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Gene therapy shines light on congenital stationary night blindness for future cures
编辑推荐:
这篇综述聚焦先天性静止性夜盲症(CSNB)。详细阐述了其临床诊断、发病机制、相关突变基因,介绍了多种动物模型。重点探讨基因治疗技术在视网膜遗传疾病及 CSNB 治疗中的应用,分析面临的挑战,为该领域研究提供全面参考。
一、先天性静止性夜盲症(CSNB)概述
先天性静止性夜盲症是一种非进行性遗传性眼病,主要影响视网膜信号处理,导致患者在低光条件下视力显著下降。视网膜在视觉信号形成中起着关键作用,当光线进入眼睛,经过折射后到达视网膜,视网膜中的光感受器细胞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再通过双极细胞(BCs)和神经节细胞传递到大脑视觉中心。然而,一些与视网膜结构相关的基因突变会破坏这种正常的信号传递,引发视觉障碍,CSNB 就是其中之一。
二、CSNB 的临床诊断
CSNB 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样,除了夜盲这一主要症状外,还可能伴有近视、远视、斜视、眼球震颤、视力下降以及眼底异常等症状。眼底表现因 CSNB 亚型而异,部分患者眼底正常,部分则存在异常。在诊断 CSNB 时,除了进行眼底检查外,全视野视网膜电图(ffERG)是必不可少的手段。ffERG 通过记录角膜电极对闪光刺激的电反应来评估视网膜功能,包括暗适应(DA)和光适应(LA)状态下的功能评估。根据不同的 ERG 波形特征,可将 CSNB 进一步分类,如 Schubert-Bornschein 型和 Riggs 型等。
三、CSNB 的临床特征分类
异常眼底 CSNB
Oguchi 病(OD) :患者表现为先天性夜盲,但色觉、视力和视野正常。眼底有特征性的 Mizuo-Nakamura 现象,即金黄黄色病变在长时间暗适应后消失。ERG 检查显示,短暂暗适应后,DA 0.01 条件下 b 波显著降低或消失,DA 10.0 时 a 波和 b 波均降低;长时间暗适应后,a 波和 b 波可恢复接近正常水平,但再次测试又会恢复异常,光适应下 ERG 通常正常。
眼底白点症(Fundus albipunctatus,FA) :也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患者有夜盲和暗适应延迟症状。眼底有明显异常,在中周边和后部区域(除黄斑外)出现白色斑点,这些斑点可能随时间变化。ERG 检查发现,DA 0.01 条件下 b 波严重降低或消失,DA 10.0 时 b 波和 a 波均降低,不过长时间暗适应后,多数患者的 ERG 结果趋于正常。
正常眼底 CSNB
Schubert-Bornschein 型 CSNB :患者眼底正常,暗适应 ERG 表现为 a 波正常但 b 波消失。这是 CSNB 最常见的形式,存在常染色体隐性和 X 连锁遗传模式,还可进一步分为不完全性 CSNB(icCSNB)和完全性 CSNB(cCSNB)。icCSNB 患者的 ON 型和 OFF 型双极细胞均有功能障碍,ERG 显示 DA 0.01 时 b 波降低但不消失,DA 10.0 时仅 b 波下降;光适应下,LA 30 Hz ERG 反应显著减弱和延迟,LA 3.0 时 a 波和 b 波均降低。cCSNB 患者主要是 ON 型双极细胞功能障碍,DA 0.01 时 b 波完全消失,DA 10.0 时 b 波显著降低,光适应下 LA 3.0 和 30 Hz 时波形振幅正常但波谷变宽,LA 3.0 时 a 波正常但波谷仍宽且 b 波变陡。
Riggs 型 CSNB :以视杆光感受器功能障碍为特征,暗适应下 ERG 反应显著降低,DA 0.01 时 b 波严重降低或消失,DA 10.0 时 b 波和 a 波均下降,光适应下 ERG 结果与正常相当。该型 CSNB 包括常染色体显性和隐性遗传模式,患者夜盲症状相对较轻,少数有近视。
GNB3 基因相关 CSNB :该类型 CSNB 表型独特,目前报道病例较少且表型多样。暗适应下,DA 0.01 或 DA 10.0 时 b 波降低,a 波正常;光适应下,ERG 反应在 LA 3.0 和 30 Hz 时可能减弱或延迟,a 波可能延迟,b 波减弱且延迟。长时间刺激显示 ON 型双极细胞反应异常,患者可能有夜盲、近视和眼球震颤,但并非所有患者都有这些症状。
四、CSNB 分子病理学
CSNB 的遗传模式包括 X 连锁、常染色体隐性和显性遗传。相关突变基因众多,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主要导致光感受器中视杆光转导功能障碍,如 Riggs、FA 和 OD 相关突变;另一类影响光感受器与双极细胞之间的信号通路,与 cCSNB 和 icCSNB 相关。
视杆光转导级联相关基因突变 :Riggs 型 CSNB 中,RHO、SLC24A1、PDE6B 和 GNAT1 等基因发生突变。这些基因编码的蛋白在视杆光转导级联中起关键作用,突变会导致视杆细胞功能障碍。例如,RHO 基因突变可使视紫红质异常,影响光信号转导;SLC24A1 基因编码的转运蛋白与细胞内 Ca2+ 稳态有关,其突变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在 FA 型 CSNB 中,RDH5 基因突变影响 11 - 顺视黄醇向 11 - 顺视黄醛的转化,患者眼底会出现 “漂白” 样白色斑点。OD 型 CSNB 主要涉及 SAG 和 GRK1 基因突变,这两个基因对关闭光转导级联至关重要,突变会使视紫红质在光刺激下持续激活,不过长时间暗适应后,患者眼底和 ERG 结果可能恢复正常。
与 Schubert-Bornschein 型 CSNB 相关的遗传缺陷 :光感受器与双极细胞之间的信号传递依赖于突触处神经递质的释放。相关基因突变会影响这一过程,导致 CSNB。例如,CACNA1F、CABP4 和 CACNA2D4 等基因的突变影响电压门控 Ca2+ 通道(Cav1.4)的功能,进而影响谷氨酸的释放,引发 icCSNB。双极细胞分为 ON 型和 OFF 型,它们表达不同的谷氨酸受体,对光刺激的反应不同。ON 型双极细胞表达代谢型谷氨酸受体 6(GRM6/mGluR6),对光产生去极化反应;OFF 型双极细胞表达离子型谷氨酸受体,在光刺激下超极化。这种受体表达差异解释了 icCSNB 患者的不同表型。在 cCSNB 中,GRM6、GPR179、LRIT3、TRPM1 和 NYX 等基因突变导致 ON 型双极细胞功能障碍,使 ERG 中 b 波缺失。
GNB3 基因相关缺陷 :GNB3 基因编码 G 蛋白异源三聚体的 β3 亚基,该基因双等位基因突变会导致 G 蛋白复合物功能障碍,使患者出现双分子表型和视锥光感受器敏感性降低。
五、CSNB 相关动物模型
动物模型是研究 CSNB 的重要工具,有助于揭示其发病机制和探索治疗方法。许多 CSNB 动物模型通过自然发生的突变或人工构建获得,其中利用基因组编辑技术可直接创建带有特定突变基因的动物模型。基因人源化动物模型则通过同源定向修复(HDR)等技术,用特定人类基因原位替换动物基因,能更好地模拟人类基因组结构,为临床前研究提供更有价值的数据。目前已建立多种 CSNB 动物模型,如小鼠、马、狗等,这些模型在研究疾病病理特征和评估治疗效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将结果外推至人类时,需考虑物种间的组织和遗传差异。
六、基因治疗的原理和方法
基因治疗旨在通过基因编辑或替换等方法纠正体内异常基因表达,恢复正常蛋白质功能和细胞信号传导,主要方法包括基因替换疗法、基因编辑疗法和基因调控疗法。
基因替换疗法 :该方法利用病毒或非病毒载体将健康基因导入视网膜细胞,替换缺陷基因,适用于单基因遗传病的治疗。例如,FDA 批准的首个眼科基因治疗药物 Luxturna,通过 AAV2 载体将正常的 RPE65 基因导入患者体内,成功治疗了由 RPE65 基因突变引起的莱伯先天性黑朦(LCA)。然而,基因替换疗法存在载体包装容量有限、需要持续给药以及治疗效果受基因表达影响等问题。
基因编辑疗法 :基因编辑疗法有望实现终身治愈,早期主要使用锌指核酸酶(ZFNs)和转录激活样效应核酸酶(TALENs),但因其过程复杂、所需组件多,在遗传性视网膜疾病中的应用受限。近年来,CRISPR 基因编辑系统成为热门工具,其中最常用的是 II 型 CRISPR/Cas9 蛋白。在 sgRNA 的引导下,CRISPR/Cas9 可诱导 DNA 双链断裂(DSBs),主要通过同源定向修复(HDR)和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两条途径进行修复。由于大多数视网膜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HDR 在视网膜细胞中的编辑效率较低。为此,人们开发了微同源介导的末端连接(MMEJ)、同源独立靶向整合(HITI)和单同源臂供体介导的靶向整合(SATI)等方法来提高编辑效率。此外,基于 CRISPR 系统还开发了碱基编辑器(BEs)和引导编辑器(PE)等变体。BEs 可在不产生 DSBs 的情况下诱导单碱基突变,理论上能纠正 30% 的人类致病突变;PE 则能引入各种点突变,且不产生 DSBs,无旁观者编辑风险。目前,基因编辑疗法在其他遗传性视网膜疾病(IRD)治疗中已有应用,但在 CSNB 治疗方面尚未见报道。
基因调控 :通过反义寡核苷酸(ASOs)和 RNA 干扰(RNAi)进行基因调控。ASOs 是短寡核苷酸,可通过与 RNA 转录本碱基配对来调节基因表达,主要通过降解 RNA 转录本或阻碍前体 mRNA 的正常剪接来实现。例如,ProQR 开发的 ASO 疗法 Sepofarsen 用于治疗 LCA10,虽在部分患者中显示出一定疗效,但也存在不良反应。RNAi 则是利用约 19 - 22 个核苷酸长的双链 RNA(siR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 RNA 诱导沉默复合体(RISC),切割和降解 RNA,从而沉默突变 RNA。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治疗中,已有相关临床药物,但同样存在不良反应问题。对于 CSNB,基因替换疗法适用于大多数患者,基因编辑理论上可适用于所有类型突变,而 ASO 和 RNAi 在 CSNB 治疗中的应用相对有限,如 ASO 更适用于由 RNA 剪接错误引起的 CSNB。
七、递送策略选择
有效的视网膜疾病基因治疗需要将药物安全、高效地递送至靶组织。目前,视网膜疾病的主要给药途径是玻璃体内注射(IVT)和视网膜下注射(SRI)。IVT 操作相对安全简单,但药物在玻璃体内的扩散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玻璃体液的稀释、免疫反应的干扰、内界膜的屏障作用以及扩散距离等。SRI 能将药物直接注入视网膜下间隙,免疫反应较小,但该方法需要精确操作,否则可能导致视网膜脱离。药物递送需要合适的载体,视网膜药物载体分为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病毒载体包括慢病毒、腺病毒和腺相关病毒(AAV)等,其中 AAV 因对不同视网膜结构具有不同的嗜性、不诱导疾病且大小适中,成为眼部基因治疗的首选病毒载体。AAV 的关键在于血清型的选择,不同血清型的 AAV 靶向能力和递送效率不同。目前,通过合理设计和定向进化等方法可获得更理想的 AAV 血清型,但使用 AAV 时需考虑其包装容量和潜在的免疫反应问题。非病毒载体如脂质纳米颗粒(LNPs)和病毒样颗粒(VLPs)也在研究中,LNPs 在 COVID - 19 疫苗的应用中受到关注,其安全性已在临床得到验证,且具有模块化设计的优点;VLPs 则广泛用于疫苗开发,具有高包装容量、低免疫原性等优势,但目前大多数基于 VLPs 的药物递送研究仍处于临床前阶段。
八、CSNB 治疗的研究综述
目前,CSNB 尚无已发表的临床疗法,但研究人员在哺乳动物模型上进行了多种尝试。针对 Nyx 基因突变导致的 CSNB 小鼠模型(Nyxnob 小鼠),Miranda 团队使用 AAV2 (quadY - F + TV)-Ple155 - YFP_Nyx 进行玻璃体内注射,结果显示,出生后第 2 天(P2)治疗的小鼠 b 波得到挽救,TRPM1 蛋白定位恢复,但出生后第 30 天(P30)治疗的小鼠未出现挽救效果。对于 Lrit3 基因突变的 Lrit3-/- 小鼠,Nazarul 团队采用基因替换疗法,使用 rAAV RHO::Lrit3 进行治疗,发现出生后第 5 天(P5)治疗的小鼠 TRPM1 转运恢复,暗适应 ERG 中 b 波平均恢复率达 50%,成年小鼠(P35)治疗也有一定效果,但疗效不如 P5 治疗的小鼠。Juliette 团队在治疗 Grm6-/- 小鼠时发现,虽然 AAV2 - 7m8 治疗可恢复 mGluR6 表达,但 ERG 表型未恢复,可能是由于早期视网膜发育中 GRM6 缺失导致的结构畸形。随后,该团队在成年 Lrit3-/- 小鼠治疗中取得较好效果,注射 AAV2 - 7m8 后,小鼠的 LRIT3 表达和 TRPM1 定位恢复,暗适应 ERG 中 b 波恢复率达 58%。在大动物模型研究中,Takahashi 团队利用野生型 CSNB 比格犬模型,筛选出 AAV K9#12 进行实验,使用不同启动子设计组合策略,发现注射 AAV - shGRM6 - cLRIT3 - WPRE 可使成年比格犬的 ERG b 波稳定恢复,恢复水平可达野生型的 30%,且效果可持续较长时间。
九、结论和展望
CSNB 患者常表现为夜盲,由于其遗传异质性高,临床特征与其他 IRD 存在重叠,仅依靠临床观察难以准确诊断,ffERG 在 CSNB 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CSNB 主要由基因突变引起,相关基因多位于光感受器和双极细胞中。虽然基因治疗在 CSNB 动物模型研究中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临床研究仍面临诸多挑战,如致病基因的准确鉴定、高效精准的药物递送策略、高昂的治疗成本以及安全性问题等。未来,随着对 CSNB 相关基因及其分子通路研究的不断深入,有望克服这些挑战,使基因治疗成为 CSNB 患者恢复正常视觉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
閹垫捁绁�
娑撳娴囩€瑰宓庢导锔炬暩鐎涙劒鍔熼妴濠団偓姘崇箖缂佸棜鍎禒锝堥樋閹活厾銇氶弬鎵畱閼筋垳澧块棃鍓佸仯閵嗗甯扮槐銏狀洤娴f洟鈧俺绻冩禒锝堥樋閸掑棙鐎芥穱鍐箻閹劎娈戦懡顖滃⒖閸欐垹骞囬惍鏃傗敀
10x Genomics閺傛澘鎼isium HD 瀵偓閸氼垰宕熺紒鍡氬劒閸掑棜椴搁悳鍥╂畱閸忋劏娴嗚ぐ鏇犵矋缁屾椽妫块崚鍡樼€介敍锟�
濞嗐垼绻嬫稉瀣祰Twist閵嗗﹣绗夐弬顓炲綁閸栨牜娈慍RISPR缁涙盯鈧鐗哥仦鈧妴瀣暩鐎涙劒鍔�
閸楁洜绮忛懗鐐寸ゴ鎼村繐鍙嗛梻銊ャ亣鐠佹彃鐖� - 濞e崬鍙嗘禍鍡毿掓禒搴n儑娑撯偓娑擃亜宕熺紒鍡氬劒鐎圭偤鐛欑拋鎹愵吀閸掔増鏆熼幑顔垮窛閹貉傜瑢閸欘垵顫嬮崠鏍掗弸锟�
娑撳娴囬妴濠勭矎閼崇偛鍞撮摂瀣鐠愩劋绨版担婊冨瀻閺嬫劖鏌熷▔鏇犳暩鐎涙劒鍔熼妴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