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发现一种由细胞外小泡介导的细胞间相互作用,为肝癌的治疗开辟了新前景

【字体: 时间:2023年09月06日 来源:AAAS

编辑推荐:

  香港大学LKS医学院临床医学院病理学系任慧萍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在肝癌患者循环小细胞外囊泡(sev)介导的促进肝癌转移的未被识别的信号通路上取得重大突破。这一发现提出了一种治疗肝癌的潜在治疗策略,发表在《高级科学》杂志上。

  

香港大学LKS医学院临床医学院病理学系任慧萍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在肝癌患者循环小细胞外囊泡(sev)介导的促进肝癌转移的未被识别的信号通路上取得重大突破。这一发现提出了一种治疗肝癌的潜在治疗策略,发表在《高级科学》杂志上。

背景

肝癌是香港第五大常见癌症,也是第三大癌症致死原因。作为一种高血管肿瘤,肝癌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肿瘤微环境中肿瘤来源的小细胞外囊泡(sev)的调节驱动的。增强的血管化使肿瘤细胞能够进入血液,促进它们向远处的位点传播,从而导致癌症转移。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肿瘤来源的sev在调节血管生成信号中的作用。了解sev调控肝癌血管生成的机制可能会导致新的治疗策略的发展。

对照和肝细胞癌(HCC)(原发性肝癌最常见的类型)个体循环sev的蛋白质组学分析显示,von Willibrand因子(vWF)在肝癌的发展阶段逐渐上调。肝细胞癌患者sEV-vWF水平的急剧升高表明其作为肝癌无创诊断标志物的潜力。研究小组还发现,抗vwf抗体抑制了晚期患者循环sev在肝癌发展和转移中的诱导能力,证明了sEV-vWF在肝癌中的关键作用。

来源于肝癌细胞的富含vwf的sev对血管生成、肿瘤内皮粘附和血管通透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内皮细胞释放的生长因子反过来又能促进癌细胞的生长和运动。该研究揭示了由sEV-vWF引发的肿瘤和内皮细胞之间未被识别的相互刺激。通过小鼠肝癌模型,研究小组观察到sEV-vWF介导的血管生成增强促进了肝癌的发展和远处转移,这对肝癌的发展和转移至关重要。

该团队进一步证明,在患者来源的异种移植小鼠模型中,索拉非尼(晚期肝癌患者的标准一线治疗)与抗vwf抗体或泛fgfr抑制剂埃尔达非替尼联合治疗比单独索拉非尼治疗显著改善了治疗结果。结果提示阻断sev介导的肿瘤-内皮细胞间通讯是治疗肝癌的新途径。

研究意义

癌症患者的治疗选择有限。了解肝癌的分子基础将为肝癌治疗提供新的有效策略。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发现了晚期肝癌患者循环sEV携带的vWF在诱导新血管生成中的关键功能作用。香港大学临床医学院病理学系任惠萍教授说:“我们的研究不仅发现了由sEV传递的vWF在肝癌中的作用和分子基础,而且表明在肿瘤微环境中阻断细胞间通讯是一种新的肝癌治疗方法。”


文章标题

Small Extracellular Vesicle-Derived vWF Induces a Positive Feedback Loop between Tumor and Endothelial Cells to Promote Angiogenesis and Metastasis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