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covering Leading Compounds for Alzheimer’s Disease Treatment: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and Virtual Screening Insights into Plasma Protein Modulation—— 揭开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关键化合物:孟德尔随机化和虚拟筛选对血浆蛋白调节的新认知
《Biological Research》:Uncovering leading compounds for alzheimer’s disease treatment: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and virtual screening insights into plasma protein modulation
【字体:
大中小
】
时间:2025年04月06日来源:Biological Research 4.3
编辑推荐:
为解决阿尔茨海默病(AD)治疗靶点及干预措施难以确定的问题,研究人员开展了以血浆蛋白、生活方式因素与 AD 关系为主题的研究。通过孟德尔随机化(MR)和虚拟筛选,确定了 5 种潜在治疗靶点蛋白及多种潜在抑制剂,为 AD 治疗和预防提供新方向。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这一令人谈之色变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正无情地吞噬着无数患者的认知、功能与行为能力。它就像大脑中的 “隐形杀手”,以 β - 淀粉样蛋白斑块沉积和过度磷酸化 tau 蛋白形成的神经原纤维缠结为典型特征,成为了全球半数以上痴呆病例的 “罪魁祸首”。据估算,2015 年全球约有 5000 万 AD 患者,新增病例达 1000 万,而到 2050 年,这一数字预计将飙升至 1.52 亿,发展中国家的增长态势尤为严峻。遗传因素在 AD 发病风险中占比 60 - 80% ,PSEN1、PSEN2 等基因与 AD 的发生紧密相关,但 AD 的发病机制极为复杂,目前仍有诸多未解之谜。
在探寻 AD 治疗方法的道路上,科研人员面临着重重挑战。虽然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已取得一些成果,发现了部分与脑脊液(CSF)特征相关的位点,但对于顺式蛋白数量性状位点(cis-pQTLs)与 AD 之间的关联,却知之甚少。传统的流行病学研究存在诸多局限性,如混杂因素和反向因果关系,难以明确两者之间的因果联系。而在药物研发方面,寻找有效治疗 AD 的药物更是困难重重,现有药物仅能缓解症状,无法从根本上阻止疾病进展。
为了突破这些困境,香港科技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意义重大的研究。他们希望通过这项研究,找到血浆循环蛋白作为 AD 潜在治疗靶点,并筛选出新型小分子药物;同时,探究常见健康生活方式因素与 AD 相关蛋白之间的关系。该研究成果发表在《Biological Research》上。
研究人员运用了多种关键技术方法。在数据获取上,从大规模冰岛人群 GWAS 获取 4907 种蛋白质及其对应靶基因的 cis-pQTLs 数据;从 IEU 开放 GWAS 项目收集生活方式因素数据;从 FinnGen R11 获取 AD 结局数据。分析方法上,利用 R 软件进行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通过贝叶斯共定位分析(CA)评估因果变异重叠,借助 STRING 数据库构建蛋白质 - 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运用 Schr?dinger Maestro 进行基于结构的虚拟筛选。
研究结果令人振奋。在 MR 全蛋白质组分析中,发现 8 种血浆蛋白与 AD 存在显著关联,其中 4 种为风险因素,4 种为保护因素。经 CA 验证,5 种蛋白(GSTP1、BIN1、Siglec-3、SERPINF2 和 GRN)与 AD 共享因果变异,反向 MR 分析排除了反向因果关系。PPI 网络分析显示,现有 AD 治疗药物靶点与预测的潜在靶点存在相互作用,确定美金刚和多奈哌齐可能是针对部分靶点的治疗药物,同时发现 GSTP1 和 BIN1 是极具潜力的新靶点。虚拟筛选成功找到 6 种潜在的 GSTP1 抑制剂和 4 种潜在的 BIN1 抑制剂。此外,研究还发现部分生活方式因素对 AD 相关蛋白有影响,如薯片摄入、干果摄入和吸烟状况分别与 BIN1、SERPINF2 相关。
研究结论表明,通过 MR 和 CA 确定了 5 种血浆蛋白为 AD 潜在治疗靶点,GSTP1 和 BIN1 作为新靶点极具研究价值,虚拟筛选出的 10 种潜在抑制剂为药物研发提供了方向。生活方式因素可通过影响特定蛋白影响 AD 风险,为 AD 的预防和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然而,该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如研究的血浆蛋白 cis-acting SNPs 较少、数据来源局限于欧洲人群、缺乏实验验证等。但总体而言,这项研究为 AD 的治疗和预防带来了新希望,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有望推动 AD 治疗领域取得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