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首份生态报告称未来百年面临环境灾难
由美国国会组织撰写的首份本土生态环境评估报告于6月12日公布,这份长达128页的报告是在数百名科学家花费了4年时间查找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编写出来的。科学家们在对全球变暖对于美国各州气候、农业、森林、海洋以及人类健康等方面进行研究之后得出结论:如果在未来的100年之内美国本土的气温上升5至10华度(2至4摄氏度),则美国各州将面临空前的生态环境灾难,一些鱼类和树种将灭绝,由于海平面的升高,一些海滨小岛甚至可能被海水淹没。 报告显示,根据目前掌握的最准确信息,大多数美国公众都会由于地球变暖而受到重大影响。报
-
大气污染导致儿童死亡率上升
据希腊第九届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研讨会发表的最新研究报告表示,科学家在人口密集的巴西第一大城圣保罗与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市进行研究,发现当地空气污染程度逐年恶化,儿童的死亡率也随之增加。 项报告指出,空气中所含污染分子每增加十个单位,儿童死亡率也随之增加百分之三至四。 报告同时引述另一项于去年在捷克工业区进行的调查指出,当地一月至一岁的幼童死亡主因,都与幼童暴露在高污染的空气中引发呼吸器官疾病有关。 希腊第九届儿童呼吸
-
生物多样性也许意味着更多
通常,人们认为生物多样性意味着潜在的新药或生态系统从灾难中能更快的恢复。然而,一组研究人员发现,小型哺乳动物及蜥蜴的高度多样性可降低Lyme氏疏螺旋体病的发病率。为此,研究人员提出了有待证实的假设:Lyme氏疏螺旋体病的发病率在生物多样性区域被"稀释"了。研究意味着,当我们试图理解疾病的传播时,应考虑到整个生态圈,而不只是携带疾病的生物。
-
旅鼠的种群变化
可以说,关于种群周期的科学研究是从查尔斯.艾尔顿20世纪20年代发现挪威旅鼠(lemming)种群极端振荡开始的。然而,尽管此后人们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什么旅鼠种群变化如此剧烈这个谜底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没有揭开。现有的两个假说认为,在营养相互作用模型中,旅鼠要么充当资源的角色(被捕食者),要么充当消费者的角色(捕食者)。一项新的研究成果倾向于认为,旅鼠充当的是消费者的角色,因为这样才能更好地解释为什么其种群变化非常快。
-
热点区域需要关注
生态学家已经确定了25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这些区域本地物种异常丰富。然而一项关于在这些重要地区及包括上亚马逊在内的热带雨林地区人口动态的最新分析,却揭示出生物多样性在未来人口压力下将遭遇的危险。Richard Cincotta是设在美国华盛顿特区的"国际人口行动"组织的成员,他和其他同事在《自然》上撰文指出,生物多样性的前景不容乐观,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人口增长速度比全球平均速度要快。尽管这些地区仅覆盖地球表面12%的面积,1995年却有将近20%的世界人口生活在这些地区,这表明今后很多动物物种的命运将与当地的人口分布密切相关。这一颇具警示
-
探索神秘的蜘蛛世界
大多数人在地板上看到蜘蛛爬过时,第一个反应就是上去一脚把它踩死,然后狠狠地碾碎,直至几乎不留下一丝痕迹。 但这对康纳尔大学昆虫学家琳达-雷尔来说,却是一种刺心的痛。"我不知道人们为什么要这么做。"雷尔说,"事实上,人们所极力要消灭的这种小动物对我们生存的环境起着非常重要的保护作用,它们时时刻刻都在帮助我们消灭害虫。" 雷尔认为,人们之所以要这么做,或许是因为蜘蛛多毛的外表,或许是因为它们长着八只脚,以一种奇怪的方式爬行,或许是因为它们脸上长了八只眼
-
南北两极为什么有共同的海洋浮游生物
很多海洋浮游生物物种在北极和南极都存在,这一现象很奇怪,因为热带海洋对于适应冷水生物的物种的混合来说似乎是一个很难逾越的障碍。于是,便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自800万年前两极今天的冷水体系形成以来,这些所谓的"两极"生物是否是独立演化的?或者说,尽管两极相隔遥远,之间又有热带水域,但这些物种还是设法进行了接触?对三个两极浮游生物物种的一个核糖体RNA基因的基因变异所进行的分析表明,历史上一定发生过跨越热带海洋的基因流动。
-
X与Y染色体考古学研究
中国西南是远古生物化石最丰富的地区:去年4月我们对贵州县安动物竤的发现作了专题报导,并且提及著名的“澄江动物竤”。现在云南澄江附近的海口又发现了两条十分细小(大约只长2.5cm),但肌肉、内脏、血管、鳃、鳍等器官保持得极为细致完好的古鱼类化石。从形态上判断,它们与现存的盲鳗(hagfish)、七鳃鳗(lamprey)等类无颌脊椎动物(agnathan)同类,很可能是其始祖。这一发现的重要性在於:这“海口鱼”化石出现於寒武纪早期,即5.4亿年前左右,这比已知最早的志留纪(4.3-4.1亿年)或至多是奥陶纪(4.9-4.3亿年)的甲胄鱼类(ostracoderms)化石推前了将近一亿年;而且,它们
来源:香港城市大学教育网
时间:200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