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粒驱动的大肠杆菌克隆成功策略:纵向基因组研究揭示质粒-宿主协同进化机制

《Nature Communications》:

【字体: 时间:2025年04月04日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编辑推荐:

  编辑推荐:本研究通过长读长测序技术对2045株大肠杆菌进行全质粒组测序,揭示了质粒在细菌克隆成功中的关键作用。研究发现特定质粒(如pColV-like)通过编码微菌素V等细菌素介导克隆竞争,同时发现质粒与宿主染色体存在长期共进化关系,为理解细菌适应性进化及抗生素耐药传播提供了新视角。

  

在微生物学领域,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作为研究最深入的模式生物之一,其染色体外遗传元件——质粒的种群结构和进化动态却长期笼罩在迷雾中。这些微小的环状DNA分子如同细菌世界的"瑞士军刀",携带抗生素抗性、毒力因子和细菌素等关键生存武器,但它们在自然种群中的分布规律、与宿主的共进化关系以及对克隆成功的影响机制仍不清晰。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ExPEC)作为人类健康的重要威胁,既能无症状定植于健康人群肠道,又是尿路感染和血流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其质粒介导的进化策略更值得深入探究。

挪威研究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的最新研究中,采用创新性的纵向基因组分析方法,对跨越16年的2045株血流感染大肠杆菌分离株进行长读长测序(long-read sequencing),构建了迄今为止最完整的ExPEC质粒组图谱。研究通过混合组装技术获得1999个高质量基因组,中位N50染色体长度达4.98 Mbp,并鉴定出4485个环化质粒序列。研究团队开发了基于mge-cluster算法的网络分型方法,将4569个质粒序列划分为30个质粒类型(pT),发现IncF型大质粒(>100kb)普遍携带铁获取机制、抗生素抗性和毒力基因模块,且基因共享程度高。通过BactDating和CaveDive分析,研究揭示了质粒获得与克隆扩张事件的时空关联,例如ST95克隆在1768年获得pColV-like质粒(pT 10-1)后发生显著扩张,该质粒编码微菌素V(microcin V)和colicin Ia等细菌素。实验验证显示,携带pT 10-1的菌株能有效抑制包括多重耐药克隆在内的竞争者生长,证实了质粒编码细菌素在维持负频率依赖选择(NFDS)中的关键作用。研究还发现ST69和ST131-A等克隆通过独立获得相同pUTI89-like毒力质粒而实现平行进化,这种"质粒驱动"的趋同进化模式为理解细菌适应性辐射提供了新视角。

关键技术方法包括:1)基于t-SNE降维和k-means聚类的代表性菌株选择策略,确保样本覆盖3245株短读长测序菌株的基因组多样性;2)Oxford Nanopore长读长测序与Illumina短读长的混合组装技术;3)基于mge-cluster算法和Louvain社区检测的质粒分型网络;4)使用BactDating进行细菌分子钟分析;5)微菌素V活性检测实验(铁限制条件下培养,2,2'-联吡啶诱导)。

研究结果部分,"Typing the ExPEC plasmidome: a network-based approach"显示,质粒组网络分析鉴定出15个组分和30个pT,其中大质粒(>100kb)均含IncF复制子并高度保守(调整Rand指数0.94),表明ExPEC质粒进化受严格限制。"High levels of gene sharing and genetic relatedness of IncF plasmids"揭示IncF质粒共享铁载体(iroBCDEN、iutA-iucABCD)、抗生素抗性基因和F型接合转移系统等核心模块,系统发育分析证实pT 8-2和pT 2-3为祖先类型。"Unraveling the shared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plasmid and clones"通过分子钟分析发现,ST95克隆的pColV-like质粒可追溯至1768年,与宿主系统发育距离显著相关(r=0.78),而ST69克隆在1987-1992年获得携带多重耐药基因的pT 2-2质粒后发生全球性扩张。"Plasmid-encoded bacteriocins play a pivotal role in bacterial competition"证实39/47株临床分离株对微菌素V敏感,且敏感菌株多属ST69和ST131-C1/C2等耐药克隆,而生产者(ST95、ST131-B)则保持抗生素敏感表型。

结论与讨论部分强调,该研究首次在种群尺度上揭示了大肠杆菌质粒-宿主的长期共进化关系,挑战了质粒仅作为"自私DNA"的传统认知。特别值得注意的是:1)特定质粒(如pColV-like)可与宿主建立长达数百年的稳定关联;2)质粒编码的细菌素系统(特别是微菌素V)通过抑制竞争者生长维持种群平衡,解释了敏感克隆在抗生素压力下的持续存在;3)禽源(pColV-like)与人源(pUTI89-like)质粒的分化暗示生态位适应在质粒维持中的重要性;4)多重耐药克隆(如ST131-C2)通过获得blaCTX-M-15等ESBL基因的质粒实现快速扩张。这些发现为理解细菌种群动态提供了新框架,对监测耐药传播、开发抗感染策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如实验室培养可能导致质粒丢失低估真实流行率,且需进一步实验验证质粒与扩张事件的因果关系。未来研究可结合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深入解析质粒基因网络在宿主适应中的调控机制。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