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通量研究转录起始位点的新方法
日本横滨理化研究所(RIKEN Yokohama Institute)的研究人员最近开发出一种高通量方法,来研究目的基因的转录起始位点。他们将这种方法命名为Deep-RACE(Deep–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借助于最新的测序技术,这种新方法能平行分析多个基因,并省却了耗时的克隆步骤。与常规的RACE PCR产物测序相比,它更为准确和经济。一直以来,5’-RACE PCR是特异扩增转录本5’端的公认方法,用于转录起始位点(TSS)的作图以及对启动子元件的大致定位。通常,作图是将5'-RACE PCR产物克隆到细菌载体上,并通过传统的Sanger测序对
-
小麦抗旱的主要技术
十四、冬小麦缩行节水播种技术 (一)主要功能 目前小麦播种行距为15—20厘米,通过改变播种方法,使行距缩小为10厘米左右。可有效地增加苗期小麦的覆盖度,减少地面无效蒸发损失,提高小麦的抗旱能力。 (二)技术要点 1.播种方式:使用目前的小麦播种机(行距调为20厘米)复播,即将预定播量一分为二,连续播种两次,第二次播种的麦垄在第一次播种行距间;或对小麦播种机进行改进,使行距减小到10厘米,播种一次即可。 2.小麦品种的选择:选用抗旱高产、增产潜力大的穗重型的小麦品种。 3.适当晚播,增加密度:缩行种植播种时间比当地最佳播种时间晚5—7天左右,并适当增加播种密度。
-
艾滋病药物新突破 杀菌胶可避免妇女感染HIV
南非医学研究会(MRC)9日发表研究报告称,由该会艾滋病病毒(HIV)预防研究部针对3000多名妇女进行的为期3年半的临床研究表明,一种名为PRO2000的女性用杀菌胶可以有效地让妇女避免感染HIV,这是世界首次有人体临床试验证明,杀菌胶可以防止HIV从男性传染给女性。 杀菌胶是一种妇女专用的胶状、泡沫状或者乳霜状的药剂,妇女在发生性行为前使用该杀菌胶,可以防止感染HIV。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的HIV感染者中,女性占据一半;而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成人HIV感染者中,女性占据60%%。 从2005年2月至2008年9月,来自南非、津巴布韦、马拉维、赞比亚和美国5个国家的3099名妇女参与了此次
-
Nature Science关注癌症新突破
生物通报道,最新一期的著名杂志Nature刊发了一篇前列腺癌最新分子标记的文章,该研究成果为快速检测前列腺癌提供了新线索。今日Nature 和Science分别以头条新闻介绍了该研究成果。 一直以来,临床肿瘤医生们在前列腺癌的诊治过程中备受打击,他们往往能轻易地诊断出前列腺癌患者,却无法诊断出该患者是恶性前列腺癌还是良性前列腺癌,这往往导致恶性前列腺癌患者丧失了最佳治疗的机会。而美国密歇根大学这项新的研究成果有助临床肿瘤医生走出这个困境。 这一项目是密歇根大学,霍华休斯医学院的研究者最新的研究成果。研究者对前列腺癌样品中的代谢物所做的一项系统分析,他们发现一个问题:肌氨酸(
-
中国科学家解析Science十大突破 发最新文章
生物通报道:北京大学医学部生理与病理生理学系的徐国恒教授2002年底归国,并兼任教育部分子心血管学重点实验室肥胖与代谢研究室PI,2005-2006年连续发表三篇研究论文:2005年底于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2006年1月于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 -Lipid,分别报道Perilipin和ADRP经泛素-蛋白酶体途径特异降解机制及意义,2006年9月报道Perilipin磷酸化调控甘油三酯水解的分子机制。2008年Science公布了08年十科学进展,其中一个是“棕色脂肪”的工作过程,徐国恒教授对此进行了解析,针对国
-
第三代测序技术揭密
在第二代测序技术的协助下,个人基因组图谱正在如火如荼地绘制中。但第二代测序技术很快就遇上了强劲的对手——第三代测序技术,也被称为“下、下一代的测序(next-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第三代测序技术是基于纳米孔(nanopore)的单分子读取技术,有着更快的数据读取速度,应用潜能也势必超越测序。2月5日,基因组科学家们齐聚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基因组生物和技术进展会议,来了解哪家公司的第三代测序技术能实现人类基因组的3分钟测序或以5000美元的价格出售。尽管科学家们对公布的数据表示谨慎乐观,但他们对于此类测序仪的优越之处仍心存疑虑。Complete Genomics在
-
Nature:丙肝研究获重大突破
生物通报道,洛克菲勒大学丙型肝炎研究中心,西奈山医学院的研究者在丙型肝炎的研究上取得新的进展,相关成果发布在Nature杂志上。 文章通讯作者是Charles M. Rice,丙型肝炎研究实验室的学科带头人,从事丙肝研究多年。曾编写《HCV治疗的分子学基础》等专著。 众所周知,丙肝是一种致死性的病毒性疾病,是人类健康的一大威胁。然而,一直以来科学家们在研究丙肝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巨大的障碍,丙型肝炎病毒只感染人类和猩猩,因此,科学家们要建立丙肝的动物模型只有建立在大猩猩上。由于大猩猩个体较大,饲养不便一直给科学家们研究丙肝带来困扰。科学家们都期盼能早一天找出一种小型的动物模型
-
李安民:突破“脑禁区”
实习生吴菲通讯员张献怀 2009年1月9日,中华医学科技奖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颁奖,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李安民领衔的脑胶质瘤局部治疗新技术与实验研究荣获二等奖。 “如果我们的SCI论文再多些,成绩将会更好。”走下领奖台,喜悦之余,李安民给自己提出了新的要求。 “脑胶质瘤的三年存活率,美国是11%,我们是16.6%” “脑胶质瘤一直是世界神经外科领域所面临的重大治疗难题。”作为一名神经外科医生,李安民必须面对这个被称为“癌后”的恶性肿瘤。 在全球,每年脑胶质瘤无情地夺去30多万中青年人的宝贵生命。一百多年来,人们一直在
-
《Nature》新一代RNAi技术
生物通报道,来自罗格斯大学,新泽西大学等处的研究者在《Nature》旗下的子刊Nature Biotechnology发布了一篇文章,介绍了一种新型的RNAi技术,该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明显的提高基因沉默的效率。这个技术最核心的关键是针对靶器官的RNA合成技术。 新泽西大学一名分子生物与生化学系的副教授Gunderson创建了一种高效的基因沉默技术,他发现一种新的基因沉默因子,这一新的因子通过一种新型的机制来达到提高基因沉默的效果。这一因子被称为U1 Adaptor(U1 接头,生物通译),U1接头具有双重独立的功能结构区域。它的第一个功能结构区域是靶基因的结合位点,该位点能针
-
萧鸣Nature Method发实验新方法
生物通报道:来自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心血管疾病研究所,人类遗传学研究所等处的研究人员解决了单体型实验研究的一个难题:他们发现了一种能直接在单个人类DNA分子上同时观测多个多态性位点(multiple polymorphic sites)的分子单体型分析方法。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2月8日《Nature Methods》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包括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著名的生物学家Pui-Yan Kwok,以及心血管疾病研究所的萧鸣(Ming Xiao,音译)。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主要是指在基因组水平上由单个核苷酸的变异所引起的DNA序列
-
我国苦杏仁资源循环加工技术获突破
近日,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赵忠主持完成的“苦杏仁深加工技术与综合开发利用”项目在陕西杨凌通过了国家林业局组织的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目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在构建我国苦杏仁资源循环加工关键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研究开发出了苦杏仁苷、苦杏仁精油、苦杏仁脂肪油、苦杏仁种皮黑色素、苦杏仁生物柴油和苦杏仁壳木醋液等系列产品,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其中,研究开发出的冷榨结合水蒸气蒸馏提取苦杏仁脂肪油和苦杏仁精油的新工艺使苦杏仁脂肪油得率达到51.10%、苦杏仁精油得率达到1.17%,而提取获得的苦杏仁精油对家蝇、白纹伊蚊、粘虫以及玉米象等具有很强的熏蒸杀虫活性和拒食作用,产业化
-
细胞核转移方法中国科学家只迈进了一小步
“山东省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李建远科研小组成功克隆出5枚人类囊胚,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杂志《克隆与干细胞》网络版”的新闻,这两天闹得沸沸扬扬。从论文第一作者的学历真伪,研究成果的意义和先进性,一直到治疗性克隆技术本身所涉及的伦理争议,都成为媒体和网络论坛的质疑对象。本报记者昨日通过电子邮件,越洋采访了新闻中的另一关键人物——《克隆与干细胞》(Cloning and Stem Cells)杂志的主编、世界首例克隆动物“多利羊”的第一完成人、英国爱丁堡大学再生医学中心主任伊恩·威尔穆特(Ian Wilmut)教授。 从成体细胞中
-
最新《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周报》精选
新闻全球FAO:将近10亿人面临饥饿,食物价格依然偏高美国能源部联合基因组研究所完成大豆基因组的绘制非洲肯尼亚通过生物安全法非洲总统获得FAO奖励ARCADIA与AATF联合开发适于非洲种植的耐胁迫水稻品种美洲古巴开始接受转基因技术能够预测作物的生物能产出的计算机系统转基因花生前景光明俄罗斯小麦蚜虫难敌新大麦DANFORTH中心获得资助用于研究亚麻荠和植物代谢组学亚太地区印度农业部长呼吁在马铃薯改良中使用生物技术孟加拉国农业部长呼吁基因革命新西兰成立新的植物和食品研究所欧洲“RR2Yield”大豆获欧盟批准欧盟食品安全局认定奥地利转基因玉米禁令不合理法国因推迟执行转基因生物法受到欧盟法院处罚研
-
哈尔滨市攻克癌细胞疫苗关键技术
通过疫苗注射方式,向肿瘤细胞内转入共刺激分子,脱掉肿瘤细胞伪装的“盔甲”,使其被人体免疫系统及时发现并迅速吞噬,从而有效避免癌症复发并协助康复。日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开展的B7-1基因修饰的淋巴瘤细胞疫苗研究项目已攻克关键技术,近期有望转入临床阶段。该成果已获得市科技进步奖,成为政府支持项目。 据了解,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恶性肿瘤进行基因治疗已成为研究热点,目前世界范围内尚无成熟产品。据项目负责人张清媛教授介绍,肿瘤细胞表面缺乏共刺激分子表达,是肿瘤细胞能够逃避机体免疫防御系统的原因之一。换句话说,肿瘤细胞出于生存需要披上了伪装的外衣,从
-
美开发出加速骨骼生长新技术
本报讯(记者 张巍巍) 据《每日科学》2月1日报道,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基于钛氧化物纳米管培植干细胞的加速骨骼生长新方式,可为骨科病人更快更好康复奠定基础。 此项研究首次将干细胞与钛氧化物纳米管植入物相关联。研究人员利用纳米生物技术将人间叶系干细胞放置在超薄的钛氧化物纳米管上,以控制细胞的分化路径,成为造骨细胞或成骨细胞。人间叶系干细胞与胚胎干细胞有所不同,可从病患自身的骨髓中直接提取。 研究人员表示,如果人们不慎在滑雪中摔坏了自己的膝盖或腿,骨科医生会为其植入一个钛棒,在未来的3个月中病患将与拐杖为伴。而通过将干细胞与钛氧化物纳米管相结
-
干细胞研究的突破
作者:张树庸 赵贵英 干细胞研究是国际生物学界的一个热点,2008年因为成果卓著而被美国著名《科学》杂志列为当年十大科学突破榜首。 科学家将病人自身的皮肤细胞进行基因重组,使皮肤细胞重新编程逆转成人胚胎干细胞,这一技术成果有望为人类最终治愈帕金森氏症和老年痴呆症等顽症带来希望。 早在1978年11月,美国威斯康星州的科学家宣布他们培育出了人体胚胎干细胞,但是,因为提取干细胞进行研究会毁坏胚胎,这项研究引发了生物伦理学的激烈争论,以美国为首的很多国家都颁布了禁令,限制科学家对人体胚胎干细胞的研究。 2006年,日本京都大学的教授发现了
-
我国类风湿关节炎新药研究获重大突破
新年伊始,中国人民解放军307医院免疫学实验室及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免疫分析实验室主任奚永志研究员领衔的课题组,经10年的不懈努力攻关,在国际上成功研制出首个基于异种Ⅱ型胶原基因的全新型治疗性基因疫苗。这是我国在类风湿关节炎生物治疗研究领域获得的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在类风湿关节炎生物治疗新药研究领域尤其是在全新型治疗性基因疫苗的研制上走在了世界前列。 这项系列研究成果已申报美、英、法、德、
-
《遗传》精选综述:表观基因组学研究方法进展与评价
谭建新 孙玉洁南京医科大学江苏省人类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 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细胞生物学与医学遗传学系, 南京 表观遗传学是指基于非基因序列改变所致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 如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等; 表观基因组学则是在基因组水平上对表观遗传学改变的研究。DNA甲基化已经成为表观遗传学和表观基因组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人类表观基因组计划的最终目标是绘制出人类基因组中甲基化可变位点图谱。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各种研究方法被开发出来以满足不同类型研究的需要。文章主要介绍目前已有的表观基因组学研究方法, 并对其进行简要分析和总结。 PDF全文
-
人禽流感疫苗研究热门技术:反向遗传技术
生物通报道,近期人禽流感疫情频繁,国人对禽流感的关注度也日渐升高,呼吁人用禽流感疫苗的呼声恐怕也越来越强烈。 生物通小编为您解析国际上最流行的禽流感疫苗制作技术:反向遗传技术。这项技术不仅在兽用禽流感疫苗的研究上发挥巨大的作用,还在人用禽流感疫苗的研究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悉,我国自主研发的人用禽流感疫苗也是用的反向遗传操作技术来进行的。 流感病毒的反向遗传操作技术从1989年创始到现在,共有19年的发展历程。在这将近20年里,此项技术不断地被改进,为流感病毒的研究提供了极为先进和便利的工具和条件。反向遗传技术就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体外合成病毒的技术,因而可以体外操作病毒的
-
北大人再次包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国家最高科技奖评选结果今日揭晓。两位科学家获得最高国家科学技术奖,一位获奖者是被称为中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开拓者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忠诚,另外一位获奖者是著名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光宪。这是继黄昆、王选同时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后,北大人再次同年包揽这一中国科学技术领域的最高荣誉。迄今为止,北大人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人数已在全国高校中遥遥领先。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为获得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忠诚,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光宪颁发奖励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