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NA重组达芬奇
 : : : :根据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字记载,达芬奇生前主张用口水令墨水更黑;用人尿使画板表面更细密;用“经过蒸馏和干燥的人血”以使底彩格外牢固。学者们因此相信,达芬奇生前应该曾在自己的画作中运用这些方法。 : : : :意大利科研人员打算利用高科技手法,从文艺复兴时期名作《蒙娜丽莎》上,尝试找出艺术大师莱奥纳尔多·达芬奇的血液、唾液或尿液并重组其脱氧核糖核酸(DNA),希望揭示达芬奇的庐山真面目。 : : : :意大利学者认为,那位以神秘微笑驰名世界的女人身上,应该有大师当年作画时遗下的血、汗、尿或
-
核酸不足可导致免疫缺陷
人体免疫系统是维护健康的防线,免疫系统本身只有获得足够的营养物质,才能使其充满活力,充分发挥其抵御疾病的功能。研究表明,核酸(DNA、RNA)是人体免疫系统(器官)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核酸的充足与否,对整个免疫系统的健康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体主要免疫器官———胸腺在20岁以后因人体自身核酸制造能力开始下降而逐渐萎缩。核酸不足无法充分地更新胸腺细胞,致使胸腺实体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被脂肪组织所代替,而胸腺萎缩使胸腺分泌胸腺素的能力降低,进而使具有吞噬病原体(细菌、病毒)的T细胞数量与质量发生变化,
-
我国科学家培育出杀灭肿瘤的细胞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科学家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成功建立了一类新型抗原特异性杀伤细胞,这种细胞能够长期产生和分泌免疫毒素,有效地杀灭肿瘤细胞。目前,这一研究正在向有关部门申报以进行临床试验。 这一成果是第四军医大学教授杨安钢和他的同事经过多年研究取得的。杨安钢现在是“****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他曾于1995年赴美国北卡罗莱纳州韦克·佛雷斯特大学医学院从事基因治疗研究。 杨安钢等人在国际上首次证明了T淋巴细胞能够产生和分泌免疫毒素,同时细胞自身的生长和功能正常。
-
以色列科学家提出生命起源新假说
以色列魏茨曼研究所桂冠人类基因组中心的科学家多隆·兰斯特等人,最近提出了一种不同的看法认为,地球上最早诞生的自我复制分子有可能不是蛋白质或RNA,而是脂类分子。 通过计算机模拟发现,复杂的脂类分子团也具有储存生命信息的能力,能够生长、分裂、自我复制、将信息"遗传"下去,并积累"进化"所需的"变异"。
-
瑞典科学家在干细胞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瑞典科学家最近成功地将成年鼠神经干细胞在鸡和鼠胚胎中转化成其它细胞,专家认为这是干细胞研究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 据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报道,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约纳斯·弗里森博士领导的科研小组从成年鼠的大脑中提取出神经干细胞,然后对其进行改造,使其携带可以被用来跟踪的标记,再将它们注入鸡胚胎中。在那些成活的并接受了老鼠干细胞的鸡胚胎中,干细胞成长为与周围细胞一致的细胞。 同样的实验在鼠胚胎中也获得了成功。成年鼠的神经干细胞在鼠胚胎中发育为多种细胞,尤其令
-
"死亡激素"被发现,延长寿命成可能
国外科学家们发现,死亡与一种生物自身产生的被称为"死亡激素"的物质有关。 生物学家们对章鱼的试验证明了这一点。雌章鱼会在生儿育女后悄悄死亡,奥秘就在章鱼眼窝后面的一对腺体上。这对腺体到了一定时候就会分泌一种化学物质,导致章鱼自身死亡。生物学家称这种化学物质为"死亡激素"。 人类有没有类似章鱼的这种"死亡之腺"呢?经过研究发现也是存在的。人脑内有一个特别重要的腺体---脑垂体,人的脑垂体也定期释放"死亡激素"。但是,要延长人类寿命,可不能简单地把脑垂体切除掉
-
精神分裂症与两个有缺陷的基因有关
近日,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苏格兰人类遗传研究所的科学家称,他们发现了两个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基因。 科学家们通过对一长期受精神病困扰的家庭近三十年的研究发现,这一家庭中患精神病的大多数家庭成员的第一对染色体内都存在两个有缺陷的基因--DISC-1和DISC-2。大量证据表明,携带这两个基因会增加患精神病的危险。而对这一具有较高精神病发病率的家庭来说,这两个基因似乎显得更为重要。以前,虽然从事遗传学研究的科学家意识到,人类基因组的其它部分也可能与患精神病有关,但明确指出这两个基因尚属首次。同时,他们还发现,
-
生物钟的三个齿轮
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发现,使哺乳类动物按24小时、白天-黑夜的周期工作的生物钟使用了3个(而不是1个)生物化学的"齿轮"。齿轮的运转包括启动某些基因的转录因子,这些基因生产一些干涉转录因子的蛋白质,最终使得基因被关闭。产生激活的转录因子被认为是时钟机制的"正"部分,帮助关闭这些活性的蛋白质被认为是"负"部分。负的部分是CRY蛋白,它通过干涉2个转录因子来停止自己的生成,BMAL1是这两个因子之一。现在,Lauren P. Shearman和同事发现CRY实际上是另一个蛋白PER2的负调节器(regulator)。而PER2是BMAL1的正调节器。下一
-
细胞有序死亡的新发现
当噬菌体吞噬细胞尸体时,细胞的有序死亡(apoptosis)过程会达到顶峰。在细胞有序死亡过程中,原生质膜上的磷脂会失去非对称性,从而将磷脂酰丝氨酸暴露出来,后者被认为可根据立体特异性识别出。一组科学家报道说,他们采用噬菌体显示方法,分离出了为磷脂酰丝氨酸的一种可能的受体编码的基因(参与以磷脂酰丝氨酸为特征的死亡细胞尸体的清除)。该受体与Caenorhabditis和果蝇中功能未知的基因具有很高的等位性,说明它在细胞有序死亡中发挥着一种受到高度保护的、非常重要的功能。
-
美将研制高速"蓝基因"计算机
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的科学家宣称,他们计划用5年的时间研制一种名为"蓝基因"的高速计算机,该计算机有望成为世界上最快的计算机。 随着人类基因组图谱工程接近尾声,一项更加浩大的工程即将开始,即揭示所有基因中的编码所代表的信息。IBM研制"蓝基因"计算机主要是用于此项工作。该计算机将首先用于模拟人类蛋白折叠成特殊形状以具备独特生物性质的过程。这将帮助科学家理解意识的本质、性的起源和疾病的发生等有关生命的秘密。 据美国媒体报道,"蓝基因"的运算能力将是
-
中国绘出世界首张鲤鱼遗传连锁图谱
中国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地绘制出世界第一张鲤鱼的遗传连锁图谱,从而为今后在DNA分子层面上培育具有某些特定优良品质的鲤鱼品种,创造了必要的技术条件。 在这张图谱中,迄今人们已知的与鲤鱼优良品质密切相关的DNA分子,被按照互为"邻居"的身份,准确地排列出一个次序,并标记出所处的位置。 此图谱共有262个DNA分子标记,其中基因标记178个。它们自然地被分成50个组,这正好与鲤鱼的单倍体染色体个数相同,且一一对应。 领
-
我国两系杂交稻研究又取得新进展
据统计,去年全国种植两系杂交稻70.44万公顷,至此全国累计种植面积超过330万公顷,圆满完成了"863"计划规定的发展两系杂交稻的任务。 去年,选育出了一批实用的光温敏核不育系和较好的广亲和系,并配制出了一批性状优良的两系杂交稻新组合,长江流域早稻育种又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选育出了徐选S、YW-2S、W9824S、1103S等一批株叶型好、配合力高、米质优、生育期短、起点温度低的不育系,并配制出了一批产量和品质可望超过香两优68的苗头组合。这些不育系和苗头组合将使优质高产杂交早稻在生产上的应用迈上一
-
拟南芥的MOM基因
拟南芥在科学研究中通常被用做一种模型植物,但在近期的一篇分子生物学研究论文中,科学家称它更像一种"模型真核生物"。对由DNA编码的遗传信息读出结果的控制部分是独立于遗传因素的,因此,在出现基因表达的可遗传性变化的同时,DNA的序列却有可能不发生改变。这一过程中所涉及的"仿遗传工具"(epigenetic tools)对于植物和动物来说是类似的,然而都没有为人们所很好地了解。但是,DNA甲基化在这一过程中似乎起着关键作用。不过,这只是一种假设。现在,随着拟南芥中MOM基因的发现,人们对这一假设提出了质疑,因为该基因被破坏后,在释放转基因沉寂信号的同
-
亩产600公斤:专家未解太空水稻之谜
1000粒广东水稻种子1996年登上中国某返回式卫星,在太空旅行了15天。经过几年培育,这些种子最强壮和最优秀的后代被选拔出来,成为中国第一个太空常规水稻品种"华航一号",在前不久全省水稻大比武中,它力挫15种优秀水稻一举夺魁。 送种子上天的是华南农业大学农学系的一个研究小组,当时他们选了特籼占、奇妙香、华籼占三种良种上卫星。种子回到广东后,小组在大学试验田种下了它们,但第一代表现和"父辈"一样,到了第二代,等待已久的戏剧性变化终于出现了,有的比"父辈"强多了,有的却变得很糟。科研人员挑出优者继续培育
-
科学家培育出富含胡萝卜素的转基因西红柿
英、德、日等国科学家合作培育出一种转基因西红柿,其中胡萝卜素含量最高可达普通西红柿的3.5倍,有利于为人体补充维生素A。 据新一期英国《自然生物技术》杂志报道,英国伦敦大学的彼得·布拉姆利教授及其外国合作者将一种细菌的基因植入西红柿,使西红柿中的八氢蕃茄红素转化为蕃茄红素,后者对合成胡萝卜素非常重要。 科学家说,这种基因的作用在西红柿植株中可持续至少4代。他们正在进行进一步试验,确保这种转基因西红柿对人体没有副作用。 &n
-
著名科学家建议禁止人类基因变异试验
尽管第一幅人类基因排列的草图将在今年秋天公布,美国一著名基因科学家爱里克·兰德尔认为,在对基因科学有进一步的了解之前,应禁止对人类进行基因改变的实验。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怀特哈德学院的院长爱里克·兰德尔称,目前没有任何东西能阻止科学家进行这方面的实验,但是他说,如果这样做了,"我一梦醒来,将会非常震惊地发现,某人已制造出了第一个基因变异的儿童。" 兰德尔的学院正在研究人类的基因构成,该学院负责人类基因研究项目的30%。
-
早期现代人类的生存环境
一篇关于中石器时代手工制品的研究报告,使人们对早期现代人类的生存环境有了更深的认识。这些物品是在一处年代已经相当明确的珊瑚礁化石上发现的,它们于距今125,000年前出现于红海的海滩上。曾有研究表明,人类一出现就跑到了海滩上,将海滩作为生存场所,也许还将其作为一条开辟跨洲迁移走廊的道路。这项研究成果为以前的研究工作增添了新的依据。
-
物种形成与基因重排
物种形成是演化生物学中的一个基本过程,也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物种形成的结果谁都看的见,但其过程却难以跟踪观察,要对不同的解释进行评价也很困难。染色体重排也许与物种之间的分离有关,因为物种之间常常在染色体上有所不同。一个受到广泛支持的理论认为,单单染色体演化一个因素就能引起物种形成。但是,这个理论却无法得到Fisher等人获得的一组新的结果的支持。他们绘制出了6种酵母的几乎完整的基因图谱,识别出了在其演化期间出现的每一种基因重排。然而,这些基因重排中没有一种与物种形成相关,事实上,10个基因移位中有4个出现在关系最近的物种对中。
-
原肠胚的形成
对细胞运动随时间变化情况所进行的观察表明,Wnt信号转导基因Dishevelled在蟾蜍原肠胚形成过程中控制着细胞的极性。另一项研究表明,在斑马鱼原肠胚形成过程中,Wnt11基因控制着细胞的定向运动。这两篇研究论文明确了这样一个重要问题:在脊椎动物胚胎原肠胚形成过程中细胞极性的控制与在果蝇上皮中细胞二维极性的控制是相互平行的。
-
绿色植物与红藻之间的"姐妹关系"
最近从叶绿体和线粒体标记物获得的数据支持这样的观点:一种蓝菌和一种真核寄主之间所形成的一个初级内共生体系,可产生红藻、绿藻和植物。而对核标记物进行的研究表明,红藻和绿藻具有不同的来源。但对核标记物进行的一项新的多基因分析则发现,认为绿色植物和红藻之间存在"姐妹关系"的说法是成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