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代遗传的表观调控机制:父母多基因评分对子代甲基化组的影响研究

《Molecular Psychiatry》: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complex traits and the offspring methylome

【字体: 时间:2025年04月04日 来源:Molecular Psychiatry 9.6

编辑推荐:

  编辑推荐:为解析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机制,荷兰团队通过1528个家庭队列,首次揭示父母非遗传传递的多基因评分(PGS)通过子代甲基化组(DNA methylation)产生间接遗传效应,发现精神分裂症、教育程度等性状的16个甲基化位点受母源PGS显著调控,为发育起源假说(DOHaD)提供表观遗传学证据,发表于《Molecular Psychiatry》。

  在生命科学领域,遗传与环境如何共同塑造个体表型始终是核心谜题。传统研究聚焦于孟德尔遗传规律,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父母的基因不仅通过直接遗传影响后代,还能通过塑造养育环境产生"遗传养育"(genetic nurture)效应。这种间接遗传效应的分子机制却如同黑箱,尤其缺乏对表观遗传调控层面的探索。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等机构的研究团队在《Molecular Psychiatry》发表的研究,首次系统解析了父母多基因评分(PGS)通过子代甲基化组产生跨代表观遗传影响的分子路径。

研究团队设计了一项巧妙的家庭队列分析,纳入1528名儿童及其父母(51.5%男孩,平均年龄10±2.8岁),采用Illumina Infinium EPIC甲基化芯片检测子代口腔黏膜细胞的DNA甲基化谱。通过构建包含子代自身PGS和父母PGS的多元回归模型,同时分析精神分裂症、吸烟行为、教育程度(EA)、社会剥夺、体重指数(BMI)和身高6种复杂性状。关键技术包括:1)基于荷兰双生子注册库(NTR)的家庭队列;2)LDpred算法计算的加权PGS;3)保留72,889个高变甲基化位点的降维策略;4)校正家庭聚类效应的广义估计方程(GEE)模型。

结果部分呈现三大发现:

  1. 间接遗传效应的甲基化证据:发现25个CpG位点与父母PGS显著相关(p<2.7×10-5),其中精神分裂症相关位点占比64%(16/25),且93.7%受母源PGS调控。例如cg09163778(TCF19/CCHCR1基因)与母源精神分裂症PGS相关,该基因位于MHC区域,与免疫调控密切相关。

  2. 母源优势效应:母源PGS关联位点数量是父源的2.6倍(18 vs 7),尤其在精神分裂症中,15个母源关联位点占所有发现的83.3%。这种偏倚支持子宫内环境通过表观编程影响子代发育的假说。

  3. 组织特异性验证:通过脑-口腔甲基化相关性分析,发现cg02530860等4个位点在 prefrontal cortex 中呈现显著相关性(r=0.29-0.67),提示部分发现可能具有跨组织稳定性。

讨论部分指出,该研究首次证实DNA甲基化是遗传养育效应的潜在媒介。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精神分裂症相关PGS显示出最强的间接遗传效应,这可能与其神经发育疾病的特性相关——母体在孕期和围产期提供的环境(如营养状态、应激水平)可能通过甲基化修饰影响子代神经发育。研究同时发现PRKDC等基因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前额叶皮层中表达异常,为疾病机制研究提供新线索。

这项研究的创新价值在于:1)建立PGS-甲基化分析范式,为遗传流行病学研究提供新工具;2)揭示母体环境在表观遗传编程中的关键作用;3)发现精神分裂症等高遗传度疾病的跨代表观调控路径。未来研究可拓展至更多组织类型和发育阶段,进一步解析环境敏感期的表观遗传调控网络。

涓嬭浇瀹夋嵎浼︾數瀛愪功銆婇€氳繃缁嗚優浠h阿鎻ず鏂扮殑鑽墿闈剁偣銆嬫帰绱㈠浣曢€氳繃浠h阿鍒嗘瀽淇冭繘鎮ㄧ殑鑽墿鍙戠幇鐮旂┒

10x Genomics鏂板搧Visium HD 寮€鍚崟缁嗚優鍒嗚鲸鐜囩殑鍏ㄨ浆褰曠粍绌洪棿鍒嗘瀽锛�

娆㈣繋涓嬭浇Twist銆婁笉鏂彉鍖栫殑CRISPR绛涢€夋牸灞€銆嬬數瀛愪功

鍗曠粏鑳炴祴搴忓叆闂ㄥぇ璁插爞 - 娣卞叆浜嗚В浠庣涓€涓崟缁嗚優瀹為獙璁捐鍒版暟鎹川鎺т笌鍙鍖栬В鏋�

涓嬭浇銆婄粏鑳炲唴铔嬬櫧璐ㄤ簰浣滃垎鏋愭柟娉曠數瀛愪功銆�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