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COVID-19大流行对先天性心脏病产前诊断的二次影响:社会经济剥夺指数的调节作用
《Pediatric Cardiology》:The Pandemic Effect: Secondary Impact on the Diagnosis of Clinically Significant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and Role of Deprivation Index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25年04月04日 来源:Pediatric Cardiology 1.5
编辑推荐:
本期推荐:美国田纳西大学团队通过单中心回顾性研究(n=512),探究COVID-19大流行期间临床显著先天性心脏病(CHD)产前诊断率(PND)的变化趋势。研究发现PND率在疫情前后无显著差异(42% vs 48%),但高社会经济地位(SES)群体诊断率受评估指标影响呈现矛盾结果,揭示医疗资源获取障碍的多维性,为优化产前超声筛查体系提供循证依据。
研究团队采用单中心回顾性队列设计,纳入2017-2023年间512例接受心脏手术的CHD婴儿,分为疫情前(n=292)和疫情期间(n=220)两组。通过电子病历追溯产前护理(PNC)记录、手术复杂程度(STAT评分)、居住地与三级医疗中心距离、以及基于邮政编码的社会经济指标(收入中位数和社会剥夺指数SDI)等数据,采用SPSS进行卡方检验等统计分析。
主要发现包括:1)PND率在疫情前后无统计学差异(42% vs 48%,p=0.17),但低复杂度病变(STAT 1级)漏诊率始终高达66-73%;2)地理距离不影响诊断率,55%近距离居民与53%远距离居民获得PND(p=0.65);3)收入指标显示高SES组疫情期间PND率显著提升(75% vs 45%,p<0.0001),但SDI指标却显示该组诊断率下降,反映单一经济指标评估的局限性;4)低SES群体诊断率始终低于高SES群体(36% vs 75%,p<0.0001),且SDI评分与漏诊率显著正相关(p=0.045)。
讨论部分指出三个关键启示:首先,疫情期间稳定的PND率可能得益于远程医疗的补偿作用,但整体诊断率仍不理想,凸显常规产前超声(仅包含四腔心切面时)对CHD的检出敏感性不足。其次,社会经济评估指标的矛盾结果说明医疗障碍具有多维性——收入、教育水平、交通便利性等因素需综合考量。最后,手术量下降(220例vs 292例)反映疫情对择期手术的冲击,但未改变CHD疾病谱分布。
该研究创新性采用双重SES评估体系,为精准识别医疗资源薄弱区域提供方法论模板。作者建议通过虚拟培训提升基层超声医师对三血管切面等关键技术的掌握,这对实现《美国超声医学研究所》2023年新指南要求具有实践意义。未来研究需结合前瞻性设计,进一步解析疫情期间CHD相关胎儿死亡率的变化机制。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