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Thrombosis and Thrombolysis》:The severity of ischemic stroke and risk of all-cause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on different oral anticoagulant treatments admitted to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字体:
大中小
】
时间:2025年04月06日来源:Journal of Thrombosis and Thrombolysis 2.3
在心血管疾病的大舞台上,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就像一个 “麻烦制造者”,它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在成年人群中的患病率约为 2% - 4%。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筛查手段的进步,预计其发病率将大幅上升。AF 会带来诸多不良后果,其中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IS)最为严重,约 20 - 30% 的 IS 由 AF 引起,而且 AF 相关的 IS 往往更具致残性,患者死亡率也更高。
目前,预防 AF 患者发生 IS 的主要方法是使用维生素 K 拮抗剂(Vitamin K Antagonists,VKA)或直接口服抗凝药(Direct Oral Anticoagulants,DOACs)。研究表明,DOACs 在预防系统性栓塞和 IS 方面不劣于 VKA,且安全性更好,能降低全因死亡率和主要心脏事件风险,因此被推荐为一线用药。然而,关于不同抗凝治疗对 IS 严重程度的影响,相关数据却十分有限,现实生活中的研究结果也不一致,急性事件后的功能结局数据同样匮乏。这就像在黑暗中摸索,医生们急需更明确的指引,以帮助 AF 患者更好地应对 IS 的威胁。
抗凝治疗与卒中严重程度:单变量逻辑回归分析显示,DOACs 使用者发生中重度 / 重度卒中(NIHSS≥16)的风险更低(OR 0.326,95% CI 0.182 - 0.584)。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在调整年龄、性别、CHA2DS2-VASc 评分、卒中治疗方式和症状发作到入院时间等因素后,该结果依然成立(如调整后 OR 0.355,95% CI 0.127 - 0.995)。此外,机械取栓与更高的卒中严重程度相关(OR 6.113,95% CI 2.186 - 17.099)。
抗凝治疗与全因死亡:单变量逻辑回归分析时,DOACs 和 VKAs 使用者的全因死亡率无显著差异(OR 0.455,95% CI 0.204 - 1.015)。但多变量逻辑回归调整 CHA2DS2-VASc 评分、卒中治疗方式和症状发作到入院时间后,DOACs 使用与更低的全因死亡率风险相关(OR 0.323,95% CI 0.127 - 0.822) 。
研究结论和讨论部分指出,该研究是对现实世界中 AF 患者的真实写照。结果表明,与 VKA 相比,在家使用 DOACs 治疗的患者入院时卒中严重程度更低,3 个月全因死亡率也更低。然而,目前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AIS)后不同抗凝方案的转换,临床管理仍存在不确定性。虽然 DOACs 有一定优势,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不同抗凝剂在 AIS 后的净临床获益。此外,本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回顾性研究设计、样本量相对较小、缺乏抗凝治疗依从性数据等。但总体而言,该研究为临床医生在 AF 患者抗凝治疗选择上提供了重要参考,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该研究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Thrombosis and Thrombolysis》上,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激励更多研究人员探索更优化的治疗方案,为 AF 患者带来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