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药物研发的漫长征程中,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如同隐藏在暗处的 “杀手”,时刻威胁着患者的健康与药物研发的进程。当疑似 DILI 发生后,是否对患者进行药物再挑战成为了一个棘手的难题。目前,这一决策过程缺乏通用的共识和社会准则,已发表的文献也存在诸多问题,偏向于报道再挑战阳性(复发性 DILI)且常伴有不良后果的案例,导致人们对再挑战风险的认知产生偏差,使得该话题在科学界颇具争议。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关于疑似 DILI 后再挑战的研究显得尤为迫切,它关乎着药物研发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更关乎患者的生命健康。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际药品创新与质量联盟(IQ Consortium)旗下的 IQ DILI 因果评估工作组(CAWG)联合学术和监管专家开展了深入研究。他们通过全面的文献回顾、对药物开发者、学术专家和监管机构的实践与意见调查,以及 IQ DILI 成员之间的结构化讨论,得出了一系列重要结论,为药物开发者提供了统一的再挑战决策方法,对推动药物研发进程、保障患者安全意义重大。该研究成果发表在《Drug Safety》杂志上。
研究人员开展此项研究主要运用了以下关键技术方法:一是文献研究法,在 PubMed 和 Google Scholar 等数据库进行检索,筛选出与药物再挑战相关的文献进行深入分析;二是问卷调查法,设计包含 23 个问题的调查问卷,向 IQ DILI 成员公司、美国 FDA、学术界及其他组织发放,收集各方对于药物再挑战的实践和看法。
研究结论和讨论部分强调,该研究通过文献综述、调查和专家反馈,深入了解了疑似 DILI 后再挑战的现状,明确了当前实践中的问题、挑战及知识差距。提出的共识专家意见为药物开发者提供了统一的再挑战决策方法,对规范药物研发流程、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未来需进一步研究填补知识差距,推动药物研发中再挑战决策的科学化和规范化,让药物研发在保障患者安全的道路上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