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双侧甲状腺上动脉咽后走行变异:一项突破性解剖学发现
《Surgical and Radiologic Anatomy》:Retropharyngeal course of the superior thyroid artery – a novel finding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25年04月04日 来源:Surgical and Radiologic Anatomy 1.2
编辑推荐:
编辑推荐:本研究首次报道了双侧甲状腺上动脉(STA)罕见的咽后走行变异,通过分析56岁男性患者的血管CT(angioCT)影像数据,发现STA起源于舌骨大角(GHHB)水平并沿咽后间隙走行,该发现为头颈部手术提供重要解剖学警示,相关成果发表于《Surgical and Radiologic Anatomy》。
在头颈部解剖学领域,甲状腺上动脉(Superior Thyroid Artery, STA)的走行路径一直被视为教科书级的经典知识。这条血管通常起源于颈外动脉(External Carotid Artery, ECA),沿下咽缩肌表面下行至甲状腺上极。然而,来自卡罗尔达维拉医药大学的Rodica Narcisa Calota团队在分析常规血管CT影像时,意外发现了颠覆认知的解剖变异——双侧STA竟以"地下隧道"般的路径穿行于咽后间隙,这项突破性发现发表在《Surgical and Radiologic Anatomy》期刊。
研究团队采用32层螺旋CT扫描仪(Siemens Multislice Perspective Scanner)对56岁男性患者的存档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扫描参数为0.6 mm层厚、0.75 mm重建厚度及50%重叠的多平面最大强度投影。通过Horos for macOS软件进行三维重建,精确测量血管与骨性标志的空间关系。
研究结果部分,《Retropharyngeal course》小标题下揭示:右侧STA起源于GHHB水平下方3.3 mm处,初始段位于GHHB内侧,随后沿甲状软骨上角内侧下行;左侧STA则起自ECA内侧,走行于GHHB和甲状软骨上角内侧。关键发现是双侧血管均在甲状软骨上角根部转向外侧,穿行于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 CCA)与甲状软骨板后缘之间,形成典型的"咽后隧道"路径。《Anatomic landmarks》部分强调,这种变异使STA紧贴下咽梨状隐窝后壁,位于C5-C6椎体水平,完全颠覆了传统解剖学描述。
讨论部分《Surgical implications》指出,这种变异使STA在咽喉手术中极易受损。与既往文献对比发现,虽然曾有STA起源于咽升动脉(Ascending Pharyngeal Artery, APA)或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 ICA)的个案报道,但明确的咽后走行尚属首次记录。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右侧STA起于舌骨水平,左侧甚至呈现舌骨上起源,完全打破了"STA必为舌骨下动脉"的解剖学定律。
这项研究具有多重临床价值:首先,为耳鼻喉科和头颈外科医生敲响警钟,提示在梨状隐窝、下咽或喉部手术时需警惕隐藏的"血管地雷";其次,证实术前血管CT检查对发现此类罕见变异至关重要;最后,该发现丰富了人类解剖变异数据库,为相关手术导航系统提供新的数据支持。正如研究者强调,在医学影像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传统解剖学教科书可能需要因这些"意外发现"而不断修订。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