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推翻“肥胖悖论”:腰高比是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一个更好的指标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23年03月23日 来源:AAAS
编辑推荐:
一项新的研究推翻了“肥胖悖论”的观点,即超重或肥胖的心力衰竭患者被认为比正常体重的人更不可能住院或死亡。这项发表在《欧洲心脏杂志》上的研究表明,如果医生测量病人的腰高比,而不是看他们的身体质量指数(BMI),那么BMI≥25kg/m2的人所谓的生存优势就消失了。
一项新的研究推翻了“肥胖悖论”的观点,即超重或肥胖的心力衰竭患者被认为比正常体重的人更不可能住院或死亡。
)发表在《欧洲心脏杂志》[1]上的这项研究表明,如果医生测量病人的腰高比,而不是看他们的身体质量指数(BMI),那么BMI≥25kg/m2的人所谓的生存优势就消失了。
“肥胖悖论”与一些反直觉的发现有关,这些发现表明,尽管超重或肥胖的人患心脏疾病的风险更大,但一旦一个人患上心脏疾病,那些bmi较高的人似乎比正常体重的人表现更好,死亡的可能性也更小。人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包括这样一个事实,即一旦有人出现心脏问题,一些额外的脂肪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防止进一步的健康问题和死亡,尤其是当人们患有严重和慢性疾病时,体重往往会下降。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University of Glasgow)医学心脏病学教授约翰·麦克默里(John McMurray)领导了这项最新研究,他说:“研究表明,肥胖对心力衰竭和射血分数降低的患者是件好事。射血分数是指心脏主腔无法挤出正常量的血液。”我们知道这是不对的,肥胖肯定是坏事而不是好事。我们认为,部分问题在于,BMI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出患者体内有多少脂肪组织。”
心脏病顾问专家Stephan von Haehling教授和Ryosuke Sato博士在一篇附带的社论[2]中写道,BMI没有考虑到身体脂肪、肌肉和骨骼的组成,也没有考虑到脂肪的分布。“假设BMI相同的美国职业摔跤手(肌肉更多)和日本相扑手(脂肪更多)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相似,这可行吗?”像阿诺德·施瓦辛格在年轻时出演《终结者》时,体重指数也在30公斤/平方米左右。”
公布的这项研究是第一次看不同的方法测量病人的大小和比例,包括体重指数,而且人体测量等测量waist-to-height比率,腰围和腰臀比,和调整病人的结果考虑到其他因素发挥作用,或预测,这些结果,如利钠肽水平的激素分泌的血液在心脏的压力下,与心脏衰竭。
“利钠肽是心力衰竭患者唯一最重要的预后变量。正常情况下,心衰患者的利钠肽水平会上升,但肥胖患者的利钠肽水平低于正常体重的患者,”麦克默里教授说。
麦克默里教授及其同事分析了1832名心力衰竭和射血分数降低的女性和6567名男性的数据,这些人参加了在六大洲47个国家进行的范例- hf国际随机对照试验。当患者被随机抽取时,医生收集了他们的BMI、血压、人体测量数据、血液测试结果、病史和治疗数据。研究人员感兴趣的是哪些患者因心力衰竭住院或谁死于心力衰竭。
“肥胖-生存悖论”显示,bmi为25 kg/m2或[4]以上的人死亡率较低,但当研究人员考虑到所有可能影响结果的因素(包括利钠肽水平)时,这一结果被消除了。
该研究的第一作者、来自哥本哈根大学医院的贾瓦德·巴特博士进行了分析,他说:“当我们研究腰高比时,这个悖论就不那么明显了,在对预后变量进行调整后,它就消失了。调整后,BMI和腰高比都表明,身体脂肪越多,死亡或因心力衰竭住院的风险越大,但这在腰高比上更为明显。在研究腰高比时,我们发现,脂肪含量最高的前20%人群因心力衰竭住院的风险比脂肪含量最低的后20%人群高出39%。”
麦克默里教授说:“我们的研究表明,当我们使用更好的方法测量身体脂肪时,不存在‘肥胖生存悖论’。BMI不考虑脂肪在体内的位置、相对于肌肉的数量或骨骼的重量,这些可能因性别、年龄和种族而有所不同。特别是在心力衰竭中,液体潴留也会导致体重增加。在我们的研究中,不包括体重的指标,如腰高比,澄清了体脂肪和患者预后之间的真实关系,表明更大的脂肪实际上与更差的结果有关,包括高住院率和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更差。
“肥胖对心力衰竭和射血分数降低的患者不利。这些观察结果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减肥是否可以改善结果,我们需要试验来验证这一点。在英国,国家健康与护理卓越研究所(NICE)现在建议一般人群使用腰高比,而不是BMI,我们也应该支持心脏衰竭患者使用这种方法。
“这很重要,因为肥胖患者心力衰竭的诊断不足是初级保健的一个主要问题。病人的呼吸困难症状常常被认为是单纯的肥胖引起的。肥胖是心脏衰竭的危险因素和驱动因素。在过去,体重减轻可能是心力衰竭和射血分数降低患者的担忧,而今天则是肥胖。”
注:
[1] “Anthropometric measures and adverse outcomes in 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 revisiting the obesity paradox”, by Jaward H. Butt et al. European Heart Journal. doi:10.1093/eurheartj/ehad083
[2] “Revisiting the obesity paradox in heart failure: what is the best anthropometric index to gauge obesity?” by Ryosuke Sato and Stephan von Haehling. European Heart Journal. doi:10.1093/eurheartj/ehad079
[3] PARADIGM-HF (Prospective comparison of ARNI with ACEI to Determine Impact on Global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in Heart Failure) was a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 (HFrEF), evaluating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ngiotensin receptor-neprilysin inhibitor saubitril/valsartan compared with enalaparil, added to standard care.
[4] The study used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BMI categories: <18.5 kg/m2 is underweight, 18.5-24.9 kg/m2 is normal weight, 25-29.9 kg/m2 is overweight, and 30 kg/m2 upwards is ob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