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动操作联合离体软输尿管镜碎石术挽救肾结石供肾的可行性及效果研究

《BMC Nephrology》:Manual manipulation and ex vivo flexible ureteroscopic lithotripsy to salvage deceased donor kidneys with renal stones: a case series

【字体: 时间:2025年04月04日 来源:BMC Nephrology 2.2

编辑推荐:

  为解决肾结石供肾短缺问题,研究人员开展了手动操作联合离体软输尿管镜碎石术(MM-FURSL)的研究。对 9 个供肾进行处理,术后多数患者恢复良好。该研究表明 MM-FURSL 可有效清除结石,有望扩大供肾来源123

  在肾脏移植领域,一直存在着供肾短缺的难题。随着生活方式和环境的变化,肾结石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患有肾结石的肾脏常被视为边缘供肾,往往被排除在捐赠之外,这进一步加剧了供肾的紧张局面。传统观念认为,肾结石会给肾移植后的恢复带来诸多风险,如输尿管梗阻,影响移植效果 ,所以如何合理利用这些带有结石的供肾,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攻克这一难题,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泌尿外科、复旦大学浦东医疗中心血管外科以及深圳第三人民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展开了深入研究 。他们采用手动操作联合离体软输尿管镜碎石术(MM-FURSL),对带有肾结石的供肾进行处理,旨在评估该技术在挽救供肾方面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了《BMC Nephrology》杂志上,为肾脏移植领域带来了新的希望。

研究人员主要运用了以下关键技术方法:首先获取 6 名已故捐赠者的 9 个肾脏(详细记录供肾及受者的各项信息),对供肾进行常规灌注和修剪后,在离体状态下进行操作。通过引入斑马导丝,插入输尿管通路鞘(UAS)或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用的可撕开鞘(PAS),再使用软输尿管镜(FURS)配合钬激光碎石。操作过程中,手动调整肾脏位置,使结石碎片落入肾盂并排出,较大碎片用取石篮取出,直至结石清除后进行肾移植 。

研究结果如下:

  • 供肾及受者特征:9 个供肾来自 6 名捐赠者,捐赠者平均年龄 42.8±8.9 岁,受者平均年龄 43.9±12.2 岁 。供肾中结石数量 1 - 4 个不等,平均最大直径 15.1±10.6mm,平均 CT 密度 942.0±106.6 HU。受者均因肾功能衰竭接受长期透析 。
  • 手术过程及结果:手术团队协作完成操作,平均手术时间 57.0±63.4 分钟 。88.9% 的患者术后恢复顺利,1 个月后影像学检查显示移植肾血管通畅,无残留结石 。但首例患者因使用可重复使用的软输尿管镜术中损坏,导致手术时间延长,出现急性肾小管坏死(ATN),不过肌酐水平在 3 周内恢复正常 。

研究结论和讨论部分指出,MM-FURSL 在清除直径大于 15mm 的结石,包括鹿角形结石方面具有可行性 。虽然仅出现 1 例 ATN 且自行恢复,但研究发现冷缺血时间是 ATN 发生的关键因素,较长的冷缺血时间和手术时长可能增加 ATN 风险 。与其他体外结石处理方法相比,MM-FURSL 具有一定优势,如软输尿管镜偏转角度大、学习曲线短、一次性软输尿管镜可降低损坏风险等 。同时,较短的 PAS 在促进结石碎片排出、减少手术时间方面表现更优 。

总体而言,该研究表明 MM-FURSL 是一种有效的供肾结石清除方法,短期效果良好,为扩大供肾池提供了可行途径 。不过,鉴于研究的回顾性设计和较小的样本量,还需要进一步长期随访来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这一研究成果为肾脏移植领域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有望在未来改善肾脏移植现状,让更多患者受益 。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

    生物通精彩推荐 • 综述:了解猴痘的死灰复燃:非洲近期疫情的关键驱动因素及经验教训 • 非经典小非编码 RNA:胃癌早期诊断的新希望 —— 血浆细胞外囊泡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