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技术与产品
  • 国际研究小组通力合作力证RNA-Seq技术在癌症预后方面的卓越性能

    2011年11月2日,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 Food and Drug Admistration)、华大基因和德国科隆大学附属儿童医院(Children's Hospital of the University of Cologne,Germany)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于今年5月份共同启动了“500个成神经细胞瘤样本的转录组测序项目”,旨在评估RNA-Seq技术在癌症预后方面的卓越性能。华大基因作为主要参与机构,承担了核心测序及分析工作。据悉,该研究项目为FDA发起的“测序质量控制项目”(SEQC项目)的一部分。基因芯片(Microarray)曾被认为是药物基因组学和毒理基因组学的重要

    来源:华大基因

    时间:2011-11-04

  • 胰腺癌微小胶囊给药技术问世

    日本研究人员日前开发出针对胰腺癌的极微小胶囊给药新技术,动物实验已证明这项技术的有效性。    东京大学研究人员报告说,他们利用高分子制造的极微小胶囊封闭化疗药物,注入移植了人体胰腺癌组织的小鼠体内,结果药物被顺利送达癌变部位,成功遏制了癌细胞增殖。   据介绍,肿瘤的毛细血管壁上有孔,微小胶囊随着血流进入血管后,可通过小孔漏到血管外,进入癌细胞释放药物,且胶囊几乎不会进入无关的脏器造成副作用。这项技术已用于卵巢癌等的治疗。但由于胰腺肿瘤血管壁上的孔更小,这种疗法常用的100纳米(1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的胶囊难以漏出,而且血管与癌细胞之间的纤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1-11-04

  • 两项研究获心脏病治疗新方法

    生物通报道:心脏病发患病率近年来大量增长,因此找到关键的治疗方法也越来越重要,近期来自匹兹堡大学,科罗拉多大学的两个研究组分别在心脏病治疗方面获得了重要成果:找到了血管再生的方法,以及可用于研发心肌梗塞或中风后增强心脏功能表现的方法。在第一篇文章中,研究人员研发了一种利用扩散危害最小的用生长因子来使血管再生的方法。这一研究将可以用来治疗心脏病这一西方世界头号杀手。相关成果公布在PNAS杂志上。在我们的身体中,生长因子掌控着许多不同的功能,包括细胞的增殖、移动和分化。还有一些生长因子甚至能抑制特定类型细胞的生长,或者导致细胞自杀。但是注射到皮下的大多数生长因子的半衰期只有半个小时或更少,因此要找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11-01

  • 日本开发出胰腺癌治疗新技术

    日本研究人员日前开发出针对胰腺癌的极微小胶囊给药新技术,动物实验已证明这项技术的有效性。东京大学研究人员报告说,他们利用高分子制造的极微小胶囊封闭化疗药物,注入移植了人体胰腺癌组织的小鼠体内,结果药物被顺利送达癌变部位,成功遏制了癌细胞增殖。据介绍,肿瘤的毛细血管壁上有孔,微小胶囊随着血流进入血管后,可通过小孔漏到血管外,进入癌细胞释放药物,且胶囊几乎不会进入无关的脏器造成副作用。这项技术已用于卵巢癌等的治疗。但由于胰腺肿瘤血管壁上的孔更小,这种疗法常用的100纳米(1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的胶囊难以漏出,而且血管与癌细胞之间的纤维组织间质会妨碍胶囊的移动,导致药物无法顺利送达。为此,研究人员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1-11-01

  • 癌症药物开发:障碍重重待突破

           近年来,尽管癌症药物研发投入一直居高不下,但将基础研究转化为对癌症患者具有明显治疗优势的药物的进程仍旧非常缓慢。           在过去的30年里,人们对癌症的分子和细胞生物学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在癌症药物开发中也有一些惊喜(如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治疗药物伊马替尼的研发成功)。不过,这些成就并不能够明显延长癌症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另外,资料显示,临床开发肿瘤产品的整体成功率仅为10%,每一个成功上市的产品花费超过10亿美元。种种现实

    来源:中国医药报

    时间:2011-11-01

  • 沃特世公司参加2011年食品安全技术与标准国际研讨会暨2011年AOAC中国区年度会议

    山东,青岛 - 2011年10月20日 2011年10月20日至21日,由国际官定分析检测协会(AOAC)中国分部联合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办,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食品农产品检测中心承办的“2011年食品安全技术与标准国际研讨会暨2011年AOAC中国区年度会议”在山东青岛盛大开幕,共有来自国家质检总局、卫生部、农业部,以及AOAC总部、美国FDA、欧盟委员会、北欧食品分析委员会、世界粮农组织,以及国内外有关高校、科研机构、知名企业的300余名代表出席会议。会议设立主论坛并分设天然毒素检测技术、食品中污染物质和残留的检测技术、微生物基因检测技术和食品添加剂、食品营养与过敏原检测等四个

    来源:Waters

    时间:2011-10-31

  • 百人博士技术新成果登国际刊物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美国佐治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A multi-dataset data-collection strategy produces better diffraction data”的文章,报道了生物大分子晶体衍射数据收集的一种新方法:MDS(Multi-DataSet),这种数据收集方法在相同X-射线照射剂量下获得的衍射数据质量优于使用传统方法得到的数据质量。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晶体学国际权威杂志Acta Crystallographica Section A上。文章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之一是来自生物物理研究所刘志杰研究员,他2006年入选“****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10-28

  • 欧盟禁向摧毁人类胚胎研究方法授专利

    欧盟最高法律机构欧洲法院日前作出裁决,禁止向以科研为目的使用并摧毁人类胚胎的研究方法授予专利。欧洲法院认为,如果对“人类的尊重可能受到损害”,任何提取、利用人类胚胎干细胞并导致胚胎被摧毁的研究方法和措施都不能被授予专利。不久前,德国联邦法院取消了一项研究的专利,该研究涉及利用人类胚胎干细胞,提取神经前体细胞并开发治疗神经疾病的新方法。欧洲法院则以上述裁决对德国联邦法院的决定作出相应解释。欧洲法院同时指出,如果提取人类胚胎干细胞的某种做法以治疗或诊断为目的、适用于人类胚胎并对人类胚胎有益,那么可就这种做法申请专利。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1-10-28

  • PNAS:新观点挑战传统技术 并不是低温就好

    生物通报道: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SLAC国家加速器实验室等处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与传统技术观点不同的见解,认为常温下的X射线延伸技术获得的蛋白结晶结构分析数据更加可靠,他们比对了多种不同蛋白的不同温度分析数据,提出常温中获得的X射线衍射数据能更好的分析蛋白的催化机制和功能。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蛋白X射线结构分析方法是一种重要的结构生物学分析方法,一般步骤为提纯蛋白质,溶解于合适溶剂中,然后使溶液过饱和,最后晶核形成,获得蛋白结晶,在这其中,温度变化很重要。现代蛋白X射线衍射分析所获得的数据几乎完全基于低温X射线结晶方法获得的数据——通常温度为100K。这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10-27

  • 2克显微镜!两位学者研发创新技术

    生物通报道:10月《Nature Methods》特别介绍了两位科学家:Abbas El Gamal和Mark Schnitzer,严格来说这两位科学家都算不上生命科学领域的科学家,但是他们推出的两克显微系统(Two-gram microscopes)却对于认知大脑,进行大脑深度成像提供了重要帮助。整个故事起源于两个学生的友谊:专业为电子工程学的斯坦福教授Abbas El Gamal近年来最新成果是高清三维相机,其实验室学生Kunal Ghosh希望能让这种相机更好的用于生物成像中,他的朋友——斯坦福大学生物及应用物理系Mark Schnitzer实验室的Eric Tatt Wei Ho正在进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10-26

  • 抗衰老新奇技术总动员

    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市是迪斯尼乐园神奇王国的所在地,今年8月在此举行的第19界抗衰老和美容医学大会也堪称神奇,科学家们争相展示了各式各样让人永葆年轻的技术和设备,包括激活端粒酶、服用一氧化碳补充剂等等。科学家们表示,如果所有这些带有未来主义色彩的技术和治疗方法的效果能如人所愿,那么,人类抗衰老事业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8月28日,英国《每日邮报》挑选出了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抗衰老疗法,并对其进行了逐一报道。激活端粒酶让细胞“防老还童”原理:人类的每个细胞中都包含有染色体,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又称脱氧核糖核酸,是一种分子,可组成遗传指令,以引导生物的发育与生命机能的运作,其主要功能是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1-10-26

  • 新技术将不能吃海藻变为医用材料

    日本一个研究小组日前报告说,他们利用几乎没有食用价值的海藻,生产出能用作医用材料的塑料材料聚乳酸。聚乳酸在人体内和土壤中会自然降解,用于生产手术用缝合线,术后无需拆线,留在体内也不会引起排异反应。以前聚乳酸一直用玉米等粮食合成,原料价格不稳定,而北海道立工业技术中心与东京工业大学开发的这项新技术如果能实用,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小组向石莼、小昆布等无用的海藻中加入酶和乳酸菌,制作成乳酸,再经催化制成聚乳酸。精炼合成的聚乳酸,去除催化剂,提高纯度,就能作为医用材料。目前,北海道立工业技术中心正在试验提高纯度的新技术,如果成功,生产聚乳酸的成本将低于用粮食作原料。石莼异常暴发会导致环境问题,而小昆布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1-10-26

  • 科学治疗天疱疮与类天疱疮有了依据和方法

       危及患者生命、治疗困难的天疱疮与大疱性类天疱疮的治疗,有了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法和治疗依据。这是记者从日前举行的第三届国际大疱性皮肤病学术研讨会上获得的消息。本次会议由上海市医学会皮肤病专业委员会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皮肤科联合举办。        天疱疮与类天疱疮是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也被认为是“比较凶险的疾病”。据悉,造成患者死亡的主因是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等免疫抑制剂的长期大量使用引发的并发症,以至于高龄患者难以耐受治疗过程,离开人世。    &nbs

    来源:文汇报

    时间:2011-10-26

  • 突破性技术:一次过分析X染色体基因

    近日来自美国埃默里大学医学院的遗传学家们与RainDance Technologies合作开发了一项新技术,利用这项技术研究人员能够一次性扩增出X染色体上的外显子组序列,并对这些DNA序列进行快速和高准确性测序,由此鉴别出新遗传变异。这一研究成果发布在10月最新一期的《基因组学》(Genomics)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埃默里大学医学院人类遗传学助理教授Michael Zwick博士,目前他正使用这一技术在人类X染色体DNA序列中筛查与自闭症谱系障碍相关的遗传变异。“这一技术有望成为遗传科研人员一个重要的工具投入广泛的研究应用,”Zwick说:“我们数据表明它能支持对人类X染色体上所有的外显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10-24

  • 纳米隧道电穿孔技术可对细胞精确用药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10月16日报道,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科学家开发出一种名为“纳米隧道电穿孔”的新技术,或称为NEP。利用其给细胞注射基因治疗药剂时,不用针头,而是用电脉冲通过微小的纳米隧道,几毫秒内就能把精确剂量的治疗用生物分子“注射”到单个活细胞内。该研究发表在最近的《自然·纳米技术》杂志网站上。         长期以来,在进行基因治疗时,人们对插入细胞的药剂数量无法控制,因为人体绝大部分细胞都太小,最小的针头也无能为力。而“NEP让我们能研究药剂和其他生物分子是怎样影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1-10-24

  • Nature:一项常规标记技术有可能导致研究错误

    生物通报道  近日来自耶鲁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实验研究中发现一种被广泛用于细胞研究中的BrdU标记技术有可能导致神经发生研究产生错误的结果。这篇在线发表在《神经科学杂志》(Journal of Neuroscience)杂志上的研究论文引起了神经科学界的高度关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网站在10月18日的每日新闻中对其进行了详细报道。BrdU是一种胸腺嘧啶核苷的类似物(其化学结构特点是胸腺嘧啶的碱基嘧啶环上与5位C原子连接的甲基被溴代替),它能像胸腺嘧啶核苷一样掺入到细胞合成的DNA中。当细胞处于DNA合成期而同时又有BrdU存在时,就会有BrdU掺入新合成的DNA中,只要细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10-21

  • IC引发基因测序技术革命

         IonTorrentPGM:半导体芯片测序平台,通过专有的大规模并行半导体感应器,对DNA复制时产生的离子流实现直接和实时的检测。当试剂通过继承的流体通路进入芯片中,密布于芯片上的反应孔立即成为上百万个微反应体系。这种独特的流体体系、微体系机械设计和半导体技术的组合,使得研究人员能够在两小时内获取从10Mb到1Gb以上高精确度序列。        进入21世纪,随着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基因测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有专家预言基因科学产业将成为21世纪最大的产业之一。自1980

    来源:中国电子报

    时间:2011-10-21

  • 基因技术有望用于膳食指导

    贾晓宏  本报讯(记者贾晓宏)基因技术不久将可用于膳食指导。记者今天从301医院与国际营养遗传学与营养基因组学会联合举办的国际会议上了解到,目前在临床上已经可以通过血液、尿液甚至唾液的检查,提供个性化的膳食指导方案。  “每个人的遗传基因不一样。就像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一样,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301医院生化科主任田亚平介绍,现在医疗机构已经可以通过血液或者尿液检验,查出个体是否缺钙、缺铜、缺锌等。检测之后,医生再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然后给出个性化的营养指导方案。两三年后,根据基因给出的个性化膳食策略有望全面推广,帮助健康人群防病保健,帮助患者治病。(责任编

    来源:北京晚报

    时间:2011-10-21

  • 非编码RNA研究技术联合讲座
    ——lncRNA在疾病研究中的大胆探索和最新成果

    非编码RNA研究领域新的明星分子——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 ,转录本长度超过200nt,不编码蛋白,以RNA的形式在表观遗传、转录及转录后等层面调控基因表达。随着近年来lncRNA不断被发现,人们开始关注其在各种生物学过程以及疾病中所起到的作用。作为非编码RNA研究领域的先驱,美国Arraystar公司为科研学者提供了强大的研究工具:Arraystar LncRNA芯片同时收录了所有最新的各大权威转录组数据库以及最新报道文献中的lncRNA和蛋白编码RNA,是目前数据库版本最新的、覆盖最全面的lncRNA芯片。Arraystar LncRNA Promoter芯片全面覆盖了最新权威

    来源:康成生物

    时间:2011-10-20

  • 华东理工大学Cell子刊发布最新技术成果

    生物通报道  近日由来自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以及哈佛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组成的一个研究小组在新研究中利用合成生物学方法开发出了一系列检测NADH的遗传编码荧光探针,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在活细胞及各种亚细胞结构中对NADH分子的实时动态、特异性的检测与成像。这一研究成果于10月5日在线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细胞代谢》(Cell Metabolism)杂志上。这篇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及国家生物反应器工程重点实验室特聘教授杨弋。杨弋教授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后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5年成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10-19


页次:266/494  共9871篇文章  
分页:[<<][261][262][263][264][265][266][267][268][269][27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