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新冠回溯研究 20%患者服用Paxlovid后出现反弹

【字体: 时间:2023年11月16日 来源:AAAS

编辑推荐:

  麻省总医院布莱根分校的一项新研究发现,服用辉瑞新冠特效药Paxlovid(Nirmatrelvir-ritonavir疗法)治疗COVID-19重症的患者中有20%的人在恢复阴性检测后,检测结果再次呈阳性,这种现象被称为病毒学反弹。相比之下,不服用Paxlovid的人只有2%出现反弹。研究结果发表在《内科医学年鉴》上。

  

新冠疫情虽已过去,对于研究人员来说却依然有必要继续从各角度来回溯分析和研究,以深入了解病毒和免疫的关系,汲取经验教训以备日后应对。麻省总医院布莱根分校的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在COVID-19重症患者服用辉瑞新冠特效药Paxlovid(Nirmatrelvir-ritonavir疗法)进行治疗且初步恢复和阴性检测后,有20%的人会出现检测结果再次呈阳性,能排出潜在的传染性病毒,这种现象被称为病毒学反弹。相比之下,不服用Paxlovid的人只有2%出现反弹。研究结果发表在《内科医学年鉴》上。

“我们进行这项研究是为了解决关于COVID-19治疗中Paxlovid和病毒学反弹的挥之不去的问题,”麻省总医院传染病科的传染病临床医生和研究员Mark Siedner医学博士表示,“我们发现,病毒学反弹现象比预期的要普遍得多——在服用paxlovid的人中,有超过20%的人出现了这种现象——而且在经历反弹时,个体会排出活病毒,这意味着在最初从病毒中恢复后,有可能传播病毒。”

Paxlovid是一种用于治疗COVID-19的口服抗病毒药物。先前的研究表明,这种药物在减少COVID-19严重感染病例的住院和死亡方面有效。自将Paxlovid纳入COVID-19治疗以来,一些患者报告了病毒学反弹。之前进行的一项名为EPIC-HR的3期临床试验表明,服用Paxlovid的患者中只有1%至2%出现病毒学反弹。然而,Siedner和他的同事们的研究表明,这种现象发生的频率远比之前猜测的要高。

“Paxlovid仍然是我给高危患者开的救命药,”布莱根妇女医院传染病科的传染病医生和研究员,共同资深作者Jonathon Li医学博士说,“这项研究虽然提供了信息,但并没有改变这种药物在预防住院和死亡方面非常有效的事实。相反,它为Paxlovid患者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帮助他们了解会发生什么,以及他们可能会传染多久。”

研究人员收集了疫苗接种后病毒特征研究(positive)的数据,这是一项正在进行的研究,追踪被诊断患有急性COVID-19感染的个体。在2022年3月至2023年5月期间,根据COVID-19阳性检测、药物处方或医生转诊,选择了142人参加这项研究。研究人员将参与者按服用5天Paxlovid方案的患者与未服用的患者进行分类,密切跟踪患者的病毒载量和症状,培养病毒样本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在先前检测为阴性后检测为COVID-19阳性的患者以及在最初减少后病毒载量连续两次增加的患者被归类为经历病毒学反弹。

研究人员发现,服用Paxlovid的参与者中有20.8%出现了病毒学反弹,而未服用Paxlovid的参与者中只有1.8%出现了类似的反弹效果。那些有反弹的人也有较长的病毒排毒(virus shedding,病毒脱落)时间——平均为14天,而那些没有反弹的人则不到5天——这表明他们仍有可能传染更长时间。重要的是,Siedner的团队在这些患者中没有发现耐药性的证据。

研究人员指出,这些发现不应该阻止临床医生开这种药,但应该促使他们向服用这种药的患者咨询病毒反弹和将病毒传播给他人的风险。研究小组说,建议患者重新检测和隔离,以防反弹,应该是谈话的一部分。

最初的EPIC-HR研究仅在两个时间点评估患者的预后。当麻省总医院的研究人员将他们的数据分析与EPIC-HR研究的选择时间点相一致时,他们观察到只有2.4%的参与者出现了病毒学反弹,这表明之前的研究没有捕捉到病毒学反弹的全部程度。

“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能够密切监测患者从COVID-19感染开始到治疗和反弹,”李解释说。“EPIC-HR研究只在两个时间点评估结果,与此不同的是,我们每周对患者进行三次随访,有时长达数月,并在家中进行样本收集。拥有病毒RNA水平和病毒培养数据也使我们能够更全面、更细致地描绘患者使用Paxlovid的经历。”

这项研究的局限性在于它是观察性的,而不是随机对照试验,因此作者不能确定服用Paxlovid的人的反弹率增加仅仅是因为使用了该药物。该团队使用阳性病毒培养作为一个人传播病毒风险的标志,但无法正式衡量经历病毒学反弹的人的传染性有多大。此外,研究小组无法解释为什么有些人经历了反弹,而另一些人没有——这是他们未来研究的目标。他们还计划研究与Paxlovid相关的反弹现象背后的生物学机制,并确定改变疗程长度是否有助于对抗这种反弹效应。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