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念珠菌血症的流行病学与结局:关键风险因素及临床启示

《Infection》:Epidemiology and outcomes of Candida spp. bloodstream infections in cancer patients: a comparative retrospective study from a German tertiary cancer center

【字体: 时间:2025年04月04日 来源:Infection 5.4

编辑推荐:

  在癌症患者中,念珠菌属引起的血流感染(BSI)对发病率和死亡率影响显著。为探究其流行病学、风险因素及与细菌 BSI 的差异,德国法兰克福歌德大学附属医院研究人员开展研究。结果显示,念珠菌 BSI 患者 30 天死亡率更高,且确定了相关风险因素。这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在癌症和严重血液疾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s,BSI)如同隐藏在暗处的 “杀手”,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据统计,在中性粒细胞减少期间,BSI 引发的发热情况占比高达 20 - 30%。细菌 BSI 中,革兰阴性菌感染较为常见,且耐药菌感染会显著增加患者死亡率。而真菌 BSI 虽然发生频率较低,每 1000 例住院患者中仅有 0.20 - 0.38 例,但它主要侵袭外科手术患者、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 Care Unit,ICU)患者以及癌症患者等免疫力低下人群。其中,念珠菌属引发的 BSI 在真菌 BSI 中占比较大,不过目前针对念珠菌 BSI 的流行病学、风险因素和临床结局等方面的研究数据还很有限,也缺乏对真菌和细菌 BSI 直接的对比研究。
为了填补这些知识空白,德国法兰克福歌德大学附属医院(Goethe - University Frankfurt, University Hospital)的研究人员展开了一项深入的研究。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Infection》杂志上,这一研究对于提升癌症患者 BSI 的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人员采用了回顾性研究方法,对 2006 年 9 月至 2023 年 1 月期间在法兰克福大学医院住院的 403 例血液科和肿瘤科患者发生的 637 起 BSI 事件进行了分析。在微生物检测方面,利用 VITEK 2 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分析(MALDI - TOF)技术对细菌和念珠菌进行物种鉴定,并依据相关标准进行抗生素敏感性测试。同时,通过筛选住院患者的细菌和念珠菌 BSI 报告确定研究对象,从电子病历中提取临床数据。在统计分析时,运用多种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以探究念珠菌 BSI 的流行病学特征、风险因素以及与细菌 BSI 的差异。

研究结果如下:

  1. 患者特征:在 403 例患者的 637 起 BSI 事件中,念珠菌 BSI 有 29 起(4.5%),其余为细菌 BSI。患者中男性占 39.5%,中位年龄 53.9 岁,多数患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91.5%)。在细菌 BSI 事件中,常见皮肤共生菌(24.8%)最常被分离出来,而在念珠菌 BSI 事件里,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占 31%,光滑念珠菌(Candida glabrata)占 24.1% 等。
  2. 临床影响对比:与细菌 BSI 患者相比,念珠菌 BSI 患者的 30 天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明显更差,风险比(Hazard Ratio,HR)为 4.48(95% 置信区间 2.48 - 8.07,p < 0.001)。念珠菌 BSI 患者在 BSI 发生后的 30 天内更常需要入住重症或中级护理病房治疗败血症,且 C 反应蛋白(C - 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更高。在比较不同 BSI 病原体的风险时,耐碳青霉烯类的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Multidrug - resistant gram - negative organisms with carbapenem resistance,MDRGN + CR)BSI 的 30 天死亡率最高,念珠菌 BSI 次之。
  3. 念珠菌 BSI 的风险因素:与细菌 BSI 患者相比,念珠菌 BSI 患者更多在后续治疗线接受治疗,多为复发或难治性疾病,且接受姑息治疗的比例更高。多因素分析确定姑息治疗、低白蛋白血症和先前入住 ICU 或中级护理病房(Intermediate - Care Unit,IMC)是念珠菌 BSI 的独立风险因素。同时,一线治疗、无先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等因素与较低的念珠菌 BSI 风险相关。
  4. 抗菌治疗序列:在念珠菌 BSI 发生时,多数患者正在接受抗生素预防(58.6%),部分患者接受抗真菌预防(27.6%)。确诊念珠菌 BSI 后,多数患者接受卡泊芬净(caspofungin)治疗,但有两例光滑念珠菌对卡泊芬净耐药。虽样本量小未达统计学意义,但接受抗真菌预防或早期抗真菌治疗的患者 30 天内死亡人数较少。

研究结论和讨论部分表明,念珠菌 BSI 与细菌 BSI 相比,30 天生存率显著更差,仅比 MDRGN + CR BSI 稍好。念珠菌 BSI 患者通常病情更严重,功能状态和营养状况较差,血清白蛋白水平较低。研究确定的风险因素可用于评估癌症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的风险,指导抗真菌预防和经验性治疗决策。例如,对于病情较差、营养状态不佳的发热患者,可考虑早期添加广谱抗真菌药物;而对于病情稳定、处于早期治疗线且无其他真菌血流感染风险因素的患者,可在确诊或发热持续 72 小时后再进行抗真菌治疗。此外,研究还发现念珠菌 BSI 患者肠外营养使用频率较高,先前入住 ICU 或 IMC 是重要风险因素,这提示在临床护理中要加强对高风险患者的监测和护理,严格遵守卫生协议和中心静脉导管护理指南。

虽然该研究存在样本量相对较小、单中心设计等局限性,但其为癌症患者念珠菌 BSI 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有助于推动未来在多中心开展更大规模的研究,进一步完善对念珠菌 BSI 的认识和治疗策略。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