更准确的定位。
周平坤表示,在我国国家学科体系中,毒理学学科目前仍然是属于预防医学下设的“卫生毒理学”学科,所有的招生、教学、人才培养和人才评价体系都是在此架构之下实施。而实际上,目前有很多院校、研究院所是挂靠在其他学科方向招收和培养毒理学人才的,这非常不利于社会所需的高层次毒理学人才的发展和专业队伍建设。“卫生毒理学”学科地位现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现有的定义包含不了环境毒理学、生态毒理学、药物毒理学、饲料毒理学、兽医药毒理学、军事毒理学等很多毒理学分支学科,其相互的关系也比较模糊,这就导致这些分支学科的地位和作用未得到应有的体现。
周平坤认为,我国毒理学的教学、科研和管理体系发展仍有待逐步探索和完善,需要给予正确的学科地位,建立“大毒理”的观念,向国家一级学科发展。只有这样,毒理学学科才能更好地紧密结合国家安全与人们健康事业的需要来开展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人才体系建设,促进科研创新和科技进步,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目前,我国已有一些大学的毒理学学科发展为国家或省部级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和国家精品课程,有的毒理学研究基地已成为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或重点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规模和质量上与其他优势学科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周平坤介绍,由于学科定位的不明确,培养从事毒理学相关专业工作的硕、博士生的学术机构不仅涉及医科、药科、中医药等高等院校,而且还涉及工业、农业、林业、交通、海洋(事)、水产、理工、科技和师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相关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这就造成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匹配。因此,迫切需要完善国家的毒理学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多渠道的人才培养体系。
周平坤表示,除了将目前的卫生毒理学专业扩展为毒理学专业,以一级学科的规模设置各分支学科专业外,还要加强高层次人才的继续教育培训。他举例说,作为国家毒理学学科最高级别学术团体和国家一级学会,中国毒理学会近年来针对已取得博士学位或有较好工作经验的毒理学工作者,开办了《现代毒理学基础与进展》继续教育高级研修班,目前已有全国各地200余位学员接受了培训,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此外,他强调,还应建立与人才培养体系配套的措施,如建立国家级的毒理学人才评价和奖励机制。如美国、加拿大、欧洲、日本、韩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建立了国家“毒理学家资格认证”体系,并在国际毒理学联合会(IUTOX)的组织协调下,正在推动国际互认工作。在中国毒理学会的组织下,我国也于2009年启动了毒理学家资格认证,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正在加大力度推行此项工作,使之成为国家毒理学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
国家级计划有待建立
目前,我国的毒理学研究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小而全、重复分散、交叉重叠、各行其是、社会资源浪费的被动局面。为此,周平坤建议,可借鉴美国国家毒理学规划和欧洲化学品管理局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全国通盘考虑,尽快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毒理学研究和安全性评价机制和协调机构,即中国国家毒理学计划(CNTP)。
他表示,这一计划可由政府有关部门联合推行,发挥全国性专业学术团体如中国毒理学会、中国预防医学会卫生毒理学分会等在政府决策咨询和制订、指导与协调毒理学规划方面的作用,协调全国的毒理学测试方案,确定主攻目标,加强毒理学科学基础,开发和验证改进的测试方法,及时为公共卫生、管理及研究机构和公众提供有关潜在有毒化学品的信息。集中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机构或高校,组织全国各地有专业基础的单位,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共享资源、技术与信息,进行有计划、多方位、多层次的联合攻关。
此外,他建议,要加快建立符合国际惯例和中国国情的化学品管理体系和安全性评价体系。必须适当调整我国现有的化学品管理战略方针和安全性评价体系,以适应国际化学品管理的要求;尽快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争取尽早与国际接轨;完善我国GLP相关法规和技术标准,积极推进国际“安全性资料相互认可”在中国境内的实施。
周平坤表示,由于毒理学有其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的鲜明特色,社会和公众对其科学知识和技术成果的需求非常大,因此一方面相关部门应继续加大对毒理学研究的投入;另一方面,要拓宽科研投入渠道,建立国家毒理学产学研产业联盟,使更多的企业和民间资本能支持毒理学研究和技术平台等的建设,让更多的技术成果快速转化为实际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