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尝试用纳米技术挑战“世纪瘟疫”
中国科学报讯 全世界目前有3400万人正饱受被称为“世纪瘟疫”的艾滋病的折磨,这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一直是各国科学家的研究重点。如今,英国科学家正在开展一项耗资165万英镑的研究项目,该项目旨在对首批治疗艾滋病的纳米药物进行研制和实验。 这种艾滋病新型疗法有望为防治儿童艾滋病带来曙光。大约90%的艾滋病患儿是通过母婴传播感染的。如不经治疗,1/3的感染儿童会在出生后一年内死亡。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有340万15岁以下儿童罹患艾滋病。 这一研究项目在利物浦大学开展,旨在研制出副作用更少的易于新生儿与儿童服用的廉价、高效抗艾滋病药物。 新型疗法是对如今被称为抗逆转录病毒药物(ARVs)的艾滋病治疗
-
PCR技术年度盘点:2013年新趋势
生物通报道:明年是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诞生的三十周年,这项技术为生物学,医学研究领域带来了革新性的变化,被广泛的用于传染病诊断,基因复制,遗传疾病鉴定等等方面。 经过多年的发展,PCR技术越来越完备,虽然其基本程序:变性,退火,延伸并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但是科学家们和技术人员改进了这一方法,也研发出了许多新品种PCR方法,解答了许多此前难以回答的生物学问题。从热稳定的聚合酶,到自动热循环的程序,新的数字PCR(dPCR)方法,再到可应用于高通量PCR的相关微流体设备,没有人认为PCR是一种静态的方法。许多PCR步骤逐渐被改进,如试剂优化,引物设计优化,产量提高,扩增片段延长,保真度提高,多
-
2012回顾:PCR技术的效力与进展
生物通报道 自近30年前PCR技术推出以来,其已成为分子生物学的一项基本实验室技术。最初只需要少数几种试剂、一个热源和手动热循环计时,自那时起PCR技术推动了一个行业:自动化和改善热循环,开发实时定量检测扩增反应的仪器,以及提高聚合酶的性能。与此同时,研究人员对原始的PCR方法进行了大量改良,将它们投入多种不同的应用,例如克隆、染色体步移、基因分型和文库构建等等。尽管有许多的PCR方法已经上市,我们仍然常常会看到一些新技术,旨在解决一些新问题,或是对现有的实验方案提出一些修改。在此,生物通的编辑特别向读者推荐两种2012年发布的PCR新技术:一种可用于基因表达链特异性扩增的新RT-
-
2013年PCR的技术热点
生物通报道:明年是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诞生的三十周年,这项技术为生物学,医学研究领域带来了革新性的变化,被广泛的用于传染病诊断,基因复制,遗传疾病鉴定等等方面。经过多年的发展,PCR技术越来越完备,虽然其基本程序:变性,退火,延伸并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但是科学家们和技术人员改进了这一方法,也研发出了许多新品种PCR方法,解答了许多此前难以回答的生物学问题。从热稳定的聚合酶,到自动热循环的程序,新的数字PCR(dPCR)方法,再到可应用于高通量PCR的相关微流体设备,没有人认为PCR是一种静态的方法。许多PCR步骤逐渐被改进,如试剂优化,引物设计优化,产量提高,扩增片段延长,保真度提高,多重
-
青光眼研究获突破
最近,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眼科首席专家王宁利教授率领的科研团队在青光眼临床研究及相关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在国际上引起轰动,反响强烈。 研究证据表明,与高眼压性开角型青光眼相比,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颅内压偏低。这项前瞻性临床研究纳入了43名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以及71名非青光眼对照组患者。患者均进行了全面的眼科检查和包括颅内压测量的神经科检查。 研究还证实,正常眼压性与高眼压性青光眼患者的跨筛板压力差异显著,而增大的跨筛板压力差则可以造成眼底视乳头结构的凹陷,并可能是青光眼发病的重要原因。由此可知,碳酸酐酶抑制剂可能并不适用于青光眼患者,因为这种药剂可能同时降低颅内压。 在2012年9月北京同
-
无创减脂取得突破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日前批准了一种新型的医疗仪器——聚焦超声减脂机。这是我国首次批准用于无创消除脂肪的医疗仪器,主要用于临床治疗单纯局部肥胖者,减除其腹部堆积的皮下脂肪。聚焦超声减脂机在临床的应用,标志着我国无创减脂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这项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技术完全由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自行研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已获得三十多项国家专利;并已在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七个国家申请国际专利。 聚焦超声减脂机是使用半月形凹式超声发生器发射多束超声波,通过患者皮肤在脂肪层内聚成焦点。单束超声波因能量极少,通过患者皮肤时,患者没有任何感觉;但多束超声波聚成焦点时,会对脂肪细胞产生破坏和裂解。超声波聚
-
代谢组学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诊断痛风获进展
预防和治疗一直是人类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对于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手段的疾病,如癌症、痛风和老年失忆症等,早期的预警和干预显得十分重要。近二十年来,利用现代分析技术和代谢组学策略来研究重大疾病的预警预报技术,是现代生命分析化学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科院西北特色植物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药物工艺标准课题组,近年来专注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技术,结合代谢组学等现代系统生物学理念,开展癌症、痛风和老年失忆症等重大疾病预警预报技术的研究。近期,该课题组以痛风疾病为研究对象,针对痛风临床检测指标单一、误诊率较高,以及潜伏时间长、发病无规律的特
来源: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时间:2012-12-17
-
无需建库,直接测序的测序新技术
生物通报道:来自英国老牌测序研究机构Sanger研究院,以及英国剑桥巴布拉汉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Direct sequencing of small genomes on the Pacific Biosciences RS without library preparation”的文章,首次研发出了一种无需文库制备,就能完成DNA单分子测序的新技术,这一技术是在第三代单分子测序系统PacBio RS上完成的,不仅能简化了基因组测序的标准流程,而且也降低了所需样品DNA的数量。相关成果公布在12月的Biotechniques上。需要建库的测序技术一般来说,基因组测序(具体来说,指的是第
-
中国学者Nature子刊:快速准确识别SNP的方法
生物通报道:来自香港大学,深圳华大基因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针对新一代测序数据的一个快速准确识别SNP的方法”的研究论文,介绍了一种快速精确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新方法,尤其适合用于测序深度比较低的情况。相关成果公布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香港大学Junwen Wang教授,其主要研究领域为生物信息学,尤其是新一代测序的数据分析,以及基因调控网络,和蛋白与DNA相互作用方面的数据解析等,他曾荣获不少奖项,比如the Research Grants Council of Hong Kong,目前其实验室成员为6名博士,1名博士后,以及几位研究助理,他
-
卫生部回应“胸透致癌”:将规范体检放射技术
李莹“体检胸透放射线致癌”“到医院急诊因床位爆满无法收治急救病人”、“三公里路120急救车走了40分钟“、“职业病目录内容修订”等事件和话题近日引发网民广泛关注。昨日上午,在卫生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卫生部相关负责人就网友关心的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焦点1 体检是否取消胸透? 近期发布体检放射检查相关规定 据媒体报道,我国胸透的使用率颇高。有网友担心胸透放射线致癌,提出在体检中取消胸透检查。对于医疗放射可能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应怎样管理和看待? 在12日上午的新闻发布会上,卫生部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局局长苏志回答了记者的提问。他说:“卫生部对于医疗放射卫生防护治疗一直有具体的监督管理措施
-
容积传输学说或令经络研究取得突破
在世界上150多个国家或地区都获得疗效认可的针灸学,其理论基础是我国的经络学,然而经络的基础到底是什么?长期以来却一直没有定论。日前,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举办的中医药创新系列讲座上,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著名神经科学家福克斯教授提出的“经络信号的容积传输”理论,对经络的基础提出了新的学说。 针灸的神奇疗效早已为世人所知,但针灸的根基—经络理论研究却进展甚微,除了我国自上世纪中期开展大规模的经络研究外,国际上也有国家或机构进行经络研究,但迄今虽学说纷纭,结论却寥寥,经络的实质、经络的机制等仍无定论。目前经络研究主要有两大派,即神经传输派与体液传输派,其理论虽均有可取之处,却同时也有
-
英开发出简化的基因组测序新方法
英国研究人员简化了基因组测序的标准流程,首次无需进行文库制备便完成了DNA(脱氧核糖核酸)单分子测序,而且新方法只要很少量的DNA就能获得序列数据,用量可低至不到1纳克(10亿分之一克),仅为常规测序方法的500分之一到600分之一。文库制备是指从测序前基因组样本中提取不同长度的DNA片段,这一过程不仅费力、费时,还会浪费DNA,而新技术能极大地减少DNA的损耗,并缩短测序时间。该研究论文的第一作者、英国威康信托基金会桑格研究所的保罗·库普兰说:“我们用这种方法对病毒和细菌的基因组测序后发现,即使在相对较低的水平,我们也能够确定所检测的是何种有机物,不论样本中是否存在特定的基因或质粒(这对于确
-
创新参选:酯酶同工酶染色方法优化
“赛默飞之生物通2012实验室创新技术大奖”评选活动开展以来,生物通已经陆陆续续收到不少项目,这些项目中有的能减少实验步骤,有的能降低实验成本,还有一些改进了实验设备,让我们的实验过程更加轻松。 生物通将会陆续公布一些项目,以便大家分享这些创新技术。同时为了感谢这些分享实验技巧的参选者,生物通也准备了一些精美礼品寄出,同时近期我们还将进行第二轮抽奖,以飨读者。参选项目:酯酶同工酶染色方法优化背景:酯酶同工酶标记在灵芝属菌种鉴定中的应用中文摘要灵芝是我国重要的传统中药材,其传统分类鉴定主要依据形态指标。但是灵芝的形态特征易受到光线,基质营养状况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从而造成了分类与命名不准
-
提高自动化检测水平 推动生殖遗传技术发展
(2012年12月10日 长沙)12月10日,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与罗氏诊断正式续签“罗氏示范实验室”。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汇集了国内外优秀生殖医学专家和医学遗传学家,多项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罗氏示范实验室”的续签标志着医院在医学检验领域的先进管理理念、检测技术与设备均跨入全国领先水平,为进一步推动我国辅助生殖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由于婚育年龄延后、生活节奏加快、环境污染加剧和人们对生殖健康知识的相对贫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乃至全球不孕症的发生率逐年增高。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评估,有10%-15%的育龄夫妇受到不孕不育
-
我国确定血液制品技术路线
中国科学报讯(记者王静)近日,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和清华大学在江西组织召开了“血浆综合利用及特免球蛋白新产品开发”课题研讨会。会议邀请疫苗、特免研发、传染病领域的专家,就特免球蛋白的发展前景、产品特点、临床应用价值、研发技术要点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和研讨,并确定了我国血液制品技术发展路线。 据悉,与其他药品相比,血液与血液制品具有不可替代性和无法替代性。全球性的医用血源紧张,已成为各国医疗机构所面临的难题。新型血液成分制品、血浆蛋白制品和血液代用品的研究,已成为药物研制和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推算,目前我国每年约需血液制品8000吨,但血液制品实际产量不到4000吨。 为此,科技部将“血液相关
-
白血病治疗新突破 细胞疗法可杀死癌变细胞
腾讯科学讯(过客/编译)宾夕法尼亚大学正在研究的一项癌症治疗技术已经在一些病人的参与下获得了令人激动的成果。多亏了研究团队去年首先进行了一项白血病的治疗试验,7岁的艾玛-怀特海德现在正在康复,科学家们已经在本周的美国血液学会的一场会议上进行了报告。怀特海德是接受这种治疗的十二位病人之一,这些病人中的三分之一现在已经治愈了癌症。 怀特海德是在2010年被诊断出患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而且在接受化疗之后复发了两次。对于她来说,这种试验治疗是最后的希望。白血病是一种血液癌症,通常发生在白血球中的B细胞异变。这些细胞在健康免疫系统中是关键的组成部分,它们会产生抗体来寻找并且对抗感染。白血病
-
科学家开发新荧光成像技术可清晰呈现血管脉动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开发出一种荧光成像技术,能够使活体动物血管脉动以前所未有的清晰度呈现。与传统的影像技术相比,其增加的清晰度类似于擦拭掉眼镜前的迷雾一般。该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医学》杂志在线版上。 该技术被称为近红外-Ⅱ成像,或NIR-Ⅱ。研究人员首先将水溶性碳纳米管注射到活体的血液中,然后用激光照射要观察的对象,如小白鼠。激光的波长在近红外范围内,约为0.8微米,可导致专门设计的碳纳米管发出1微米至1.4微米的波长更长的荧光,用于检测确定血管的结构。 碳纳米管发出的荧光波长要比传统成像技术更长,这是实现令人惊叹的微小血管清晰图像的关键。由于更长波
-
中华鲟全人工繁殖技术体系基本成熟
新华网宜昌12月10日电(记者刘紫凌 李思远)记者10日从长江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了解到,一组子一代中华鲟亲鱼在全人工繁殖条件下,成功产下受精卵21万粒,产卵规模已达到野生中华鲟自然繁殖的水平,标志着中华鲟全人工繁殖技术体系基本成熟。在湖北省宜昌市中华鲟研究所中华鲟保育车间,状如蝌蚪的“子二代”中华鲟在水池中游弋。据工作人员介绍,鱼卵共孵出约4万尾中华鲟。目前,这些出苗15天的鲟鱼宝宝,各项体征正常,身长有2厘米左右,已经平安度过了垂游期、平游期、沉底期,于12月9日开口摄食。中华鲟研究所分管科研的副所长高勇说,2009年以来,中华鲟研究所连续4次成功实施中华鲟全人工繁殖,前三次繁殖获得受精卵
-
中国学者Nature Medicine研究新突破
生物通报道 来自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和暨南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近日在骨质疏松症预防治疗研究方面再度取得突破性进展,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12月9日的《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杂志上。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的李英贤(Yingxian Li)研究员和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的张戈(Ge Zhang)教授为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一种系统性骨病,其特征是骨量下降和骨的微细结构破坏,表现为骨的脆性增加,因而骨折的危险性大为增加,即使是轻微的创伤或无外伤的情况下也容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因素所致的慢性疾病
-
全国首例试管婴儿24年后重回实验室研究生殖技术
中广网长沙12月9日消息(记者傅蕾)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在湖南长沙,首例供胚移植试管婴儿罗优群24年后重回实验室,如今,他自己也做起了辅助生殖技术研究。1988年,我国首例供胚移植“试管婴儿”罗优群在湖南出生。24年后,这个孩子已经长成了一个帅小伙,而他现在就在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工作,在一手“创造”他的我国著名的生殖与遗传专家、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院长卢光琇手下,从事辅助生殖技术研究。“大概是读初中的时候,我就有这个想法,将来要像卢奶奶一样,从事生殖与遗传医学工作。现在终于圆了这个梦。”罗优群告诉记者,他目前从事的主 要是相关辅助生殖技术工作,在试管婴儿实验室对男性精液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