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RISPR先驱获得新突破:开发更安全的CRISPR-Cas9基因疗法
生物通报道:人们一直希望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治疗甚至治愈复杂的神经疾病。帕金森病、亨廷顿舞蹈病和阿尔茨海默症的现有药物只能缓解症状,无法阻止疾病的发展。“但对于确定了致病基因的疾病来说,基因编辑技术有望永久终止其进程,”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Jennifer Doudna实验室的博士后Brett Staahl说。传统CRISPR-Cas9存在脱靶效应,表达Cas9蛋白也可能引发免疫应答,这两个问题一直是CRISPR-Cas9走向临床的主要障碍。现在Staahl和Doudna开发了Cas9核糖核蛋白(RNP),这种组装的功能性酶可以降低上述风险。他们在十一月份的美国神经科学年会上展示
-
Development:适用于任何细胞、任何发育阶段的增强版CRISPR
生物通报道:Wellcome Trust Sanger研究所和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更有效和可控的CRISPR基因组编辑平台。这个系统能够在机体每个细胞和发育每个阶段起作用,对发育生物学、组织再生和癌症研究将有很大的帮助。研究人员在Development杂志上发表文章,描述了两个互补的技术——sOPiTKO和sOPTiKD。sOPiTKO是一个敲除系统,通过破坏DNA来关闭基因。sOPTiKD是一个敲低系统,通过干扰RNA来沉默基因活性。这两个系统可以在任何细胞类型、任何细胞发育阶段诱导基因关闭或沉默,在细胞发展成组织的过程中快速准确的探索基因功能,从中发现健康和疾病的线索。“在干细胞发育为
-
11月王牌聚焦:NgAgo技术与CRISPR人体试验的最新进展
生物通报道:基因编辑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CRISPR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人类拥有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和修饰基因组的能力。中国学者在这一研究领域内做出了许多重要的贡献,也引发了不少争议,从去年中山大学黄军就研究组报道的世界首例人类胚胎基因组编辑开始,到今年河北科技大学韩春雨的NgAgo技术,以及四川大学卢铀研究组的CRISPR人体临床实验,不断进步的科学道路上处处都是荆棘。本月,已经吸引了不少专业和非专业目光的NgAgo基因编辑技术又有了新的进展:《Cell Research》杂志以Letter to Editor形式在线发表了来自南通大学和复旦大学研究人员合作完成的一项研究,题为“NgAg
-
Nature子刊:利用CRISPR–Cas9 构建致死病毒新型动物模型
生物通报道: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MERS-CoV)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高致病性冠状病毒,于2012年在中东首次被鉴定出来,随后又在几个欧洲国家发现了它的踪迹。这种疾病会引发人类重症肺疾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甚至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致死率约为36%。由于传统上用来探讨病毒发病机制的小动物,比如小鼠、仓鼠、豚鼠和雪貂都具有天然的MERS-CoV抗性,因此MERS-CoV疾病导致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模型难以获取,为此,在最新一项研究中,来自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
-
山东大学祁庆生教授:基于CRISPR-Cas9一步式改造细菌基因组
生物通报道:同源重组介导的基因工程,已广泛应用于原核生物中,并具有较高的效率和准确性。然而,用这种方法来实现更大规模的基因组编辑(具有许多基因或大的DNA片段),还是有限的,因为DNA编辑模板构建的程序相对复杂。11月24日,在《Scientific Reports》发表的一项研究中,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祁庆生教授带领的研究小组,描述了一个CRISPR-Cas9辅助的非同源末端连接(CA-NHEJ)策略,用于细菌基因高效而快速的失活——以一种不依赖同源重组的方式,并无需无选择标记的使用。延伸阅读:Nature子刊:基因编辑揭开细菌基因组秘密。祁庆生教授早年毕业于山东大学,2001年在德国明斯
-
Nature热议NgAgo基因编辑技术:一篇论文获得的惊讶结果
生物通报道:围绕着NgAgo基因编辑技术,科学界议论纷纷,Nature杂志以“NgAgo gene-editing controversy escalates in peer-reviewed papers”为题,探讨了目前的最新进展。文章指出,六个月前,中国研究人员报道了一种称为 NgAgo 的酶可以用于编辑哺乳动物基因,而且这一技术要比目前流行的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更为精确和应用广泛。但是在文章公布后,几乎同时就有其他科学家在论坛上称无法重复实验。近期发表在Protein & Cell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中,20位作者列出了多个无法重复最初结果的实验尝试,而发表在Cel
-
华南农大庄楚雄课题组将CRISPR/Cas9编辑技术用于水稻育种
生物通报道:杂交水稻育种为提高水稻产量,提供了一种重要的策略,其中雄性不育系的培育,是杂交育种成功的关键。CRISPR/Cas9系统已广泛应用于靶位点的基因组编辑,然而它们在作物遗传改良中的应用却鲜有报道。11月22日,在Nature子刊《Scientific Reports》发表的一项研究中,来自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庄楚雄教授带领的研究小组,利用CRISPR/Cas9系统,在TMS5基因中诱导特异性突变,这是中国应用最广泛的温敏型雄性不育(TGMS)基因。延伸阅读:华南农大克隆出水稻新温敏核不育基因;华南农业大学Nature子刊发表水稻研究新成果;遗传发育所等揭示杂交水稻温度敏感型雄性
-
Nature Medicine:全基因组CRISPR筛选找到“癌中之王”的薄弱环节
生物通报道:胰腺癌生长快而且转移率高,是一种非常致命的恶性疾病,被称为“癌中之王”。胰腺导管腺癌(PDA)是胰腺癌的一个主要类型,它拥有抵御化疗的物理屏障,能诱导多种免疫抑制。多伦多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通过全基因组CRISPR–Cas9筛选找到了PDAC细胞的弱点,这项研究于十一月二十一日发表在Nature Medicine杂志上。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CRISPR与内切酶Cas9的组合,可以在引导RNA的指引下,靶标并切割入侵者的遗传物质。2012年研究者们利用这一特点,将CRISPR系统制成了强大的基因组编辑工具。用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技术进行正向遗传学筛选,可以高分辨率的检测
-
华人先锋Nature发布CRISPR与单细胞技术突破:细胞的祖宗十八代
生物通报道: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研发出了一种新技术: MEMOIR ,这种技术能读取单个细胞的历史与“家族进化树”,也就是说,能记录下来动物细胞的生活历史,比如它们与其它细胞的关系,与其它细胞的交流,还有在它身上发生的影响力事件。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1月21日的Nature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加州理工学院蔡龙(Long Cai)研究员,这位单细胞研究的华人先锋曾荣获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的“创新奖”,他采用了一种称作超分辨率条形码(super-resolution barcoding)的技术将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应用到单细胞中从而将其投入充分的利用。对于这项最新成果,他表示“ME
-
中美学者Nature第一次发现CRISPR的新编辑作用:非分裂细胞基因编辑
生物通报道:Salk研究院,广州医科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第一次发现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在非分裂细胞靶定位置上插入DNA,这种技术被证明可以部分恢复失明啮齿类动物的视觉反应,这将为基础研究和许多临床治疗,如针对视网膜、心脏和神经系统的疾病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1月16日的Nature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Salk研究院的著名学者Juan Carlos Izpisua Belmonte教授,他表示,“我们感到非常兴奋,因为这是利用之前的技术不可能完成的。这也是第一次我们可以进入非分裂细胞中,按照自己的意愿修改DNA,其应用的前景非常广阔。”参与这项研究的还包括广州医科大学的张康(K
-
CRISPR人体临床实验引发中美生物医学竞赛:中国先赢一局
生物通报道:据Nature新闻报道,中国学者已经率先在全球进行了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人体实验。 10月28日,四川大学华西华西医院的肿瘤学家卢铀(Lu You)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已经完成了前期实验的最后一步——将基因编辑的细胞注入到了患者体内,并且打算在其他9位患者身上进行同样的实验。不过结果要6个月之后才能揭晓。对此,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免疫治疗学家Carl June表示,“我认为这将会触发‘Sputnik 2.0’,引发中美之间的生物医学竞争。不过竞争能带来更好的结果。”(Sputnik是苏联发射的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直接导致了美国和苏联的航天技术竞赛,生物通注)June参与
-
Nature:四川大学将CRISPR编辑细胞注入人体
——希望能利用CRISPR基因编辑细胞来治疗10位肺癌患者 生物通报道:CRISPR正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引起一场巨变。不像其他基因编辑手段,它使用起来廉价、迅速且简单,并因此席卷全球实验室。研究人员希望利用它来调整人类基因以消除遗传病、癌症和艾滋病等难治性疾病。最新消息传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肿瘤学家卢铀(Lu You)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已经开始进行全球首例人类CRISPR临床试验,他们将携带CRISPR编辑基因的细胞注入了人体,这些细胞来自肺癌患者组织中的免疫细胞,经改造后再注入身体,希望能借此治疗癌症。此前,美国科学家们也计划进行类似的实验计划,“我认为这将会触发‘Sputnik 2.0’
-
Cell Res:中国学者用韩春雨基因编辑新技术研究斑马鱼
生物通报道:2016年,生命科学界的一个热门人物,当属河北科技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生命科学系副教授韩春雨。在今年的5月份,他作为通讯作者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Biotechnology》提出一种新的基因编辑技术——NgAgo-gDNA,向当前最火热的“第三代”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发起了挑战。(韩春雨:“冷板凳”上坐出科学新秀)韩春雨及其团队的发现被一些人称作是“第四代”基因编辑技术。然而,之后的故事急转直下,全球数百家实验室,历时5个月的时间,没有一家宣布能重复成功(韩春雨基因编辑技术在数百个基因中均重复失败)。质疑声越来越大,韩春雨不作正面回应,却收获接连的荣誉:河北
-
南通大学研究人员受访谈“NgAgo”新文章
“我们采用NgAgo技术,并不是要进行重复或验证,仅仅是把它当作一种工具,建立基因敲除斑马鱼模型。”11月13日,记者联系到南通大学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副教授刘东,他电话另一端强调着这句话。在11日出版的新一期《自然》杂志子刊《细胞研究》上,刘东以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论文,报告了将NgAgo基因技术用于斑马鱼的研究结果。当天晚上,消息就传遍国内各大学术圈。“第二天早上起来一看,我的手机都快被各种消息挤爆了。”一篇论文为何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圈内人士告诉记者,虽然是发表在《自然》杂志子刊上,但这样的轰动效应还是从来没有过的,原因只有一个,刘东采用了广受学术界质疑的NgAgo基因技术。这是自韩春雨之后,中
-
高冠军:CRISPR破解基因组“暗物质”功能之谜
生物通报道:基因组“暗物质”已经从所谓的“垃圾”DNA变成了炙手可热的研究领域,揭示它们的奥秘对于破解人类遗传谜题,研发更好的疾病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高冠军研究组将优化后的CRISPR技术运用于lncRNA活体功能研究领域,以基因组强净化的遗传学鼻祖模式生物——果蝇为代表,通过高通量遗传动物模型的建立,系统阐述了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精子发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揭示“暗物质lncRNA”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提供了大量的遗传学证据。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Genome Research杂志上,领导研究的是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PI高冠军博士,其研究组实验室在国际上率先建立
-
Science杂志最受关注的文章(11月)
生物通报道:美国的《Science》杂志由爱迪生投资创办,是国际上著名的自然科学综合类学术期刊,与英国的《Nature》杂志被誉为世界上两大自然科学顶级杂志。Science杂志主要发表原始性科学成果、新闻和评论,许多世界上重要的科学报道都是首先出现在Science杂志上的,比如艾滋病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之间的关系,标志性基因组研究成果等。Science杂志近期下载量最多的文章包括:Systematic mapping of functional enhancer-promoter connections with CRISPR interferenceHigh-resolution interr
-
基因“黑客”要种定制庄稼
当来自全球的作物工程师日前聚集在英国伦敦时,他们的研究目标颇为宏大:培育更高效利用水分的水稻、需要更少肥料的谷物以及由增强光合作用提供动力的超高产木薯。作物工程联盟研讨会的150名与会者带来了各种想法以及分子工具。多亏了合成生物学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若干项目已拥有1000多个经过改造的基因和其他分子工具,并且准备在研究人员选择的作物中接受测试。不过,这正是他们经常碰壁的地方。用于培育拥有定制基因组(这一过程被称为遗传转化)植物的过时方法烦琐、不可靠且耗费时间。当被问及该领域存在哪些障碍,诺福克约翰伊恩斯中心植物发育生物学家Giles Oldroyd有一个现成的答案:“最大的问题是改善植物遗传转
-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增设CRISPR专栏
生物通“核心刊物”栏目创办于2002年,主旨在于向国内专业人士展示科研核心刊物,以及生命科学领域杂志每期重点内容,为读者呈现精彩纷呈的国内科研动向,和重大科研进展。目前包括《遗传》、《中国生物工程杂志》、《科学通报》等重点期刊,也欢迎生物类期刊联系合作(联系邮箱:journal@ebiotrade.com)。在最新一期的《中国生物工程杂志》上增设了一个新的专栏——CRISPR专栏,并在这一期发布了两篇关于CRISPR-Cas9系统的综述文章。第一篇题为“CRISPR-Cas9研究进展及在基因治疗上的应用”的文章是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卿素珠课题组发表。基因编辑技术是通过人为操作引起特定基
-
Nature公布CRISPR最新研究突破:修复遗传病细胞
生物通报道:镰状细胞病(Sickle Cell Disease)是我们都挺熟悉的一种隐性基因遗传病,因患者大部分红细胞呈镰刀状而冠名,在我国南方地区出现过不少此类病例。迄今为止还没有能真正治愈这种疾病的药物,百年来唯一获批的药物仅有一个,这让不少科学家将希望寄托在基因治疗上。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利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在人体干细胞中修复了造成镰状细胞贫血病的基因,这将是在研发针对这种疾病的基因治疗道路上走出了关键的一步。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1月7日的Nature杂志上,文章的第一作者Daniel Dever博士与Rasmus Bak博士,通讯作者是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教授、CRISPR
-
北大魏文胜课题组:提高基因敲除效率的新方法
生物通报道:基因组编辑技术,可让科学家们能够在各种哺乳动物细胞系中实现基因敲除。然而,用一种典型的方法,以一种及时的方式,完全破坏一个靶基因,在技术上是具有挑战性的。为了提高产生可靠基因组修饰的效率,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魏文胜课题组,设计了一种方法,其使用一个线性供体片段,该片段包含一个报告系统。结合一种不依赖于同源重组(HR)的敲入策略,研究人员成功地富集了特异性携带靶基因突变的细胞克隆。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11月1日的《FEBS Letter》杂志。延伸阅读:北大魏文胜最新发表CRISPR综述;北大魏文胜权威期刊连发重要成果;魏文胜、刘小乐携手发表CRISPR新成果。基因组编辑技术彻底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