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多病共存模式对过早死亡的影响:社会经济地位和健康生活方式的调节作用
《BMC Public Health》:Multimorbidity patterns and premature mortality in a prospective cohort: effect modifications by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healthy lifestyles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25年04月04日 来源:BMC Public Health 3.5
编辑推荐:
编辑推荐:本研究针对多病共存(multimorbidity)模式与过早死亡的关联这一重要公共卫生问题,通过分析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HANES)1999-2018年38,011名成人数据,首次揭示六种多病共存模式与死亡率的关系,发现低社会经济地位(SES)加剧多病相关的死亡风险,而健康生活方式可延长生存时间,为制定针对性干预策略提供重要依据。
为填补这一知识空白,由成都医学院、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等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利用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HANES)1999-2018年数据,开展了一项大规模前瞻性队列研究。该研究创新性地采用潜在类别分析(LCA)识别多病共存模式,并系统评估SES和健康生活方式的调节作用,相关成果发表于《BMC Public Health》。
研究团队采用三项关键技术方法:首先基于NHANES复杂抽样设计,纳入38,011名≥20岁成人,通过问卷、体检和实验室检查确定11种慢性病(如卒中、糖尿病、慢性肾病等);其次运用LCA识别多病共存模式,并采用加速失效时间模型计算时间比(TR);最后通过交互作用分析评估SES和生活方式评分(涵盖吸烟、饮酒、饮食和体力活动)的调节效应。
研究结果揭示六大 clinically meaningful 多病共存模式:"相对健康"类(19,995人)、"高胆固醇血症"类(5,465人)、"代谢"类(5,609人)、"关节炎-呼吸系统疾病"类(2,154人)、"CKD-血管-癌症"类(2,793人)和"严重受损"类(1,995人)。随时间推移,"代谢"类和"严重受损"类患病率显著上升(P<0.05),而"CKD-血管-癌症"类下降,这种趋势在不同SES群体中均存在。
生存分析显示,与"相对健康"类相比,"严重受损"类全因死亡TR为0.53(95%CI:0.48-0.58),心血管死亡TR更低至0.42(0.35-0.50),呈现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值得注意的是,SES显著修饰这种关联(P交互<0.01),低SES个体中多病共存与死亡的负向关联更强。例如,低SES且属"严重受损"类的全因死亡TR仅为高SES"相对健康"类的0.32倍(0.27-0.38)。
健康生活方式展现出普遍保护作用,但在不同多病模式中效果各异。生活方式评分3-4分(最健康)的个体,在"相对健康"类中全因死亡TR达1.64,而在"严重受损"类中降至1.25(P交互<0.001),提示健康行为对早期多病状态的干预效果更佳。
这项研究具有三重重要意义:首先,通过疾病模式而非简单计数揭示多病共存的异质性,为精准医学提供新思路;其次,证实SES不平等不仅影响多病发生,更调控其向死亡的转化过程,呼吁政策关注弱势群体;最后,确立生活方式干预在多病管理中的普适价值,尤其对轻中度多病患者效果显著。未来研究需探索多病模式的动态演变,并开发整合社会支持和行为干预的综合管理策略。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