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行业何时能有Facebook

【字体: 时间:2012年02月15日 来源:中国科学报

编辑推荐:

  这几天,美国各大主流媒体,包括华尔街日报在内的报刊、广播、电视新闻都大幅报道Facebook将要上市的消息,预计其市值将达1000亿美元。

  

 这几天,美国各大主流媒体,包括华尔街日报在内的报刊、广播、电视新闻都大幅报道Facebook将要上市的消息,预计其市值将达1000亿美元。

粗略计算一下,按照这个估价,Facebook需要在今后10年每年增长30%!

有人质疑Facebook是否值这么多钱,而我更关心的是,像这样的巨型公司为什么至今在生物技术行业依然空白?近期“打得火热”的罗氏收购Illumina案例,开出的支票也不过六七十亿美元,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异?

换个问法:生物技术(BT)行业何时才能像IT行业那么成功?

IT给人们带来的是生活的便捷与品质的提高,而BT应该给人类带来健康与长寿。IT做到了,而BT还差得很远。

消费者对IT产品非常熟悉,电视、电脑、手机等产品已经普及到了千家万户;可是BT呢?普通消费者有几个能说出什么是日常生活的生物技术产品?

没有拳头产品,产业就没有群众基础、没有市场基础。

除了产品,BT落后于IT的还有商业模式。Google也好,Facebook也罢,都是全新的商业模式:把自己的独家技术免费给用户去用,钱不是直接从用户身上赚的,而是通过搜索引擎或者用户兴趣来制订“个体化广告”来赚的。

回过头来看看我所从事的生物技术领域,这样的商业模式至今还没有被实践。在BT 行业,厂家都还停留在直接从客户手里赚钱的商业模式上,无论是医疗产品还是科研产品都是如此。

如何在自己特有技术和产品以外去赚钱?如何把自己的技术免费开放,让更多的人受益,然后开拓出一个全新的盈利空间?这是我们每个搞生物技术的人都该考虑的问题。

Google的搜索引擎不收费,注册成为Facebook的用户也不用交钱,所以才有数以亿计的用户每天访问这些网站。而这些访问行为本身形成的数据就成了Google和Facebook盈利的本钱。

这个模式在生物技术上能否借鉴?如果把我们的专有技术免费开放给直接客户(比如把mPCR引物设计软件免费交给科学家使用),那我们的间接客户是谁?谁来为我们的技术和产品买单?

以我所从事的行业为例,mPCR技术的最直接客户是科学家或者厂家,他们需要使用这个技术来开发诊断产品,而间接用户是病人(或是医生)。此前,全球最大的生物技术公司之一罗氏垄断了PCR技术,科学家们成为他们赚钱的对象:试剂要钱,仪器要钱,产品开发出来还要交更多的技术使用费才能送到病人手中。其结果就是科学家研发新产品的热情被损耗,新产品少了,而最后真正有需求的病人却还没有可用的产品。

这种商业模式到了该改变的时候了。

我们正在做的iCubate2.0开放平台,最大的宗旨就是尽可能地实现技术开放,不把科学家和致力于产品研发的生物技术公司当成目标客户群、不从他们身上赚取。

当然,钱肯定是要赚的。不过在产业发展初期阶段,保护科学家的研发热情,产品内容(诊断试剂)多了,平台普及了,价格自然就会降下来,最后受益的还是病人。

全世界都在担心医疗费用无限增长的问题。医疗费用疯涨,是因为几乎所有医疗产品的研发费用都居高不下,而研发费用高则是因为所有生物医药公司都先在技术上赚大钱,然后再试图从最终市场上赚钱。这也有情可原,因为技术公司的专利有时限,在专利过期以前他们需要收回成本,所以不得不向科学家伸手。

生物技术领域如果想诞生Facebook这样的公司,首先就得从我们落后的商业模式上下手。如果我们的目光总是看着眼前的利益(科学家手里的研发费用),放弃了长远的利益(治病救人),那我们就不能承担起时代交付的责任,而错过跨跃发展的良好机遇。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