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技术与产品
  • JACS:日本开发新技术将二氧化碳转变为碳资源

        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许多人对它的印象很负面。日本研究人员日前开发出一种新技术,使二氧化碳能转变为用于合成塑料和药物的碳资源,从而变“害”为宝。相关论文已经刊登在新一期《美国化学会志》(JACS)上。    罗氏新一代蛋白酶抑制剂混合片,免费试用装申请中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不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因此在工业领域仅用于生产尿素和聚碳酸酯等。东京工业大学教授岩泽伸治等人发现,碳化合物经过处理后可以与二氧化碳结合,形成新的碳物质。  &nb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1-01-27

  • 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高校获奖比例超七成

    在1月14日召开的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国家三大奖中全国高等学校共获得198项,占总数的71.5%。其中,高校为第一完成单位的151项,占总数的54.5%。 据统计,在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授奖项目中,全国高等学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1项,占总数的70.0%;全国高等学校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二等奖25项,占通用项目总数的75.8%;全国高等学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152项(特等奖1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143项),占通用项目总数的71.0%,其中高校为第一完成单位的105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03项),占通用项目总数的49.1%(以上统计不包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11-01-26

  • 复旦大学生科院:人类分娩启动机制研究获新突破

    早产不仅是围产期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也直接影响到早产儿成年后的健康。目前人们尚缺乏防治早产的有效手段,主要原因在于人类分娩启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孙刚领导的研究小组对这一科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为阐明人类分娩启动机制提供新的突破点。        早产是新生儿死亡主因        随着生育观念的改变和女性社会压力的加大,高龄不育女性及35岁以上的高龄初产妇数量正逐年上升。广州市近几年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广州市各大医院的产妇年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11-01-26

  • 国外科学家发明新型激光纳米技术 可修复受损机体

        世界卫生组织曾表示,全世界每年有多达32万人因为受到严重烧伤而死亡,这其中有很多人本可以借助外科手术存活下来,但是大面积烧伤病人并没有那么多的皮肤来移植,而且他们需要皮肤细胞来帮助皮肤的生长。    罗氏新一代蛋白酶抑制剂混合片,免费试用装申请中     据美国每日科技网站近日报道,奥地利和波兰科学家日前开发出了一种使用聚合物材料在身体受损的情况下增殖细胞的方法,可以大大降低烧伤病人遭受感染的风险。      这种新方法基于一种全新的激光高能紫外线技术。这种高能紫外线

    来源:中国日报

    时间:2011-01-26

  • 饶毅博文:应该对肖传国所用技术有效性给明确结论

    对病人的责任:应该对肖传国所用技术有效性给明确结论 精选       在肖传国雇人行凶案判决后,单位根据其自身标准、对法律精神的理解,华中科技大学撤销了肖的职务,武汉协和医院也有处理但保留其医生资格。  尚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悬而未决:肖传国用的外科手术,是否有效?   目前可以看到的各方意见包括:国内,肖传国说有效,彭剑律师和有些媒体据说调查很多病例后质疑有效性;国外,有些医生可能对有效性较乐观并请肖做试验,也有医生说其手术效果来源于原来就用的“神经栓系松解术”技术,……众说不一。   卫生部的论证后,公开的结论也不十分清晰。而武汉协和

    来源:中国青年报

    时间:2011-01-25

  • 记厦门大学2010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获奖团队

       成果亮点:厦门大学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夏宁邵教授及其科研团队成功研制出世界首个基因工程戊肝疫苗等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药品种,其中,2009年自主研制的戊肝疫苗是我国第一个高度原创性的基因工程病毒疫苗,是我国罕见的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和高度垄断性的源头创新性生物药物。    ■本报记者  谭南周  通讯员  李静    在厦门大学校园里,有一幢不起眼的三层小楼,白墙明窗,绿树拥簇。就是这样一栋小楼,近几年却吸引了世人越来越多的目光:    这里研制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快速检测试剂,检出本次甲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11-01-25

  • 专家解析结合RNAi与测序技术研究癌症

    生物通报道:随着新一代测序方法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利用这一方便快捷的技术进行深层次研究工作,并陆续获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来自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下属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Louis M. Staudt教授是一位从事癌症研究多年的科学家,其研究组曾发现了6种能预测淋巴瘤生存期的基因,还弄清楚了骨髓瘤中到底是什么控制骨髓瘤细胞的活性和扩散。这些研究对于癌症的治疗与预防具有重要意义。之前的研究通过分析人类淋巴瘤免疫球蛋白基因以及基因工程小鼠模型,了解了B细胞抗原受体(BCR)信号在淋巴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但是科学家们还没有找到这一受体如何导致人类淋巴瘤形成的遗传与功能性证据。在这篇文章中,研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01-21

  • Nature:新一代测序方法发现基因突变

    生物通报道:美国耶鲁大学一个研究小组发现几种不同的大脑发育异常病症是由同一个单基因突变引起。研究者利用一种新的基因分析技术: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发现了该基因突变。“这将改变我们研究单基因病的方法。”美国康涅狄格州纽黑文耶鲁大学神经新血管外科计划的负责人,神经遗传学计划的共同负责人、主要研究员Murat Gunel博士认为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可用于筛查罕见遗传疾病中难于发现的致病基因。外显子组测序可以帮助估计一对夫妇将遗传病传递给他们的孩子的风险,同样有助于研究者了解疾病的机制和开发新的治疗方法。“该研究证实了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是筛查遗传病病因的一个强有力的新工具。”美国国立卫生所神经病与中风研究所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01-21

  • DNA推测头发颜色新技术 法医鉴定又获突破

        据英国《每日邮报》近日报道,一个国际联合研究小组宣称已经开发出了一种精度很高的预测个人头发颜色的方法。新技术通过从现场留下的血液、精液、唾液或皮肤细胞中提取的DNA(脱氧核糖核酸)对嫌疑人头发的颜色作出判断,精度可达到90%。研究人员称,这将为法医学提供一项新的信息获取手段,有可能改变目前法医学在此方面的面貌。相关论文发表在最近一期的《人类遗传学》(Human Genetics)杂志上。    Fermentas全线产品活动期间6折特价优惠,免费提供样品,快快点击获取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1-01-21

  • 日开发测量细胞间黏合力的技术

    日本研究人员开发出了能测量细胞间黏合力的技术,利用这一技术将有助于了解癌细胞的转移机制,检测人工培育的组织细胞是否正常黏合在一起。    奈良尖端科学技术研究生院和近畿大学的研究小组,日前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网络版上报告说,由于细胞极其微小、脆弱且紧密黏合在一起,所以将细胞分离开并测量它们之间的黏合力一直非常困难。  研究人员利用脉冲极短、瞬时功率超高的飞秒激光照射有细胞的培养液,产生冲击波,然后利用能够发现细微结构的原子力显微镜,观测冲击波并换算成力。通过变换激光的强度,测试多大强度的冲击波能够将细胞分离开,就可以测量出细胞间的黏合力有多大。

    来源:新华社

    时间:2011-01-21

  • 科学家找到控制肺部感染新方法

        肺部的急性炎症是人类认识很少的一种疾病。它往往出其不意地发生。急性肺损伤(A L I)或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可能在系统性感染、遭到骨折或严重烧伤等严重创伤后,以及通过其他途径在任何人身上发生。最初的病因可能明显同肺无关。然而阻止肺部炎症的办法可能已经找到,这源于科罗拉多大学医学院一个研究团队的工作。     默克年底大促销+大派送,iPhone/iPad/iPod统统拿来!,请点击咨询     最近的研究显示,每年美国有6万—10万人死于ALI/ARDS,这是死于乳腺癌的人数的

    来源:新华国际

    时间:2011-01-20

  • 美基因研究公司公布2010年基因研究十大突破

        加利福尼亚私人基因研究公司“我与23对染色体公司”最近在网站上发表文章,列举了2010年基因研究的十大里程碑,以解释基因对人体健康和发展的影响。文章指出,基因研究正在大步前进,该公司认为2010年基因领域最杰出的发现和进步为以下十个:   默克年底大促销+大派送,iPhone/iPad/iPod统统拿来!,请点击咨询     1.基因决定我们的身材是“苹果形”还是“梨形”,而身材影响健康    去年秋天,该公司公布了人体性状遗传研究协会对大约20万人基因样本的研究结果,显示人体

    来源:新华国际

    时间:2011-01-20

  • 日开发高效培育肝脏细胞技术

        日本科学家开发出一种用胚胎干细胞高效培育肝脏细胞的技术,能够使90%的小鼠胚胎干细胞发育成肝脏细胞,效率相当于原有方法的约9倍。     这项技术是日本东京工业大学教授赤池敏宏率领的研究小组开发的,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生物材料》杂志上。新技术的关键是利用特殊的培养基,使胚胎干细胞在互相分离、不黏结的状态下发育。   利用以前的培养方法,胚胎干细胞往往容易黏结成团块状,影响培养效率。如果用药物将团块分散开,则容易损伤细胞。如果使胚胎干细胞处于互相分离的状态,就能有效培育出均一的肝脏细胞,用于评估药物的毒性、治疗疾病等等。   研究人员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1-01-19

  • 青岛能源所在新型人工肌肉模块合成方法上取得新进展

     日前,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入选者、生物基高分子材料团队负责人万晓波研究员等开发了一种全新的二氮芳辛(diazocine)合成方法,该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Organic  Letters上(A  Rapid  and  Efficient  Access  to  Diaryl-ibenzo[b,f][1,5]diazocines,Org.  Lett.,  2011)。    二氮芳辛是一种具有8个π电子结构的反芳香性杂环,在电中性状态下呈船式构象,而在电化学还原

    来源:中国科学院

    时间:2011-01-19

  • 续写Science十大科学突破 中国学者发表iPS新技术

    生物通报道:来自香港的研究人员最新公布了一项干细胞研究新成果,他们利用人类皮肤细胞重编程为诱导多能干细胞,并且将这些干细胞分化培养成可用于治疗的各类细胞,这一过程中无需动物性成分,比如动物血清,活细胞等,因此更适合用于人类临床使用。这些研究成果公布在Cell Stem Cell等3份有关干细胞和心脏病学研究的国际权威学术期刊。2010年Science杂志十大科学突破之一就是有关iPS新型培养方法的,这种诱导多功能干细胞技术由于绕开了胚胎干细胞研究面临的伦理和法律等障碍,因此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但是iPS细胞的应用由于其潜在致癌性和效率低,不利其未来的临床应用,科学家们如果要想借助干细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01-18

  • Nature,Science两项新技术解析癌症

    生物通报道:上周出版的Nature和Science杂志都公布了一项最新的癌症研究新成果,而这两项成果都采用了这一领域中倍受关注的两项新技术,那么这两项技术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仔细往下看。来自费城儿童医院,宾州大学医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表明,在LMO1位点内的单核苷酸变异体与一种儿童期交感神经系统癌症的遗传性易感性相关。这种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是指通过对大规模的群体DNA样本进行全基因组高密度遗传标记(如SNP或CNV等)分型,从而寻找与复杂疾病相关的遗传因素的研究方法。近年来这一研究技术发展迅速,获得了许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01-18

  • 深圳大学X射线成像新技术获突破

    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光电工程学院院长牛憨笨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孙家广等专家汇报了该院在X射线相衬成像技术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目前应用的X射线成像技术均为吸收成像,不能获取像软组织、炸药、碳纤维等由轻元素构成的一大类物质的透视或CT图像。X射线相衬成像则是要获得被透视物体的相位信息,而这只能利用相干性好的X射线源获得。X射线相衬图像一般都是利用同步辐射源获得,国际上一些研究组也在设法在普通实验室获得X射线相衬图像,虽然取得一定的进展,但难以走向应用。牛憨笨课题组基于微分干涉成像原理,提出一种不要吸收光栅就能实现X射线相衬成像的方法,并只需两幅原图像就可以获得相衬图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11-01-18

  • 加华裔学者研究唐氏综合症获突破 发现新病源基因

        据加拿大《星岛日报》报道,加拿大一华裔教授领导的最新研究发现,破坏脑细胞的基因,存在于唐氏综合症(Down  Syndrome)和脑退化症(Alzheimer's  Disease,前称老人痴呆症)病者身上。而从研究唐氏综合症发现,如何阻止脑退化症患者大脑中正常基因的活力增加,是未来发展预防及治疗脑退化症药物的重要线索。      卑诗大学(UBC)与温哥华沿岸卫生局组成、由加拿大脑退化症研究专家、现任UBC医学院教授宋伟宏带领的研究小组发现,破坏脑细胞的基因,存在于唐氏症和脑退化症患者身上。这项发现,现发

    来源:中新网

    时间:2011-01-18

  • 首席科学家发三大顶级杂志文章:癌症新技术

    生物通报道:来自麻省总医院癌症中心首席科学家:Daniel A. Haber教授是一位在癌症研究领域从事多年科研工作的科学家,他曾获得过多项癌症研究方面的新技术,比如高效地捕获肿瘤细胞的CTC芯片、少量细胞多层次图谱等。近期Haber教授又接连在Science,Nature,N Engl J Med等著名期刊上发表文章,解析癌症新技术。Haber教授与螺旋生物科学(Helicos BioSciences)公司合作,发现一些有着高度重复性的DNA(卫星DNA(satelliteDNA))转录得到的非编码RNA能用于标记癌症,这为探索癌症的生物标记物提供了新的参考。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Science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01-17

  • 新型成像技术捕捉大脑髓鞘发育过程

        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研究者借助一套新型成像技术扫描婴儿脑部发育情况,捕捉到人类大脑髓鞘发育过程,希望借助这一发现能对精神紊乱等精神类疾病患者作出早期判断和治疗。        BIOplastics提供荧光定量PCR耗材免费试用装,请点击索取      大脑髓鞘是大脑神经发展的基础,大脑髓鞘的完全发育是大脑信号传导的先决条件。髓鞘不完全发育或后天损伤可能导致精神类疾病的出现。      

    来源:深圳特区报

    时间:2011-01-17


页次:284/494  共9871篇文章  
分页:[<<][281][282][283][284][285][286][287][288][289][29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