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ISPR/Cas9专利纷争不断,如何避免被殃及池鱼

【字体: 时间:2019年08月29日 来源:小焦观察

编辑推荐:

  事实上,这场专利纠纷比人们想象的更加复杂。

  

作者:小焦观察

CRISPR/Cas9知识产权的专利战是一段颇具传奇色彩的微妙故事。持续多年的CRISPR专利之争主要是在博德研究所的张锋团队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杜德纳团队之间展开,大多数人似乎认为CRISPR专利之争是这两个研究团队的问题,事实上,这场专利纠纷比人们想象的更加复杂。

美国专利之争
博德研究所获得CRISPR技术在真核生物中的使用权

持续多年的CRISPR专利争夺主要在博德研究所的张锋团队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杜德纳团队之间展开。虽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率先提交了CRISPR专利的申请,但是博德研究所抢先一步得到了真核细胞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专利授权,而这正是该技术最有利可图的应用领域。加利福尼亚大学一方于2017年4月对这项裁决提起上诉,称他们的原始应用覆盖了所有细胞、植物、动物和人类,而不是只局限于细菌的基因编辑。2018年9月份,美国联邦巡驳回上诉法院裁定,维持美国专利审判与上诉委员会的判决。博德研究所将继续拥有在真核生物中使用CRISPR基因编辑的知识产权。

以欧洲为代表的其他国家专利之争
加州大学获得原核和真核细胞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的广泛性专利

发明人在多个国家申请同一专利的做法是很普遍的。美国 CRISPR 技术的一些主要开发者,包括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德研究所都同时在国外申请专利,这样做的目的为了扩大其作为关键专利持有人的影响。不过,在美国的专利判决,并不能代表其他地区的专利权属。

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SIPO)已授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团队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CRISPR基因编辑的专利权,这是其在欧美与博德研究所发生法律纠纷的同一专利。欧洲专利局(EPO)也批准了加州大学的这项广泛性权利要求的专利。然而,博德研究所在欧洲的命运与美国完全不同。欧洲专利局在2018年1月17日上午完全撤销了博德研究所的专利。在欧洲专利局裁定这件基础专利被撤销之后,博德研究所正在面临着它在欧洲丧失涉及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知识产权上的主导地位。


默克,CRISPR专利战场上的一匹黑马

英国HGF有限公司的专利律师CatherineCoombes说:“大多数人似乎认为CRISPR专利是这两个研究团队的问题,事实上,这场专利纠纷比人们想象的更加复杂。”

Coombes解释说:在欧洲,“一个赢家通吃”的局面并不现实。MilliporeSigma(默克(Merck)集团的生命科学业务部)便是早期向EPO提出CRISPR诉讼的六方之一。“在欧洲,很有可能的情况是6个早期玩家实质性享有重叠权利,”Coombes说“默克的位置很有利,它们将在商业上占据一些极佳的基础知识产权业务。”

2017年7月27日,欧洲专利局表示,打算准予默克 CRISPR真核细胞编辑专利的使用权。制药与化工巨头德国默克已然成了CRISPR专利之争欧洲战场上的新一员猛将。截止到2019年8月19日,默克获得的全球CRISPR专利总数达到了20项。除了在欧洲、以色列、英国和韩国以外,默克还在以下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和新加坡地区拥有CRISPR相关专利。

 默克在中国的专利涉及染色体整合,或切割真核细胞(例如哺乳动物和植物细胞)染色体序列,并采用CRISPR将外部或捐赠者DNA序列植入真核细胞。科学家们能够用有益或有用的序列替代疾病相关的突变,这种方法对开发疾病模型和基因疗法非常重要。


CRISPR技术商用,专利授权许可能否完全规避风险

尽管这场专利权之争对学术研究人员使用CRISPR/Cas9技术没有什么大的影响,只要不是通过这项成果去获利,就可以不受阻碍地使用这项技术。而对于商业机构来说,获得专利许可费用昂贵,特别是小公司来说,难以有足够财力获得所有CRISPR专利授权,使得专利使用人只能拥有“拼图中的一块”。“那些希望开发这项技术用于商业用途的人发现自己将处于一场具有挑战性的专利权的争夺纠纷中。一些公司为防止损失两面下注,已经开始打算从博德研究所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同时获取专利许可。”杜克大学创新政策法律中心法律教授阿尔蒂•拉伊(ArtiRai)说。一旦默克加入收取专利“保护费”的行列来,全球受CRISPR专利波及的机构数量将更是数不胜数。

商业研发领域如何规避专利风险

时至今日,围绕CRISPR专利的问题仍存在纷争,单单围绕CRISPR核心专利的权利之争都仍未有定论,此外,在核心专利基础上已延伸出上千个应用专利。面对上千个CRISPR专利,任何一个单位或企业都难以获得所有专利的授权。即便全部获得博德研究所、美国加州大学乃至默克的授权,也难以完全避免CRISPR专利风险。

就药物研发而言,CRISPR技术应用最为频繁的领域莫过于动物模型的制备。目前动物模型的主流基因编辑技术大抵分为CRISPR/Cas9技术和ES细胞打靶技术两类。CRISPR技术虽有高效、快捷、简便、成本便宜,且可用于不同物种等优点,但其始终有不可预测和不可控的脱靶风险,并且不适用于复杂的基因改造项目。而ES打靶精确基本无脱靶,可进行各种复杂的基因改造,是行业金标准,并且无任何专利困扰,虽然受其周期困扰,近年也有企业进行改良尝试,升级版的ES打靶技术已把构建周期从一年缩短到半年乃至几乎与CRISPR持平,成本也同步降低。

谁将拥有哪些专利权,如今有着很多的不确定性。卷入法律争议是一件有风险的事情。对涉及商业用途或介意专利纠纷问题的机构来说,若想完全规避知识产权纠纷风险,选择ES细胞打靶技术依旧是最稳妥的做法。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