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世界里,患者常常被各种共病困扰,就像被一群 “小怪兽” 纠缠。2 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癫痫、重度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和偏头痛(migraine headaches,MH)等共病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还让 AD 的病情更加复杂,治疗和管理也变得愈发困难。从遗传角度来看,虽然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已经找到了与 AD 相关的遗传变异,但共病的遗传因素在 AD 中的作用却不为人熟知。尤其是多基因评分(Polygenic Scores,PGS)对 AD 的影响,特别是通过共病产生的影响,更是迷雾重重。所以,为了拨开这层迷雾,来自智利发展大学(Universidad del Desarrollo)等多个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研究,试图探究 AD 共病的 PGS 与 AD 之间的关系。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了《Scientific Reports》上,为我们理解 AD 及其共病的遗传机制带来了新的曙光。
共病 PGS 对 AD 发病的影响:研究人员分析了共病 PGS 水平与 AD 发病年龄之间的关系。整体上,共病 PGS 与 AD 发病年龄没有明显相关性。不过,在进一步分析不同发病年龄范围和高 AD-PGS 人群时发现,高 AD-PGS 且高 T2D-PGS 的个体,AD 发病年龄显著早于仅高 AD-PGS 的个体(p 值 = 0.00514)。而对于癫痫,其遗传风险主要集中在 70 - 80 岁发病的 AD 患者群体中。
综合研究结论和讨论部分,这项研究意义重大。它首次明确了 AD 患者中 T2D 和癫痫的独特遗传风险特征,发现这两种共病的遗传风险与 AD 密切相关,且独立于其他已知的遗传因素。同时,研究还发现部分 AD 患者在发病前就患有 T2D 和癫痫等共病,提示可能存在共同的遗传因素影响 AD 发病。这些发现为未来 AD 的精准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有助于医生根据患者的遗传风险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治疗和管理策略,从而提高 AD 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但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特定共病的 AD 患者样本量较小,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准确性;依靠 ICD - 10 编码识别共病可能存在分类错误的问题。未来的研究可以朝着扩大样本量、纳入更多罕见变异等方向展开,进一步深入探究 AD 及其共病的遗传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