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声波有望成避孕新方法
美国研究人员发布报告说,超声波可降低精子数量,有望成为避孕新方法,但仍需进一步研究测试。英国广播公司网站30日报道,研究人员以老鼠为对象,对它们实施两次超声波测试,每次15分钟,结果发现这些老鼠睾丸内可产生精子的细胞和精子总数“明显减少”。研究人员说,老鼠接受超声波测试后,精液浓度低于每毫升1000万颗精子;而成年男性精液浓度低于每毫升1500万颗精子便可认定无法使卵子受孕。一些研究人员上世纪70年代提出利用超声波技术避孕的设想,但始终停在理论阶段。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研究人员近期获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资助,着手深入研究。研究人员詹姆斯·弦田博士强调,“超声波避孕”仍需进一步研究测试,以确定
-
纳米孔测序技术的又一突破
生物通报道 对于纳米孔测序技术而言,最大挑战之一是DNA链通过纳米孔的速度太快,以致来不及对碱基进行检测。以往研究尝试改变电压、温度或溶液粘性,但效果不佳。荷兰和美国的科学家近日报道了一个简单方法,通过氯化锂代替氯化钾就能成功减速10倍。来自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和美国伊利诺大学香槟分校的科学家在1月初的《Nano Letters》上发表了一篇题为“Slowing down DNA Translocation through a Nanopore in Lithium Chloride”的文章,介绍了这一成果。对于DNA检测和操作(如凝胶电泳和lab-on-a-chip)而言,DNA分子的电荷是
-
韩国研发出专门用于诊断疾病的新手机技术
据英国《每日邮报》近日报道,韩国科研团队在政府资助下,研发出一种专门用于诊断疾病的新手机技术,用户只需将一滴血或者唾液滴在手机屏幕上,就能获得诊断结果。 韩国高等科技研究中心的一组科学家们研发出了这项创新技术,他们表示,最新技术能诊断多种类型的疾病,包括癌症和糖尿病等。诊断的精确率几乎高达100%,效率也与传统医疗设备的效率不相上下。一旦让其走出实验室并将其商业化,将彻底改变目前医疗诊断的面貌并节省数十亿美元的医疗费用。 科学家们基于手机屏幕能探测到指尖接触所产生的微弱电信号这一能力(被称为电容感应)研发出了最新技术。该研究团队的领导者表示,手机触摸屏能识别疾病产生的生物分
-
皇牌聚焦:真实的技术 未来的希望
生物通报道:2012年的第一个月份刚刚过去,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呈现出一片绿意葱葱,欣欣向荣之势,不仅艾滋病疫苗,干细胞治疗获得了重要进展,而且基因调控蛋白图谱,全基因组测序等技术也频频传来好消息。在产业技术方面,进入2012年,测序分析两大领衔公司:Illumina和Life Technologis相继推出了其最新的测序仪,都想博得个开门红。2012年的第一个月,新成果,新技术层出不穷,可谓是热闹非凡。艾滋病研究在2011年的Science十大科学突破中荣登榜首,紧接着,来自哈佛医学院,杜克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报道了一种新型猿猴免疫缺损病毒(SIV)疫苗,这是首次研制出可以防止猴子感染SIV的疫苗
-
巴西发现控制炎症新方法
据巴西媒体报道,巴西南大河州联邦大学和圣保罗大学进行的一项科研项目,对付因疾病导致的炎症失控获得初步成果。 科研人员发现,蛋白GRP(蛋白片段)的行为似乎是一个炎症过程中的重要因素,设法阻止GRP蛋白的行为可控制炎症。 该科研小组在最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的文章解释,蛋白作为一种生物化学物质,其行为与军队招募的情形相似。GRP蛋白触发了一系列反应,导致中性粒细胞聚集,这些人体防御体系中的细胞向受伤或受感染部位迁移,帮助消除炎症。科研人员在小鼠身上对这种蛋白的招募式行为进行了观察,即在风湿性关节炎的滑膜液中进行观察,发现中性粒细胞趋向于活跃地向GRP蛋白聚集的方向“游动”,就像嗅到了
-
我学者创新亚砷酸抗白血病给药方法
从哈尔滨医科大学获悉,哈医大附属一院血液科主任周晋教授领衔完成的课题《亚砷酸抗白血病靶点的新发现与给药方法创新》荣获2011年度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该课题系统揭示了亚砷酸抗白血病的“奥秘”,首次“锁定”亚砷酸作用的3个细胞膜靶点,揭示了亚砷酸在治疗M3型白血病中产生不良反应的症结所在;发明了“亚砷酸持续缓慢输注法”和“数学模型控制下的甘露醇助透法”,在提高消灭白血病细胞效率的同时,减轻了对正常细胞的损害,达到了减毒增效、扩大适应症的目的。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哈尔滨医科大学就将
-
日开发出检测流感病毒新技术
日本理化研究所日前宣布,其科研小组开发出一种检测流感病毒的新技术,灵敏度相对大幅提高,可在发病后的很早阶段确认感染,有助于及时防止流感蔓延。 该小组的科研人员在新一期美国学术期刊《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的网站上报告说,此前的流感病毒检测试剂是利用抗体辨别病毒的蛋白质,但如果发热等感染症状未持续24小时,用这类方法就很难检测出病毒,而且只能大体区分流感病毒属于甲型还是乙型,对病毒的具体类型还需进一步分析。 理化研究所开发的
-
《柳叶刀》:干细胞治疗重大突破
生物通报道 近日来自麻省先进细胞科技公司(Advanced Cell Technology)的研究人员利用人类胚胎干细胞(hESC)治疗了两名患有不同退化性眼疾病的患者,初期数据表明hESC治疗不仅安全,且显示出了一些治疗效力。相关研究论文发布在世界上最悠久且最受重视的同行评审性质的医学杂志《柳叶刀》(The Lancet)上。2010年干细胞研究的领头公司美国杰龙(Geron)生物医药公司曾率先启动了全球首例hESC治疗临床试验,然而因所需费用过高,在2011年的11月Geron宣布终止了这一干细胞试验计划,给干细胞医学研究领域蒙上了一层阴影。此次,ACT公司的新成果为干细胞研究
-
俄研究者用纳米技术减少癌症化疗副作用
接受化疗的癌症患者通常免不了承受脱发、贫血和恶心等痛苦。为解决这一难题,俄研究人员用纳米技术开发出一种专对癌细胞下手、不伤害健康细胞的化疗方法,并在体外实验中获得了良好治疗效果。 几十年来,化疗药物一直是医生对付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但这类疗法的副作用也众所周知。比如从紫杉树皮中提取的紫杉醇,它可以阻断某些细胞的正常分裂。由于癌细胞的分裂速度比普通细胞快,这种化合物被用来治疗癌症。 然而紫杉醇药物不仅作用于癌细胞,也对其他分裂较快的正常细胞产生影响,比如对毛囊细胞、骨髓细胞产生影响以及影响消化道,分别导致脱发、贫血及恶心。因此,研究人员希望找到能主动辨别癌细胞,并且只对其产生作用的药物。 俄
-
两大顶级杂志:新技术捕获基因调控关键蛋白
生物通报道:来自美国宾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Genome-wide structure and organization of eukaryotic pre-initiation complexes”的文章,报道了一种能用于绘制染色体解读和调控的蛋白图谱的新技术,这种技术能精确的指出其中关键蛋白的位置,以及其调控作用,相关成果公布在1月18日Nature杂志在线版上,同时这一研究组的其它成果也公布在了Cell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宾州大学首席研究员B. Franklin Pugh教授,他的研究组一直致力于染色体相关图谱的构建,他们曾在2007年报道了首个核小体高清晰图谱,显示了控制核小
-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干细胞生物学分会和国家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产业技术创新
战略联盟就卫生部《关于开展干细胞临床研究和应用自查自纠工作的通知》的
声明和意见
近日,卫生部发布了《关于开展干细胞临床研究和应用自查自纠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停止未经过批准的干细胞临床研究和应用,已经批准的干细胞临床实验方案不得随意变更,以及临床试验不能收取费用等。卫生部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将开展为期一年的干细胞临床研究和应用规范整顿的工作。 为贯彻这一通知,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干细胞生物学分会(简称“干细胞分会”)和国家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简称“干细胞产业联盟”)对干细胞临床研究和应用提出了以下指导意见,要求开展干细胞临床研究和应用的相关机构,特别有干细胞分会会员和干细胞产业联盟成员单位所
来源: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干细胞生物学分会
时间:2012-01-19
-
值得关注的技术:非模式生物
生物通报道:《Nature Methods》盘点2011年度技术,选出了最受关注的技术成果:人工核酸酶介导的基因组编辑(genome editing with engineered nucleases)技术。 除了基因组编辑以外,《Nature Methods》也整理出了2011年最值得关注的几项技术,分别为:单细胞技术(Single-cell methods)、功能基因组资源(Functional genomic resources)、糖蛋白组学(Glycoproteomics)、单倍体因果突变(Causal mutations in a haploid landscape)、单层光生物成像
-
美找到预防药物伤肝新方法
细胞的癌变是细胞在信号通路调节失控情况下的无限制增生,而RAF-MEK-ERK信号通路的持续性激活则是诱导细胞癌变的重要原因。因此,对RAF-MEK-ERK信号通路的研究一直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热点。英国科学家在最近一期《分子与细胞生物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称,真核翻译起始因子3a(EIF3a)可以通过和RAF激酶结合,抑制RAF-MEK-ERK信号通路,是这一信号通路的重要“刹车”蛋白。这一发现意味着EIF3a可能成为下一代抗癌药物全新的靶标蛋白,为抗癌药物的研发提供新思路。
-
美华人女科学家重大突破 基因影响大脑记忆
据美国《侨报周末》报道,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期刋《科学》上个月发表了一篇长篇学术论文,揭示Npas4基因对于大脑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的关键作用。这篇论文对人类进一步理解短期记忆在大脑中转化为长期记忆的机制作出重要贡献,将对老年痴呆症、健忘症等大脑神经疾病的硏究和治疗产生深远影响。 1月5日,记者在麻省理工学院(MIT)麦戈文脑科学硏究所(McGovern Institute for Brain Research) 林氏实验室采访了论文作者、Npas4基因发现者林映晞(
-
Nature子刊:新技术让脊髓透明
生物通报道 根据《Nature Medicine》上在线发表的一篇文章,德国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中心(DZNE)的研究人员采用一种新型方法,让固定的小鼠脊髓变得透明,这样他们就能看到3D的再生轴突轨迹,而无需进行组织切片。脊髓是传递来自皮肤、肌肉和关节到大脑与背的信息的重要通路。神经轴突是贯穿大脑皮层和脊髓之间神经元的细长突出,分布于大脑和脊髓之间,为一种关键类型的神经纤维,参与皮质脊髓的构成和随意运动的实现。脊髓损伤后,沿皮质脊髓的轴突严重受损,从而导致位于损伤部位的下运动神经元与大脑失去有效功能链接。然而,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再生研究受限于现有的组织学和成像技术,因为它们只能提供轴突和胶质细胞反
-
2012值得关注的技术:单倍体因果突变
生物通报道:《Nature Methods》盘点2011年度技术,选出了最受关注的技术成果:人工核酸酶介导的基因组编辑(genome editing with engineered nucleases)技术。 除了基因组编辑以外,《Nature Methods》也整理出了2011年最值得关注的几项技术,分别为:单细胞技术(Single-cell methods)、功能基因组资源(Functional genomic resources)、糖蛋白组学(Glycoproteomics)、单倍体因果突变(Causal mutations in a haploid landscape)、单层光生物成像
-
众多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产前诊断与植入前诊断新技术
2012年1月14日,由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主办的“产前诊断与植入前诊断新技术研讨会”在深成功召开。华大基因主席杨焕明院士、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卢光琇院长、美国康奈尔大学医学院许康朴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黄荷凤院长、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刘俊涛教授、华大基因执行院长王俊教授以及来自全国31家医疗单位的产前诊断和胎儿医学专家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会议首先由王俊教授致欢迎词,他表示非常高兴能有机会与奋站在一线的临床医生及专家共同探讨一些能够造福老百姓的科研项目。随后,王俊教授简要介绍了华大基因所取得的成就及其于近年所参与的一些与人类健康相关的重大项目,如国际千人基因组计划、万人自闭症基因组
-
Science技术新突破 精确观测病毒内部
生物通报道 自从显微镜被发现以来,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改进这一技术用于显示更小的细胞结构以深入了解人类细胞、细菌和病毒的内部机制。如今来自国立卫生研究员(NIH)下属关节炎、肌肉骨骼肌皮肤疾病国家研究院(NIAMS)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技术可清楚观察到病毒内的结构。他们在最新一期(1月13日)的《科学》(Science)杂志上报道了这一成果。免费获取:Bio-Rad ChemiDoc MP多色荧光成像系统资料 低温电子显微镜(cryo-EM)技术是一种可帮助科学家们对诸如病毒表面结构一类的极微小颗粒进行成像的先进技术。尽管研究人员曾利用这一技术成功地了解了疫苗的作用机制,然而这一借
-
台湾地区医界大突破 脑细胞再生获美国专利
据台湾媒体报道,由台湾育生中医诊所院长李政育中医师主持,协调三军总医院脑血管神经科主任张成富博士、宜兰大学陈怡伶博士、中医师何秀琴博士,共同进行研发“诱导脑神经细胞增生之医药组成物,其医药萃取物及其制造方法”,已顺利于2011年11月22日取得美国专利证书。 据报道,“诱导脑神经细胞增生”的中药材,是世界脑神经医学界第一次大突破,脑神经纤维细胞、神经胶质细胞等,关于脑部的任何细胞,都能以中药处方促进新生、再生,治疗脑细胞凋亡;中医师李政育说明,即根据脑细胞凋零的快慢不同作治疗,若凋零速度比再生速度快,则可“延缓”病情,反之,凋零速度比再生速度慢,
-
2011值得关注的技术:光基础电生理学
生物通报道:《Nature Methods》盘点2011年度技术,选出了最受关注的技术成果:人工核酸酶介导的基因组编辑(genome editing with engineered nucleases)技术。 除了基因组编辑以外,《Nature Methods》也整理出了2011年最值得关注的几项技术,分别为:单细胞技术(Single-cell methods)、功能基因组资源(Functional genomic resources)、糖蛋白组学(Glycoproteomics)、单倍体因果突变(Causal mutations in a haploid landscape)、单层光生物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