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技术与产品
  • Science突破性发现:癌细胞如何发展出对治疗的抵抗力?

    Science公布的一项突破性研究显示,癌细胞可以打开容易出错的DNA复制途径来适应癌症治疗。而且令人惊讶的是,细菌也是使用这个相同的过程来产生抗生素耐药性的。这项研究发现公布在6月4日的Science杂志上。人体细胞在不断分裂,每次都需要高精度复制30亿个DNA代码以确保细胞存活。但研究人员发现,对于癌症并非如此。由Garvan医学研究所的David Thomas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了包括黑色素瘤,胰腺癌,肉瘤和乳腺癌在内的多种癌症如何在癌症治疗之后,通过复制DNA产生大量错误而导致耐药性的。“耐药性可以说是晚期癌症患者面临的主要问题,即使是有效的治疗最终也会失败。我们已经发现了癌细胞产生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20-06-05

  • 斯坦福开发廉价技术“点亮”大脑

    当我们就如何与世界互动做出简单的决定时,我们依赖于跨越我们大脑的神经元网络所进行的计算。但这些神经网络究竟是怎么计算的呢?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测量动物做决定时大脑中大量神经元的活动。现在,斯坦福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开发了一种光学技术,可以同时记录散布在小鼠大脑参与决策的关键部分,跨整个顶面大脑皮层的神经元活动。他们在五月的《Neuron》杂志上发表文章,项目领导者是生物工程师Karl Deisseroth和电气工程师Gordon Wetzstein,以及研究生Isaac Kauvar和博士后Timothy Machado。对大脑的光学研究并不新鲜。研究人员已经知道如何通过使用荧光染料和蛋白质来追踪大

    来源:

    时间:2020-06-04

  • NEJM:里程碑! 美国麻省总医院自体干细胞移植技术为帕金森病治疗带来希望

    帕金森病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症的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硬以及行走困难。在中国,65岁及以上人群帕金森病的患病率约为1.7%,且患病率与年龄成正比。帕金森病的确切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但是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减少是该疾病突出的病理改变。美国麻省总医院和哈佛大学医学院麦克莱恩医院的研究人员近期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研究,证实了利用干细胞衍生和移植技术替换帕金森病患者丢失的中脑多巴胺神经元的可行性。该团队首次将自体中脑多巴胺能祖细胞(从患者自体诱导多能干细胞体外分化而来)植入帕金森病患者脑部。该患者是一名已有10年帕金森病史的69岁的男性。他于2017年和2018年分别在

    来源:麻省总医院

    时间:2020-06-01

  • 英国团队开发新方法,更早检测前列腺癌

    英国伯明翰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日开发出一种新型的检测方法,能够通过识别低聚糖而更早地检测前列腺癌,且准确性更高。这些低聚糖附着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上,当人体出现癌症时会发生明显而微妙的变化。低聚糖通常以糖复合物的形式出现,在许多生物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它们也逐渐成为多种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包括免疫缺陷、遗传性疾病和癌症。特定类型的聚糖与不同的癌症存在关联,不过目前还无法准确且特异地检测聚糖。伯明翰大学化学工程学院的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新技术,能够以前所未有的准确性来鉴定与癌症相关的聚糖。他们利用合成的碳水化合物材料来制造特定聚糖的模具,并将这些“受体”固定在表面,使其与特定聚糖结合,而不与其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20-06-01

  • Science:电子基因技术装置可按需释放细胞胰岛素

    据研究人员报告,一种新的装置能促进用于医疗遥控干预的电子基因技术应用;该装置在小鼠的I型糖尿病模型中进行了测试,它能以无线方式诱导经生物工程改造的细胞释放胰岛素,从而能在几分钟内稳定小鼠的血糖浓度。这种方法能用外部电场触发胰岛素的按需释放,为精确控制糖尿病的疗法开启了门径。与光基因学技术类似(即用精确的光波长作为遥控细胞功能的手段),电子基因学技术能用电刺激来直接影响电敏设计细胞中电压依赖性受体的表达。目前的遥控电基因学医疗装置所利用的是复杂的生物电子界面,后者能直接用电子输入来控制细胞行为,但它们需要在装置的电极与生物工程改造细胞间具导电性,因而限制了其应用潜力。Krzysztof Kraw

    来源:EurekAlert中文

    时间:2020-06-01

  • 用3D技术绘制大鼠心脏神经元

    近日,一个跨学科研究团队已经开发出了虚拟3D心脏,首次使用数字技术展示了心脏独特的神经元网络。以大鼠心脏为模型,研究人员在5月26日的iScience上发表文章称,他们在细胞尺度上绘制了一幅完整的心内神经系统(ICN)图谱。该图谱允许基因表达数据在其中叠加,这有助于确定特定神经元簇起的功能作用。研究人员表示,这张地图将使神经学家和心脏病学家能够更精确地研究心脏的神经解剖学,并为开发其他主要器官的虚拟地图奠定基础。虽然人们通常将神经元与大脑联系在一起,但它们在其他器官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托马斯·杰弗逊大学功能基因组学和计算生物学研究所主任、通讯作者James Schwaber说,“许多心脏病学家

    来源:中国科学报

    时间:2020-06-01

  • Nature Biotechnology:测序新方法揭开染色质的放射状结构

    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本周在《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上发表了一种新颖的测序方法。利用这种方法,人们能够绘制出DNA在细胞核中的空间组织结构图,从而揭示出哪些基因组区域发生突变和DNA损伤的风险更高。人体内的大多数细胞都含有大约2米长的DNA。如此长的DNA并不是杂乱地绕成一堆,而是分成46份(也就是46条染色体)。它们占据了细胞核内的不同区域,这被称为染色体疆域(chromosome territory)。基因组的各个部分在空间上如何排布,这强烈影响了它们如何被细胞的转录元件读取。不过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未深入探索单个基因在细胞核三维空间内的空间排布。于是,卡罗林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20-05-29

  • 王福俤/闵军霞/郑树森院士团队在肝纤维化及肝硬化防治领域获得重大突破

    近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血液学》(Blood,影响因子16.6)在线发表了浙江大学医学院王福俤教授、闵军霞教授和郑树森院士团队合作研究新成果。论文题目为 “Hepatic Transferrin Plays a Role in Systemic Iron Homeostasis and Liver Ferroptosis”【1】(图1)。该成果系统揭示并阐明肝脏转铁蛋白(Transferrin, Trf)通过调控铁死亡抑制肝脏损伤、纤维化及肝硬化发生的功能及致病分子机制。该研究通过在国际上率先构建的肝实质细胞特异敲除转铁蛋白基因的小鼠模型,展现出机体组织铁蓄积、铁死亡及肝纤维化的系列典型病理特

    来源:浙江大学

    时间:2020-05-29

  • 基于四唑修饰光敏性水凝胶的灵敏、快速响应的单细胞免疫印迹技术

    单细胞免疫印迹技术(scWestern),采用可扩展开放式的微孔阵列凝胶芯片,通过重力作用驱动细胞沉降落孔,经化学裂解细胞并整合SDS-PAGE电泳分离细胞裂解释放的蛋白质,后以短时间紫外线激发(~60s)激活光敏性凝胶,凝胶与蛋白质交联而固定蛋白质固定于凝胶内。紫外交联替代了传统western blot中繁琐的转膜流程,实现在4h内完成单细胞内多种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scWestern结合了SDS-PAGE的分子筛效应,通过蛋白质的分子量和抗原抗体识别双重验证,保证了检测的特异性,可检测细胞表面蛋白、跨膜蛋白、胞内及核内的蛋白,可区分经表观遗传修饰蛋白。单细胞免疫印迹技术可实现高通量、多指标

    来源:

    时间:2020-05-29

  • 华大智造完成超10亿美金B轮融资:突破核心技术,助力全球抗疫

    2020年5月28日,华大智造宣布完成超过10亿美元B轮融资,领投方为IDG资本、CPE,华兴新经济基金、国方资本、华泰紫金、钛信资本、上海赛领、基石资本、上海鼎峰、国泰君安创投等跟投,老股东中信证券/金石投资、松禾资本等追加投资。这是继2019年5月首轮募资后,华大智造完成的第二轮大规模融资。过去一年随着DNBSEQ-T7测序仪、自动化样本制备系统MGISP-960、远程超声机器人等产品上市,华大智造在高端生命科学仪器设备研发和生产能力上已实现重要突破,在新冠疫情期间成为中国生命科学仪器企业中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华大智造CEO牟峰博士表示:“华大智造作为行业上游公司,希望基于生命中心法则持续

    来源:华大智造

    时间:2020-05-29

  • 新冠病毒抗体再突破 | 清华大学与深圳三院发布最新合作成果

    北京时间2020年5月26日,《自然》杂志以“Accelerated Article Preview”方式在线发表了题为《人类新冠病毒自然感染诱导的中和抗体》(Human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elicited by SARS-CoV-2 infection)的研究论文。报道了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高精尖创新中心张林琦、王新泉课题组以及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南方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张政课题组的最新合作研究成果,该研究分离得到的高活性中和抗体,为研发抗新冠病毒抗体药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B淋巴细胞是体内产生和分泌抗体的专职细胞,在抗击感染、肿瘤

    来源:清华大学

    时间:2020-05-28

  • 北大学者Nature子刊在植物天然产物生物合成与酶学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雷晓光课题组与合作者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戴均贵课题组以及中国中医科学院黄璐琦课题组,在《Nature Chemistry》杂志上发表以“FAD-dependent enzyme-catalysed intermolecular [4+2] cycloaddition in natural product biosynthesis”为标题的文章,解析了传统中药桑白皮中的活性天然产物生物合成关键步骤,报道了自然界中存在的首例催化分子间Diels-Alder反应的单功能酶,为多年来存在的一个重要科学争论:“自然界中是否有真正意义的分子间Diels-Alder反应酶”画上

    来源:北京大学

    时间:2020-05-27

  • 暨大最新发表Nature文章:利用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绘制胚胎造血细胞发育图谱

    5月20日,暨南大学基础医学院兰雨研究员课题组的合作研究在人类巨噬细胞发育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题为“Deciphering Human Macrophage Development at Single-Cell Resolution”的研究成果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Nature)在线发表。基础医学院边志磊博士后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兰雨研究员和暨南大学“珠江学者”讲座教授刘兵研究员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揭开谜团的“金钥匙”:单细胞组学技术相较于小鼠,人类巨噬细胞的起源和发育的研究一直以来困难重重,因为在发育早期巨噬细胞不但极其稀少,更无法示踪标记。但兰雨研究员课题组经过多年科研积淀,终于拥有了揭开

    来源:暨南大学

    时间:2020-05-22

  • 出奇制胜还是舍本逐末?中西结合项目开辟新方法以非癌细胞为靶点抑制肿瘤生长

    根据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细胞与发育生物学教授、艾布拉姆森家族癌症研究所科学主任Celeste Simon博士和中山大学医学院生化系教授、中山纪念医院RNA生物医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博(Bo Li)领导的最新研究,据称一种名为“衰老疗法(Senotherapy)”的靶向治疗,可以减缓动物模型的肝脏肿瘤进展,结果发表在Nature旗下的《Nature Cell Biology》。“这种治疗方法在肝癌方面以前没有尝试过,”共同通讯作者Simon说。“但是‘衰老疗法’确实大大减轻了疾病负担,哪怕是在疾病晚期阶段使用。”先前的研究表明,人肝细胞中FBP1酶的水平在1期肿瘤中降低,并随着疾病的进展而进

    来源:

    时间:2020-05-21

  • 中外科学家Nature子刊研发出高通量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新方法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在单个细胞水平上对转录组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从而揭示单个细胞内所有基因的表达和细胞间的异质性。单细胞转录组测序目前存在的挑战是如何高效地操控单个细胞,如何对大量的低拷贝数mRNA进行无偏倚扩增,如何避免背景游离mRNA的污染,以及如何同时对大量的单细胞进行并行测序以降低成本。来自厦门大学杨朝勇研究团队与美国斯坦福大学理查德·杰尔(Richard N. Zare)等团队合作,在高通量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新方法新器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Highly parallel and efficient single cell mRNA sequencing with pai

    来源:

    时间:2020-05-21

  • 北大学者Cell发布重大突破,首个新冠肺炎强效新药有望!

    Cell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ICG)谢晓亮课题组与合作团队的文章。文章题为“Potent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against SARS-CoV-2 identified by high-throughput single-cell sequencing of convalescent patients’B cells”,公布了其新型冠状病毒强效药研究的最新重要进展。谢晓亮团队领衔多家合作单位,利用高通量单细胞测序技术,从新冠肺炎康复期患者血浆中成功筛选出多个高活性中和抗体。近日完成的小鼠实验已证实了该中和抗体的治疗和预防功效。目前,临床

    来源:北京大学

    时间:2020-05-20

  • RAS蛋白相互作用研究最重要技术——准确的活细胞定位!

    RAS基因是人类最常突变的癌基因,然而现在许多癌症药物还不能有效地靶向它。Salk研究所教授Geoffrey Wahl和一组科学家首次发现了正常RAS如何与活细胞中的突变RAS以及其他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细节。这项研究结果于2020年5月18日发表在《PNAS》上,可能有助于开发更好的RAS靶向癌症治疗。“RAS蛋白都被研究几十年了,却仍有新东西可学,因为它在许多癌症中变化莫测,”共同通讯作者、Salk基因表达实验室教授Wahl说。“在这里,我们确定了一种调节RAS酶活性的新机制。”RAS基因家族有助于调节细胞通讯和生长。然而,先前的研究表明,突变的RAS在调节多种癌症(包括大多数胰腺癌)肿瘤生长

    来源:

    时间:2020-05-20

  • 大咖云集| 赛业生物携手中科共同举办精准医学背景下的组学技术临床转化应用网络研讨会

    随着组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诊断标志物和药物靶点不断涌现,为药物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传统技术瓶颈突破后,合理的研究设计是决定临床转化潜力的关键。 5月21日,赛业生物与中科新生命强强联合,携手多位专家大咖,聚焦医药研究,为您带来从动物模型选择、机制机理研究、标志物发现、关键靶点筛选到临床转化的整体解决方案,助力临床转化应用!课程要点:1. 与您分享如何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更大程度上模拟临床疾病状态2. 与您分享如何对海量组学数据进行精准分析,找到关键的诊断标志物和“可成药”靶点3. 与您分享如何从小鼠做到临床前大动物(猪/猴等),多组学大数据研究,提

    来源:赛业生物

    时间:2020-05-20

  • Nature新技术:一种可以让组织拉伸数倍,并多次使用的新技术

    针对许多生物医学研究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解决方案,可以使大脑和其他大型组织中的细胞和分子成像更容易,同时样品也足够坚韧,可以在实验室中进行多次处理,这种技术提出了一种化学过程,帮助组织拉伸,压缩,且坚固。这一新技术公布在Nature Methods杂志上。这种被称为“ ELAST”技术为科学家提供了一种非常快速的方法来荧光标记大脑,肾脏,肺,心脏和其他器官内的细胞,蛋白质,遗传物质和其他分子。麻省理工学院Kwanghun Chung实验室在一项由国家卫生研究院资助,为期五年的项目中,开发了ELAST ,绘制出人类整个大脑最全面的图谱。要完成这样的图谱,要求能够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20-05-19

  • Nature Genetics|棉花基因组研究获重大突破

    2020年4月13日,Nature Genetics 杂志刊发了一项重大科研成果,武汉大学高等研究院朱玉贤院士课题组及华大基因研究团队通过对多个棉花基因组进行组装、优化及比较分析,解决了围绕棉花基因组起源的争议,找到了丰富的棉花农艺性状改良遗传位点和靶标,将加快推进棉花遗传育种改良进程。棉花是全球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纤维俗称皮棉,是纺织工业的主要天然原料。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和消费国,也是棉花种植大国,对棉纤维相关农艺性状改良的遗传靶标需求迫切,与栽培棉种相关的基因组研究也因此成为科研热点。该研究团队采用最新测序和组装技术,解析了世界上首个高精度草棉基因组(草棉为非洲棉变种,其基因

    来源:华大科技

    时间:2020-05-18


页次:109/494  共9869篇文章  
分页:[<<][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