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氨酸棒杆菌代谢工程合成酪醇的两条途径:开启低成本生物制造新征程

《Biotechnology for Biofuels and Bioproducts》:Two routes for tyrosol production by metabolic engineering of 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字体: 时间:2025年04月06日 来源:Biotechnology for Biofuels and Bioproducts 6.1

编辑推荐:

  为解决酪氨酸(l-tyrosine)提取效率低、化学合成成本高及大肠杆菌(E. coli )生产含内毒素等问题,研究人员开展了利用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代谢工程合成酪醇(tyrosol)的研究。结果成功构建两条合成途径,且经酪氨酸途径产量更高。该研究为酪醇生产提供新方向。

  在当今生物制造领域,氧化损伤与多种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心血管疾病及癌症紧密相关。酪醇(2-[4 - 羟基苯基]- 乙醇)作为一种酚类化合物,对人体健康有着诸多益处,它不仅能保护组织和细胞免受氧化应激,还可作为关键药物前体,在制药行业用途广泛,比如用于合成治疗心血管疾病的 β1- 受体阻滞剂和红景天苷 。
目前,酪醇的生产面临诸多挑战。化学合成法虽能制备酪醇,但存在前体昂贵、工艺条件苛刻等问题。从天然来源如橄榄油中提取酪醇,又因植物源中酪醇浓度低,提取成本高、效率低。微生物发酵生产酪醇成为备受关注的替代方法,然而常用的大肠杆菌生产过程中会产生脂多糖(又称内毒素),这种物质会引发人体发热甚至败血症休克等不良反应。

在此背景下,德国比勒费尔德大学(University of Bielefeld)的研究人员开展了深入研究,致力于探索利用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生产酪醇的新途径。该研究成果发表在《Biotechnology for Biofuels and Bioproducts》上,为酪醇的生产开辟了新方向。

研究人员采用了多种关键技术方法。在分子生物学方面,通过基因克隆和表达技术,对相关基因进行操作,构建表达载体并导入谷氨酸棒杆菌中;利用定点突变技术对基因进行修饰,改变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以优化相关酶的功能;运用基因敲除技术,研究特定基因在酪醇合成途径中的作用。在分析检测方面,运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气相色谱 - 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发酵液中的酪醇、酪氨酸等物质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准确测定其含量和纯度。

研究结果如下:

  1. 谷氨酸棒杆菌对酪醇的生理反应:研究人员以已构建的 l - 酪氨酸高产菌株谷氨酸棒杆菌 AROM3 为基础,测试酪醇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酪醇浓度增加,菌株的比生长速率和生物量形成均下降,当酪醇浓度达到 65 mM 时,AROM3 无法生长,确定其抑制常数 Ki 为 22 mM。不过,AROM3 对酪醇的耐受性明显强于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在 25 mM 酪醇浓度下就会完全抑制生长。同时,培养 72 h 后,AROM3 并未降解酪醇,表明该菌株适合用于生产 g/L 规模浓度的酪醇。
  2. 从 4-OH - 苯基丙酮酸生产酪醇:4-OH - 苯基丙酮酸是许多微生物 l - 酪氨酸合成的中间产物,但谷氨酸棒杆菌缺乏将预苯酸转化为 4-OH - 苯基丙酮酸的预苯酸脱氢酶(PDH)。研究人员尝试在 AROM3 中表达来自大肠杆菌的反馈抗性突变体双功能分支酸变位酶 / 预苯酸脱氢酶基因(tyrAEcfbr),同时表达酿酒酵母的苯基丙酮酸脱羧酶基因(ARO10)。摇瓶培养实验显示,AROM3(tyrAEcfbr)(ARO10Sc)菌株在 168 h 内可产生 8.8±0.3 mM 酪醇(相当于 1.21±0.04 g/L)。进一步研究发现,敲除 dapC 基因虽降低了 l - 酪氨酸合成,但并未提高酪醇产量,反而使另一种代谢产物原儿茶酸(PCA)积累增加;敲除 qsuABD 基因虽减少了 PCA 积累,但酪醇积累仍未增加。
  3. 4-OH - 苯基丙酮酸的天然合成:研究人员意外发现,仅表达 ARO10 基因就能使 AROM3 产生与同时表达 ARO10 和 tyrAEcfbr基因时相同产量的酪醇,表明 tyrAEcfbr并非酪醇生产所必需。后续实验表明,谷氨酸棒杆菌的天然转氨酶可依赖 2 - 氧戊二酸(2-oxoglutarate)(在较小程度上依赖丙酮酸)将 l - 酪氨酸转氨生成 4-OH - 苯基丙酮酸,进而转化为酪醇。同时,研究人员还确定了糠醛脱氢酶 FudC 是参与该途径的主要酶,敲除 fudC 基因可使酪醇合成减少 75%。
  4. 通过酪胺生产酪醇:考虑到 4-OH - 苯基丙酮酸的不稳定性,研究人员探索了以酪胺为中间产物的合成途径。他们构建了表达短乳杆菌 l - 酪氨酸脱羧酶基因(tdcLb)和根瘤杆菌酪胺氧化酶基因(tyoKr)的菌株 AROM3(tdcLb)(tyoKr),该菌株可产生 13.5±1.1 mM 酪醇(相当于 1.87±0.15 g/L) 。通过共培养分别表达 tdcLb和 tyoKr的单质粒菌株,进一步提高了酪醇产量,达到 14.1±0.3 mM(1.95±0.04 g/L),同时减少了 l - 酪氨酸的残留。

研究结论和讨论部分指出,通过表达 ARO10 基因合成酪醇的途径中,4-OH - 苯基丙酮酸由 l - 酪氨酸经天然转氨酶合成,这一发现为 l - 酪氨酸的降解及相关产物的生产提供了新的理解。然而,由于转氨反应的平衡限制和 4-OH - 苯基丙酮酸的不稳定性,以酪胺为中间产物的途径更为优越。该途径不仅产量更高,生产速度更快,还减少了 l - 酪氨酸的残留,有利于下游加工。此外,谷氨酸棒杆菌独特的特性,如高 l - 谷氨酸水平和高 H2O2抗性,使其更适合采用 Tdc-Tyo 途径生产酪醇。

总的来说,该研究成功建立了两条从简单碳氮源合成酪醇的途径,为酪醇的生物制造提供了新的策略和理论依据,有望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在生物燃料和生物产品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