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各大杂志头条:Nat Methods干细胞重大突破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11年09月06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来自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院,圣地亚哥动物园,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人员利用濒危动物北白犀和西非猴身上取得的皮肤细胞重新编程,首次成功获得了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这为拯救濒危动物提出了一种新方法。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re Methods杂志上,一经公布,就被ScienceDaily,BBC等各大杂志竞相报道。
生物通报道:来自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院,圣地亚哥动物园,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人员利用濒危动物北白犀和西非猴身上取得的皮肤细胞重新编程,首次成功获得了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这为拯救濒危动物提出了一种新方法。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re Methods杂志上,一经公布,就被ScienceDaily,BBC等各大杂志竞相报道。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斯克利普斯研究院再生中心的主任Jeanne F. Loring博士,这位杰出的女科学家主要研究兴趣在于解析胚胎干细胞的分子网络。2006年其实验室与其它研究团队合作,发现胚胎干细胞DNA甲基化具有特异性,从而科学家们可以利用这种特殊的化学修饰模式将人类胚胎干细胞与正常成人细胞、细胞系以及癌细胞系区别开来。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与增殖分化能力的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或组织器官,医学界称其为“万用细胞”。多年来,科学家们都希望能通过克隆技术来恢复和挽救濒危物种,但迄今为止并不成功。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利用圣地亚哥动物园储存的冷冻细胞,成功获得了两种濒危物种:北白犀(northern white rhinoceros)和西非猴(drill, Mandrillus leucophaeus)的iPS细胞,首次实现了iPS技术在保存濒危物种中的作用。
研究人员首先获取了冷冻的成纤维细胞——这些细胞来自已故名为Loon的西非猴,和名为Fatu的北白犀,然后通过试管培养干细胞,并使精卵结合,之后再将授精卵植入临近物种动物的母体内。这个过程与试管婴儿的过程十分相像。
虽然之前科研人员已经获得了人类,小鼠,以及其它动物的iPS细胞,但是由于濒危物种所留下的遗传信息很少,因此这一实验也是一大挑战。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了大量的筛选实验,发现了多能性相关基因,以及多能性标记,从而最终看到了成功:干细胞染色体特征,多能标记的表达,以及鉴别不同细胞类型的能力。
除此之外,研究人员还表示希望能对目前10大最濒危动物进行同样的干细胞培植工作。当然目前还不是完全肯定iPS技术在挽救濒危物种方面的作用,而且什么时候能获得试管北白犀,这个也还未知。但是文章作者Loring博士表示,她希望能通过这项研究,提醒大家关注目前濒危的动物,虽然目前还有上千头西非猴,但全世界存活的北白犀只有7头了(原有8头,在他们研究过程中,就有1头死去了)。
Loring博士研究组今年还在Nature Methods上发文,建立了一套质量控制诊断测试,使研究人员更方便确认其细胞系是否是正常的多能干细胞。这种测试方法称为"多能测试"(PluriTest),具有收效大、精准、无需动物展开的多能性测试特点。
(生物通:万纹)
原文摘要: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from highly endangered species
For some highly endangered species there are too few reproductively capable animals to maintain adequate genetic diversity, and extraordinary measures are necessary to prevent extinction. We report generation of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Cs) from two endangered species: a primate, the drill, Mandrillus leucophaeus and the nearly extinct northern white rhinoceros, Ceratotherium simum cottoni. iPSCs may eventually facilitate reintroduction of genetic material into breeding popul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