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式中国30年 流式技术应用高峰论坛在京召开
(2010年1月20日)为纪念流式细胞技术进入中国三十周年,由美国BD公司(碧迪医疗)主办,汇聚国内外流式细胞技术和应用界顶尖专家学者的“流式中国30年 - 流式技术应用高峰论坛”于近日在北京、上海拉开帷幕。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志南教授等十多位业内专家和多名国外专家参加了本次论坛,并做了精彩演讲。“细胞治疗是今后医学治疗的发展方向及希望。而自从三十年前第一台由BD公司生产的流式细胞仪进入中国,流式细胞技术就在细胞治疗的医疗和科研领域蓬勃发展。可以说流式细胞仪见证了中国这三十年来在生命科学应用和研究领域从无到有、飞速发展、厚积薄发的整个过程。”论坛上,解放军三零二医院传染病研究所所长王福生教授激
-
用DNA技术辨别曹操墓真伪
河南安阳发现的到底是不是真正的曹操墓?抑或生性多疑的曹操真有七十二疑冢?面对各界持续不休的争论,生命科学家决定不再袖手旁观——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近日宣布,向全国征集曹姓男性参与Y染色体检测,以期通过检测这些男性的Y染色体类型并进行归类,然后借助序列比对的方式,推测曹操应有的Y染色体特征,用DNA技术来解答曹操墓真伪之问。 据介绍,根据遗传规律,Y染色体只能父子相传,所以研究Y染色体,可以
-
北师大SiLAD动态蛋白质组技术拓展到体内应用
笔者从不久前在北师大召开的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重要组织和细胞的动态蛋白质组学研究”项目年度总结会上获悉,项目首席科学家、北京师范大学何大澄教授课题组自主研发的SiLAD动态蛋白质组技术已经从体外应用成功拓展到体内应用,并建立几项相关新方法。研究者对肝再生初始化过程进行了蛋白质组研究,得到35个表达水平发生特异性变化的蛋白,并得到它们在总量和合成速度两个水平上的动态变化信息。其中7个蛋白是第一次被鉴定。 这个成果的取得可以帮助了解在一定条件下,G0期(即增殖休止期)细胞重新进入细胞周期的这个过程。肝脏细胞平时是处在G0期,但在进行部分肝切除后,细胞重新进入增殖周期。深入了解这一过程的
-
英国新技术:可通过检查眼睛来判断大脑神经状况
英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一项新技术,可以通过简单方便的眼睛检查,来判断大脑神经系统的健康状况,从而有助于对各种神经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细胞死亡和疾病》杂志上报告说,这一技术使用了特殊的荧光标记,它们会附着到视网膜中状态异常的细胞上,再用专门的激光测眼仪检查视网膜,就可得到细胞死亡的规模和情况,并以此推断出大脑神经系统的状况。 在动物实验中,研究人员分别对年轻但患有早老性痴呆症的实验鼠和年老但健康的实验鼠进行了对比检测,结果显示前者视网膜中的荧光点明显要多。研究小组今后
-
新一代DNA测序技术提速
不久的将来,测量自己的基因组也许会变成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你可以了解自己的基因构成,存在哪些可能导致疾病的基因,并采取相关预防和治疗措施,甚至通过基因比对寻根问祖…… 在上世纪末大名鼎鼎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多国科研人员联手耗费10年时间才测出第一个人类全基因组草图。而就在过去的一年里,涌现出了十来份基因组图谱,这是新一代D N A测序技术发展的成果,2009年也随之成为新技术全面胜利之年。在美国《时代》杂志评选出的2009年十大科技进展中,利用新技术对人类致病基因的测量名列第二位。 从十年一份到一年十份 D N &n
-
干细胞技术,开辟肿瘤治疗与健康新途径
生命科学、人体工程的科学家普遍认为: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无论是对于防病抗癌还是健康长寿,都是极为重要的一种生理功能。而干细胞是增强人体免疫机能和修复免疫系统的主要来源。 随着免疫细胞生物学及免疫分子生物学的高速发展,细胞介导的过继免疫治疗已成为肿瘤患者综合治疗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促进患者免疫系统的重建、消除残留病灶及骨髓净化都具有良好效果。干细胞移植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也可以通过抗原抗体反应作用于肿瘤细胞,靶向杀伤体内肿瘤细胞;还可以直接吞噬肿瘤细胞,治疗肿瘤,阻止肿瘤的复发转移。在
-
领军iPS技术 “闯入”干细胞领域的丁胜博士
编者按:诱导多能干细胞(iPS)技术,这个首次将单一功能细胞转化为胚胎样干细胞的技术自问世便万众瞩目,围绕着它周围的创新不断。华人科学家,美国圣地亚哥Scripps研究所的丁胜博士的一次革命性的创新,给iPS技术领域带来全新的境界。 权威杂志The Scientist在年度盘点中,两度垂青这个青年科学家:丁胜博士所创的蛋白诱导iPS技术被评为“年度最佳创新技术”,与此同时,丁胜博士也被The Scientist评选为“生命科学年度人物”。 究竟创新灵感来自何方?iPS技术研究背后有怎样的故事。生物通记者张欢带您走近丁胜博士,走近创新技术iPS。 iPS历史悠久丁胜
-
全新分析培训室标准化配备沃特世创新技术, 实现咨询服务目标
BioNetwork's Richard Dean Biomedical Research Building in Winston-Salem houses the Analytical Training Lab and showcases the latest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technology. 米尔福德,马塞诸塞州 - 十二月 10, 2009 沃特世公司(NYSE:WAT)今日宣布,公司将联合美国北卡罗来纳州BioNetwork制药中心,以及他们位于北卡罗来纳州温斯顿-塞伦的全新分析培训室,为生命科学领域内的学生和工人提供教育和培训,其中包括那些
-
CO2转化为微生物质或生物分子技术
德国RWE电力公司和从事生物技术的BRAIN公司(生物技术研究与信息网络公司,Biotechnology Research And Information Network)于2010年1月7日宣布,正在联合开发将CO2转化为微生物质或生物分子的技术。二家公司期望采用新的酶以产生微生物,并开发创新的合成路径。 来自燃煤电站富含CO2的烟气将被转化成微生物质,现正在开发微生物质可能的应用,包括用作建筑和隔热材料以及生
-
先进技术发表PNAS等多篇文章
生物通报道:同步辐射光源产生的硬X射线具有高亮度、高准直性和高空间相干性等优点,可以实现化石标本高分辨率(亚微米级)的无损三维显微成像,是古生物学研究的一大利器。近期利用这种方法,来自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对两颗保存精美且有极性分化的胚胎化石进行了分析,为论证5.8亿年前的瓮安生物群中已经存在两侧对称动物添加的又一力证。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另外研究人员还针对澄江动物群的埋藏机制和生态群落特征问题,打破传统的化石采样方法,首次在国内采用定量统计方法,对澄江生物群埋藏的核心区域进行了系统采样发掘。这一成果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古代》(Pa
-
我国利用棘豆研究出抗癌新药制备技术
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1月11日提供消息说,一种疗效高、选择性强、毒副作用低的抗癌新药制备技术在该所诞生。 “苦马豆素制备工艺关键技术开发”项目,日前在兰州通过了甘肃省科技厅科技成果鉴定。这项技术的产生标志着充分利用中国西部丰富的甘肃棘豆资源,研发具有独立知识产权、低毒高效、作用机理和生物靶点明确的抗癌新药成为可能,具有巨大的科学价值、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甘肃棘豆是甘肃、青海草原上分布的主要有毒植物,长期以来严重影响畜牧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但其主要有效成分苦马豆素对于肿瘤细胞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和对免疫的激活作用具有明显效果,对人类的恶性肿瘤有明显治疗作用。它
-
Cell文章续写08年十大突破:关键信号途径
生物通报道:2008年Science杂志评出的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中,有一个是解析了“棕色脂肪”的工作过程,科学家们指出,成年哺乳动物体内有白色脂肪和棕色脂肪,白色脂肪的主要作用是将体内多余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形成通常人们所不愿看到的肥胖,而棕色脂肪能将脂肪转化为热量。在这一基础上,来自奥地利科学院分子生物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深入了解动物体内白色脂肪的形成机制,发现了抑制这种脂肪形成的一种关键信号途径。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Cell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奥地利科学院分子生物学研究所(IMBA)行政与科学所长Josef Penninger,这位科学家研究兴趣广泛,还曾和中国科学家一道发现了SARS
-
一种高通量研究启动子突变的新方法
随着更多的基因组被测序,科学家们对变异的了解也更清楚,特别是在调控区域。不过,这又产生了新的问题:调控区域的突变有哪些功能影响呢?为了高效地将变异与功能相联系,美国华盛顿大学基因组科学系的研究人员设计出一种高通量的饱和突变方法,来确定核心启动子上每个碱基对启动子强度的影响。他们的目标是在单个实验中检测核心启动子上所有可能的单核苷酸突变的作用。Jay Shendure领导的研究小组在芯片上合成了突变的启动子,三个噬菌体和三个哺乳动物的核心启动子,寡核苷酸长度为200个碱基。每个启动子的两侧为原始序列和一个独特的条形码,用于鉴别突变。寡核苷酸从芯片上释放之后,研究人员进行体外转录,并在Illumi
-
清华大学PNAS文章发展单分子技术
生物通报道:来自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分子纳米结构与纳米技术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单分子技术方面确定了重要进展,他们通过活细胞单分子成像,发现了转化生长因子受体聚集状态和激活模式方面的新机制。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清华大学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陈烨光教授,和中科院的方晓红教授,前者主要研究兴趣在于利用膜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等多学科技术手段研究TGF-β和Wnt信号的调控以及它们在器官发育、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分化、肿瘤形成中的作用。后者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物理生物化学分析,发展在单分子和单细
-
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揭晓
中科院院士谷超豪、孙家栋获奖 1月11日上午,一年一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将颁发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奖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是我国科技界的一大盛事,更是对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一次检阅。各大奖项的归属,也成为科技界甚至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大会上午10点钟在人民大会堂的万人大礼堂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以及全体政治局常委将出席大会并将为获奖的科学家们颁奖。胡锦涛主席还将亲自为获得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两位获奖者颁发奖状和奖金。本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授奖374项(人),包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人,孙家栋、谷超豪2位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奖 :28项,一等
-
我国将面临绿色技术新壁垒
虽然征收碳税尚未有时间表,但有关部门已经开始组织专家对征收碳税进行调研。从长远来看,这有利于我国企业加快技术开发,应对发达国家利用绿色技术形成新的技术壁垒。在复旦大学最近主办的绿色革命与世界秩序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王玉庆向记者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绿色竞争”成新方式 波音和空客等跨国企业已经从“更大、更快”的竞争,转为更“绿”的竞争。王玉庆介绍说,2007年波音公司研发的787梦
-
MIT开发出新的RNAi导入技术
近日,麻省理工学院(MIT)和Alnylam Pharmaceuticals的研究人员合作开发出新的RNAi导入方法,比以往技术更有效,且沉默基因所需的剂量更少。研究小组将siRNA与一种类似脂的小分子lipidoid混合,并注射到小鼠体内,一次能导入多个片段,干扰肝脏内的多个基因。MIT Koch研究院的Daniel Anderson表示,该小组的siRNA/ lipidoid载体是第一个能一次干扰5个基因的方法,过去的导入方法只能干扰一个或两个基因。“效力大大改善,让我们能显著降低剂量水平,并为同时抑制多个基因的配方打开了大门。” Anderson等研究人员开发出快速制造、组装并筛选多种l
-
五个“时髦”的生物技术被判死刑
GenomeWeb上面引用一个著名科学家的博客讲现在还比较时髦的生物技术路线中,有五个可能在最近几年内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其中首位的就是GWAS.我前段时间也写过一篇文章表达GWAS局限性。这五个技术路线有:1.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 (GWAS) studies based on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2. Proteomic Approaches as an end solution to understanding diseases:3. Biomarker signatures as com
-
Nature盘点2010值得期待的技术
生物通报道:Nature杂志推出了“2009 Review of the Year”(年度回顾),其中包括The power player(年度新闻人物),New 2009(年度新闻),2009 Gallery: Images of the year (年度图片),Method of the Year 2009(年度技术)等,对2009年的科技进展、科技政策及一些重要人物进行了评点。其中Method of the Year 2009(年度技术)颁给了近年来引起多领域关注的iPS技术,其获奖评价为:iPS技术是对生物研究很有意义的一项技术。有了iPS技术,科学家们可能在干细胞的基础研究、疾病模型
-
他掌握着“生物导弹”关键技术
“我想把自己的项目放在扬州,为扬州的发展尽力。”昨天,刚刚从剑桥归来的博士后、扬大教师冀德君对记者说。 近日,由教育部、科技部联合主办的第四届“春晖杯”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在广州落下帷幕。冀德君获得一等奖。他所提交的项目,是具有填补国内空白意义的单克隆抗体的生产和研发平台。目前,有美国、广州、厦门等多家制药企业投来橄榄枝,但没有一家扬州企业。 最顶尖生物医药技术在国外 去年4月份,冀德君赴剑桥,开始了为期7个月的短期博士后工作。他所在的病系细胞信号传导实验室,世界知名,曾经有诺贝尔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