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技术与产品
  • GE医疗生命科学携新产品新技术亮相2014全国生化大会

    2014年8月21日,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14年全国学术会议在厦门市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来自国内外2000余名学者代表出席了此次盛会。GE医疗集团此次作为大会的金牌赞助商参展,以“Changing Tomorrow Today” (今天的选择,让明天更美好)为主题,向与会代表展示了在生物化学领域的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应用。“ABC三剑客“ ,完美诠释“今天的选择,让明天更美好”GE医疗作为生命科学领域的首选合作伙伴,不仅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技术领先的仪器和完善的服务,更希望我们的技术和应用能帮助用户简化复杂的科学实验,得到更加精准的科研成果,从而能将更多的宝贵时间

    来源:GE医疗

    时间:2014-08-28

  • 罗氏和加尔文研究所合作开发靶向区域的表观基因组学技术

    罗氏和加尔文医疗研究所近日宣布合作开发基于DNA测序针对表观基因组学分析的新技术。基因组学是一个迅速发展的领域,重点关注的是病人的诊断和治疗中DNA序列信息的潜在用途。近期,表观遗传学(非DNA序列或者遗传密码改变,而是DNA的二次化学修饰和染色体结构蛋白的基因表达引起表观遗传的改变)被认为在生物进程的宿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表观遗传学在癌症中作用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由于染色体上负责影响基因表达的表观基因组事件大量存在,更多精确分析这些变化的先进手段正在出现。在为期两年的探索协议条款中,加尔文研究所和罗氏将合作开发精确分析表观基因组区域的新方法。这次合作汇集了加尔文研究所中世界领先的基因组学的专业

    来源:罗氏诊断

    时间:2014-08-28

  • 牛毛检测瘦肉精新技术研发成功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张军民带领科研团队,在承担行业专项“反刍动物β-受体激动剂代谢残留规律及监测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任务中取得新进展。研究结果表明,用不同颜色的牛毛发作为检测靶标,能够更加准确地监测肉牛在饲养过程中是否违法使用“瘦肉精”,解决了目前反刍动物的监管基础数据缺乏的问题。据悉,虽然各国明确禁止β-受体激动剂(俗称“瘦肉精”)在动物生产中使用,但“瘦肉精”(例如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仍有发生。在政府部门监管过程中,通常将尿液和血液样品作为监管靶标,但对于反刍动物(牛、羊)来说,尿液和血液样品不易获得。据张军民介绍,毛发更容易取样,且样品容易

    来源:中国科学报

    时间:2014-08-28

  • Nature子刊重大突破:细胞重编程生成首个完全器官

    生物通报道:再生医学的核心目标是,从体外培养的细胞生成可移植的替代性器官。尽管人们进行了多番尝试,但迄今为止还没有获得功能完全的完整器官。现在Edinburgh大学的科学家们做到了这一点,他们将体外培养的细胞移植到小鼠体内,首次生成了完全功能的器官。这一项目的完成标志着,体外培养替代性器官离我们又进了一步。这项研究生成的器官是胸腺,胸腺位于心脏旁边,负责生产对于抵御疾病至关重要的T细胞(免疫细胞)。研究人员希望,这一技术能够用来治疗那些免疫系统有缺陷的患者。胸腺上皮细胞是胸腺基质中的关键细胞类型,而转录因子FOXN1是这些细胞发育的关键。研究人员在成纤维细胞中强制​Foxn1表达,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8-27

  • Complete Genomics技术医学研究及临床应用交流会北京站隆重开幕

    2014年8月26日,由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简称华大基因)主办的Complete Genomics(简称CG)技术医学研究及临床应用交流会在北京拉开帷幕。100多名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科院研究所等北京地区科研院校单位的科研人员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围绕华大基因在今秋隆重推出的CG平台外显子测序服务及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服务,与参会人员交流分享基于新平台上的应用服务开发,共同探讨CG技术的医学研究及临床应用前景。会议开始,由华大基因副总裁,北片区总经理王洪琦发表致辞。随后,华大科技CEO李英睿为大家带来了题为《组学技术在转化医学中的应用》演讲,他指出,多组学技术将在未来的转化医学研究中起

    来源:华大基因

    时间:2014-08-27

  • 再生医学突破:注入细胞生成功能健全新器官

    据国外媒体报道,英国科学家获得一项重大突破后,一项未来派新疗法让需要进行器官移植的人看到了新希望,患者可以通过该技术培育自己的新器官。专家设法培育出来的细胞,一旦被注入到人体内,就能生成功能健全的新器官。用老鼠进行的这项研究,为未来解决肾脏问题、肝功能衰竭和心脏缺陷等问题找到了新出路。虽然目前它仍处于初期阶段,但是这项研究预示着人们向结束对移植器官的依赖迈出的激动人心的一步。负责这项研究的英国爱丁堡大学的克莱尔-布莱克本教授说:“在实验室里用细胞培育移植器官的能力,是再生医学里的一个圣杯。通过直接改编细胞的程序,我们已经设法生成一种人造细胞,这种细胞一旦被植入到体内,它们就能形成一个组织完整、

    来源:新浪科技

    时间:2014-08-27

  • 新技术可检测手汗孔提取详细的彩色指纹记录

    “人各不同,终生不变”说的就是人类的指纹。指纹是进行人身同一认定的重要依据,近日一种新问世的聚合物,将对提取指纹非常有帮助。这种聚合物在遇到非常微量的水后,会极快速响应,出现荧光和发生颜色变化,研究论文证实了这种技术的敏感度足够高,可以检测到人手上单个的汗孔,从而生成详细的彩色指纹记录,使得用很小一块潜在指纹进行图像分析成为可能。最早的指纹学始于17世纪,彼时人们已发现指纹只会放大增粗,纹样却不变。而今,专业人员已开始运用皮肤学、生物化学、有机化学、高等数学、电子计算机等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来研究肤纹生理特征,使其成为了物证技术的一个最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指纹识别功能在智能手机领域的应用也非常红火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时间:2014-08-25

  • 利用超声波照心脏促进形成毛细血管新方法

    新华社东京8月21日电 (记者蓝建中)日本东北大学的研究小组日前宣布,他们开发出利用超声波照射心脏来促进形成毛细血管的新方法,这一成果或将有助于治疗心绞痛。研究人员用不同的超声波照射实验室培养的人类血管内皮细胞,找到了对于新生成血管来说最适当的超声波照射条件。他们用超声波照射患有缺血性心脏病的猪的心脏,发现在特定时间内反复照射超声波后,猪心脏缺血部分的毛细血管增加,心肌的血液流动和收缩力都得到了改善。心绞痛是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发的,以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氧引起的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治疗心绞痛时,除了药物治疗外,目前还可以采取给血管放入支架或进行搭桥手术,不过这会给患者的身体造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4-08-25

  • Nature突破性成果:首次证实南极冰层之下也有生命

    生物通报道:科学家们首次发现,西南极冰盖半英里之下也存在着生命,而且这些生命组成了活跃的生态系统。这一重大成果发表在八月二十一日的Nature杂志上。南极位于地球的最南端,是世界上发现最晚的大陆,覆盖着厚度极高的冰层。研究显示,在庞大的南极冰盖之下,生命以微生物的形式存在。这些微生物大多是单细胞的古生菌,可以将铵和甲烷转变为生长所需的能量。领导这项研究的是著名极地科学家,蒙大拿州立大学的John Priscu教授,他也是美国WISSARD计划(Whillans Ice Stream Subglacial Access Research Drilling)的首席科学家。“我们明确证实,南极洲的冰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8-22

  • 沃特世支持并参加2014年生物技术药物理化特性分析与质量研究技术研讨会

    上海-2014年8月18日--日前,由沃特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协办的“2014生物技术药物理化特性分析与质量研究技术研讨会”于北京顺利举办,会议由中国药学会主办、中国药学会生物药品与质量研究专业委员会承办。来自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国家药典委员会及生物技术药物质量标准研究与检验检测机构、生物技术药物研发与生产机构的科技人员240人参会。会议专家们围绕着当前生物制药领域关注热点,做了相关的专题报告。来自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的饶春明研究员在“重组药物质量标准研究”的报告中,介绍了新版药典对生物技术药物的相关要求以及现代分析技术如液质联用在理化对照品分析上的应用,得到了与会者的广泛关注。糖基化

    来源:沃特世公司

    时间:2014-08-22

  • Science重大突破:构建人造细胞

    生物通报道  人们说,模仿是最真诚的奉承形式,但在细胞外模拟活细胞固有的复杂网络和动态互作却相当的困难。现在,来自Weizmann研究所的科学家们构建出了一个人造的、网络样细胞系统,其能够再现蛋白质合成的动态状况(延伸阅读:Nature特刊:合成生物学的十年 )。这一突破性的成果不仅可帮助更深入地了解基本生物过程,在未来还有可能为控制合成天然存在的蛋白质及合成蛋白质,满足一系列应用铺平了道路。相关论文发表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由Weizmann研究所Roy Bar-Ziv教授实验室的博士生Eyal Karzbrun和Alexandra Tayar,与明尼苏达大学的Vin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8-20

  • 新的小鼠模型指出肝病的治疗方法

    生物通报道: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影响美国大约30%的人口,其中很多人经受了其最严重的形式,被称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这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近年来,NASH已经成为肝移植的主要原因。由于该疾病的小动物模型有限,因此,开发有效的新疗法来预防或治疗NASH已经受到了阻碍。2014年8月14日在《Cancer Cell》(2014最新影响因子23.893)发表的一项研究中,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学院的科学家们,描述了一种新的小鼠模型,具有与人类相似的NASH,并用它来证明干扰一个关键的炎症蛋白,可抑制NASH发展及进展为肝癌。本文资深作者、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8-20

  • 北大生命科学学院王忆平课题组在生物固氮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北大生命科学学院王忆平课题组与英国JIC研究中心Ray Dixon教授合作,近日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了题为Reconstruction and minimal gene requirements for the alternative iron-only nitrogenase in Escherichia coli的论文,论文通过合成生物学的手段,揭示了铁铁固氮酶体系独立行使功能所需的最少基因数目,该研究对于实现真核生物自主固氮有着重要的意义。生物固氮是原核微生物利用体内复杂的固氮酶系统,在常温常压下将大气中的氮气转换为生物体可利用的氨的过程。目前已鉴定的固氮酶系统有三种,由于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8-20

  • 昆明植物所建立叶绿体基因组遗传信息获取技术体系

    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时代,叶绿体基因组为植物分类、系统发育和物种鉴定等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遗传信息。随着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叶绿体基因组学已经成为植物系统基因组学和超级条形码研究的热点,也是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三个重大突破目标——iFlora 研究的重要内容。  昆明植物所种质资源库多年来致力于叶绿体基因组学研究。2012年研究所启动iFlora研究工作以来,该库分子生物学实验中心与分子植物地理学研究组等通力合作,利用二代测序技术研究了兰属和山茶属的叶绿体比较基因组学。在此基础上,利用GenBank现有被子植物叶绿体基因组数据自主设计了一套新颖的通用引物,结合长片段PCR和二代测序技术,

    来源:昆明植物研究所

    时间:2014-08-20

  • 日本研发化验技术可1次抽血判断13种癌症

    据日本《朝日新闻》8月18日报道,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和国立癌症研究中心18日发布消息称,将着手研究1次抽血即可判断13种癌症及痴呆症的化验技术。研发人员计划将开发工作持续到2018年度,之后将其应用在体检上。据NEDO介绍,该项目所需经费约为79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73亿元)。研究人员将调查血液中存在的“微RNA”物质,该物质在人体中有超过2500种。近年来,科学研究发现,随着疾病的不同,“微RNA”物质在血液中的分泌种类和数量会发生变化。13种目标癌症分别为胃癌、大肠癌、肺癌、肝脏癌、乳腺癌等日本人常患癌症。研究人员将调查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国立长寿医疗研究中心保

    来源:国际在线

    时间:2014-08-20

  • JBC:新的技术有望改善高胆固醇治疗

    生物通报道:利用哥本哈根大学糖组学中心开发的新的先进技术,我们可以比以前更为详细地研究细胞。哥本哈根大学糖组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利用新的突破性技术,研究了一个称为LDLR的重要受体蛋白。这个蛋白质在有害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的吸收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最近的《生物化学杂志》(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从长远来看有望改善高胆固醇的治疗。在健康和疾病领域中,重要研究结果的关键不仅仅隐藏在人类DNA编码中。这些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附加的糖链,其赋予蛋白质身份,并在人类机体中发挥重要的功能。现在,研究人员已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8-19

  • 叶绿体基因组遗传信息获取技术体系

     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时代,叶绿体基因组为植物分类、系统发育和物种鉴定等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遗传信息。随着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叶绿体基因组学已经成为植物系统基因组学和超级条形码研究的热点,也是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三个重大突破目标——iFlora 研究的重要内容。  昆明植物所种质资源库多年来致力于叶绿体基因组学研究。2012年研究所启动iFlora研究工作以来,该库分子生物学实验中心与分子植物地理学研究组等通力合作,利用二代测序技术研究了兰属和山茶属的叶绿体比较基因组学。    在此基础上,利用GenBank现有被子植物叶绿体基因组数据自主设计了一套新颖的通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4-08-19

  • Science新突破:RNA折纸技术诞生

    生物通报道:Aarhus大学和加州理工的科学家们发明了RNA折纸技术(RNA origami),将一条RNA链编织成为多种复杂的结构。这一突破性成果发表在本周的Science杂志上。与现有DNA折纸技术不同的是,RNA折纸需要RNA聚合酶的参与,大量RNA可以同时折叠成指定形状。另外,RNA折纸可以在活细胞中进行,利用细胞中的酶进行生产。研究人员通过3D模型和计算机软件进行RNA折纸的设计,然后合成编码RNA链的DNA(基因)。在这些DNA中简单添加RNA聚合酶,RNA折纸就能自动进行,这一过程可以在原子力显微镜下观察到。为了展示这一技术,研究人员将RNA折叠成为蜂巢结构,当然RNA折纸还可以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8-18

  • 新技术刺激腰部脊髓 有望使截瘫患者迈开双腿

    因脊髓损伤致神经被截断的患者,其脑部指令无法通过神经传递至腿部肌肉,就会导致步行障碍。日本研究人员开发出的一项新技术,可绕过受损的脊髓对腰部脊髓进行刺激,利用这项技术,截瘫患者今后也有可能迈开双腿。日本自然科学研究机构生理学研究所日前发表公报称,该所副教授西村幸男率领的研究小组利用电脑读取脑传递到上肢肌肉的信号,然后配合这种信号对腰部脊髓进行磁刺激,从而绕过受损的脊髓,将脑与腰部脊髓的步行中枢联系在一起,成功实现了对下肢步行运动的自由控制。腿部的运动节奏和左右肢交替运动的模式,要由腿部多块肌肉进行复杂的协调,并且要左右腿合作。这种复杂的肌肉活动是由位于腰部脊髓的下肢步行中枢来掌控的。人类步行时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4-08-18

  • Cell重大突破:抗艾滋病组合拳

    生物通报道  尽管利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可以有效地遏制HIV,一旦停药HIV还是会再度飙升。机体的免疫系统和药物均无法看见和触及潜伏的HIV感染细胞池(储存库),使得在终止治疗后感染将再度反弹。来自洛克菲勒大学的研究人员想出了一种新策略:利用广泛中和抗体的力量对抗HIV,并联合一些化合物来诱导病毒转录,用这种‘慑杀’(shock and kill)方法来攻击潜伏的细胞储存库。在对小鼠的测试中,57%以这种方式治疗的动物在终止治疗后,血液中的病毒均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再度出现。Nussenzweig说:“这是第一次在动物模型中证实组合一些药剂可以阻止病毒反弹。”来自洛克菲勒大学的3个实验室合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8-15


页次:191/494  共9869篇文章  
分页:[<<][191][192][193][194][195][196][197][198][199][20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