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技术与产品
  • Nature子刊:北大BIOPIC发表新成像技术

    生物通报道:细胞骨架是指真核细胞中的蛋白纤维网络结构,由微丝、微管和中间纤维组成。细胞骨架在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物质运输等多种重要活动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在大肠杆菌中,肌动蛋白MreB是一种重要的细胞骨架蛋白。而EF-Tu(细菌延伸因子)主要在蛋白合成的延伸过程中发挥功能。研究这两种蛋白的相互作用,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理解细胞中的蛋白翻译机制。日前,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BIOPIC)的孙育杰研究组通过一个新的成像方法,在细胞中深入分析了MreB–EF-Tu的相互作用。这一成果发表在近期的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成像技术可以帮助人们在细胞中对一组互作蛋白进行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7-29

  • 大肠杆菌基因组基因无痕敲除的优化方法

    生物通“核心刊物”栏目创办于2002年,主旨在于向国内专业人士展示科研核心刊物,以及生命科学领域杂志每期重点内容,为读者呈现精彩纷呈的国内科研动向,和重大科研进展。目前包括《遗传》、《中国生物工程杂志》、《科学通报》等重点期刊,也欢迎生物类期刊联系合作(联系邮箱:journal@ebiotrade.com)。 生物通报道:近几十年来, 大肠杆菌是基因工程、 代谢工程和合成生物学等领域的重要工具菌株,是生产重组蛋白、氨基酸、有机酸、能源物质和一些重要化工产品的主力微生物之一。为使大肠杆菌获得新的性状和生产能力, 基因敲除及基因敲入是构建新型大肠杆菌的重要手段。目前,一种基于 λ噬菌体的Red同源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7-28

  • 蔡伟波博士Nature子刊发布医学新技术

    生物通报道  由来自多个机构的研究人员组成的一个研究小组,开发了一种新型的胃肠道(GI)纳米级显像剂。这种安全的、非侵袭性的方法可实时评估胃肠道的功能和特性,有可能促成更好地诊断和治疗肠道疾病。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肠激惹综合征和炎性肠病一类的疾病都发生在肠道中,可在罹患糖尿病和帕金森病等疾病的患者中导致严重的后果(延伸阅读:Science医学:用细菌来治病 )。直到现在,还没有一种好的方法用来对肠道进行功能成像。在发表于7月6日《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Nanotechnology)杂志上的论文中,研究人员证实通过一种利用光声成像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的互补方法,他们制造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7-28

  • 人类早期胚胎发育调控研究获新突破

    哺乳动物的胚胎发育起始于单个受精卵细胞,父母的表观遗传记忆信息在通过精子和卵母细胞传递给下一代的过程中,DNA甲基化及去甲基化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我国学者的一项最新研究,在全基因组水平上分析了人类植入前胚胎的DNA甲基化动态模式,从而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人类早期胚胎发育过程DNA甲基化调控机理的系统研究。7月23日,相关研究论文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上在线发表。此项研究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乔杰研究组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汤富酬研究组合作完成。研究人员指出,这一研究的发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全面的人类早期胚胎DNA甲基化调控网络研究框架,对于人类认识自身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表观遗传调控机制、辅助生殖技术

    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4-07-28

  • Waters Q2增长7%,收购电离质谱技术

    生物通报道 Waters(沃特世)公司今天宣布,其第二季度收入为4.82亿美元,与去年第二季度的4.51亿美元相比增长7%,这主要是由制药需求和美国市场的强劲表现所推动的。该公司这一季度的利润为9650万美元,每股摊薄收益为1.13美元,而去年同期为8930万美元,每股摊薄收益为1.03美元。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计算,Waters的每股收益为1.22美元,超过分析师普遍预计的1.21美元。在Q2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上,Waters的总裁兼CEO Douglas Berthiaume表示,公司受益于制药终端市场的强劲出货量,以及业务因第一季度预算延误而转移到第二季度。Wate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7-24

  • 基因技术“编织”小麦育种新思路

    7月19日,周六。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研究员高彩霞和课题组成员依旧像工作日一样,在实验室忙碌着。高彩霞告诉记者,这样“打鸡血”的日子已持续了一年半。辛苦的付出终于换来不错的回报。近日,课题组和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员邱金龙课题组合作,利用最新的基因组编辑技术,首次在六倍体小麦中对MLO基因的3个拷贝同时进行了突变,使小麦对白粉病具有了广谱抗性。7月20日,该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生物技术》杂志。“基因组编辑技术在复杂多倍体植物中的应用难度很大,而他们获得了成功,这是很不容易的。”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分子农业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王道文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感慨道。小麦难抗白粉病7月19日,烈日当空

    来源:中国科学报

    时间:2014-07-24

  • 华人科学家Nature子刊以创新技术捕获HIV病毒

    生物通报道  HIV感染者携带着许多不同的HIV病毒,所有的HIV病毒都具有其鲜明的特征——其中一些病毒相比于另一些更具传染力。尽管可引起广泛的传染,大约76%的HIV感染都是由单一的病毒所引起(延伸阅读:Nature发布艾滋病惊人发现:极早期建立的HIV储存库 )。现在,科学家们证实通过非常特异性地量化HIV病毒中的一种关键蛋白质:包膜糖蛋白(envelope glycoproteins),可以鉴别出罪魁祸首,即在许多的HIV病毒中实际上是哪一种引起了感染。课题领头人、密歇根大学药学院的程伟(Wei Cheng,音译)副教授说,这是研究人员第一次能够在单粒子水平上捕获HIV,并以单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7-23

  • 十大科学功勋动物:多利羊迎接生物技术新时代

    据国外媒体报道,人类虽然是地球上最具智慧的生物,但是人类的许多新发现或科学突破都是在其他生物物种的帮助下完成的。比如,绵羊、猫、大猩猩等都是曾经帮助科学家取得重大发现或科学突破的功勋动物。1. 绵羊多利绵羊多利出生于1996年7月5日,它的出生证明了利用成年哺乳动物的细胞进行克隆是可行的,也标志着生物技术新时代的到来。由于这个细胞取自另一只绵羊的乳腺细胞,因此这只克隆羊也就以胸部丰满而著称的美国乡村音乐天后多利-巴顿的名字而命名。不幸的是,绵羊多利因关节炎和肺病等原因而死亡,它的死亡也被认为是克隆动物“早衰”引起的。它的DNA“年龄”是其身体“年龄”的两倍。2. 薛定谔之猫奥地利著名物理学家、

    来源:新浪科技

    时间:2014-07-23

  • 安永2014全球生物技术报告

    按:2014年7月2日,安永会计师事务所(Ernst & Young)发布其第28份生物技术行业年报“跨越边界:释放价值——全球生物技术产业报告2014(Beyond borders: unlocking value Global biotechnology report 2014)”。该报告回顾了2013年全球生物技术产业概况,指出全球生物技术产业在2013年强劲回升,但大多数生物技术公司处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面临日益增长的高效研发的需求。为创造研发的价值,安永提出企业实施适应性临床试验、精确医学、竞争前合作三大建议。 全球生物技术产业在2013年强劲回升。上市公司实现了两位数的收入

    来源:生命科学动态监测快报

    时间:2014-07-23

  • Nature Methods发表单细胞重亚硫酸盐测序技术

    生物通报道:Babraham研究所和Wellcome Trust Sanger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开发了一个单细胞表观遗传学检测技术,并将其发表在七月二十日的Nature Methods杂志上。这一成果可以帮助人们解读,环境怎样影响人类的发育和遗传性状。“表观遗传学标志”是指DNA上的化学或蛋白标签,它们在某种意义上可以作为细胞的记忆。表观遗传学标志可以在不改变DNA序列的情况下,在DNA上记录细胞过往的经历。在正常发育过程中,这些标签决定着基因的开启或关闭,进而控制细胞的命运。而环境线索(比如膳食)能改变DNA上的表观遗传学标签,对生物健康产生长期的影响。甲基化是一种非常关键的表观遗传学标签,研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7-22

  • JCI:使试管受精更安全的促排卵方法

    生物通报道:最近,研究人员成功地使用一种新的、更安全的方法,来促进接受体外受精治疗女性的排卵。在这些女性接受一种天然激素kisspeptin(一种蛋白分子,可引发青春期发育,使其卵子成熟)注射后,有12名婴儿出生。为了达到促排卵目的,医生通常使用另一种激素hCG(人体绒膜促性腺激素),但是对一些女性来说,使用这种激素有过度刺激卵巢的风险,可能有危及生命的后果。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和临床医生,在伦敦汉默史密斯医院的53名健康志愿者中,使用了这种新方法。这项研究是由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英国国家健康研究所和威康信托基金会资助,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4年7月18日的《临床调查杂志》(Journa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7-22

  • 华裔牛人联手华中科技大,PNAS发布单细胞新技术

    生物通报道:休斯顿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的纳米技术,该技术能够从活细胞中提取分子但不对细胞产生显著影响。这一成果为人们提供了诊断癌症和其他疾病的全新途径。科学家们利用磁化的碳纳米管从活细胞中提取生物分子,这种纳米材料可以溜进细胞将分子偷偷运出来,对细胞活力没有明显影响。相关论文发表在本周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大多数检测细胞内分子的方法,会导致单个细胞死亡,无法持续跟踪细胞中发生的改变。荧光和化学标签虽然能够跟踪活细胞,但这些分子可能对细胞通路产生干扰。这项研究的通讯作者分别是休斯顿大学的Dong Cai、任志锋(Zhifeng Ren)教授、和朱经武(Ching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7-21

  • 加速干细胞疗法的基因表达分析技术

    生物通报道:最近,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技术,将加快干细胞衍生组织的生产。这种方法可同时测量多个基因的表达,使科学家们能够根据细胞的功能和发育阶段,快速地描述细胞。该技术将帮助研究人员使用患者的皮肤,再生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眼睛后面的一种组织,在几种致盲眼疾中受影响)。这种技术还将帮助科学家为个性化治疗找到药物。NIH国家眼科研究所(NEI)眼睛和干细胞转化研究部门的Kapil Bharti博士指出:“我们对细胞和组织的鉴定能力,已经限制了干细胞疗法的发展进步。这种检测方法扩展了这种能力,并简化了这个过程。”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最近一期的美国科学杂志《Stem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7-18

  • 固态纳米孔:下一代DNA测序技术原理、工艺与挑战

    生物通“核心刊物”迎来了新期刊:科学通报,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这两份期刊均是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的,我国学术期刊中的知名品牌,被国内外各主要检索系统收录,如国内的《中国科学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等;美国的SCI、CA、EI,英国的SA,日本的《科技文献速报》等。目前针对每期的重点内容,生物通将展开详细推荐,欢迎读者共同参与……生物通报道:固态纳米孔测序技术作为新兴的第四代 DNA测序技术, 具有低成本、高读长、易集成等优势. 如今, 随着半导体工艺技术的飞速发展, 小型化、高速度、大通量的纳米孔测序芯片的实现成为可能.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7-18

  • 有趣的面部追踪技术:眼神杀死你 看脸测寿命

    “面部追踪”技术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不少有趣的技术。据国外媒体报道,一些科学家正在研发一套根据人脸老化速度进行寿命分析的系统,即通过观察人脸的老化速度来预测人的寿命。同时,任天堂近日则推出了基于视觉追踪技术的眼镜,让玩家用视觉移动游戏内的物体,“用眼神杀死你”。 面部识别 看脸测寿命提出这一构想的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生物统计学家杰伊·奥利尚斯基说:“在变老的过程中,一些人比另一些人衰老得更快,衰老较慢的人的后代往往比其他人活得更长。”据了解,这项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技术包括使用电脑扫描面部照片,以记录衰老的迹象。除了将种族、性别、教育水平和吸烟史等所有影响寿命的因素都计入,电脑还将分析研究对象的脸颊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4-07-17

  • 科学家研制出新的癌细胞诊断技术

    生物通报道:癌症患者所接受的治疗类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病理学家训练有素的眼睛。在显微镜下调查病变的器官和组织,是他们的一项工作。然而,很自然,人的判断会有一定程度的差异。为了提高诊断质量,维也纳兽医大学、维也纳医科大学和路德维希Boltzmann癌症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开发出一种软件,可明确识别细胞的结构和蛋白质,以提供可靠的诊断结果。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4年7月11日的《PLOS ONE》杂志。病理学家Lukas Kenner及其同事,与Tissuegnostics公司合作,开发出这种软件,能鉴别组织切片中的癌细胞,并证明细胞上特异性生物标志物的存在。总体信息提供了疾病的精确图片,并会带来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7-16

  • PNAS创新突破:滴血验癌

    生物通报道  尽管医学发展取得了一些令人惊叹的成果,癌症仍是人类的头号杀手,给我们的医疗系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在疾病的早期对癌症进行诊断和干预是降低人力和经济损失的关键(延伸阅读:Nature医学:诊癌从血液入手 )。来自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创新性的疾病检测技术,其可以基于癌症引发的免疫反应对几种常见的癌症进行检测。他们将其命名为免疫标记(immunosignaturing)技术。研究结果发表在7月14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论文的主要作者、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Phillip Stafford说:“多年来我们看到了来自免疫标记的一些引人关注的成果,但将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7-16

  • 《自然医学》:诊断1型糖尿病的便携式廉价芯片技术

    生物通报道:最近,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廉价的便携式微芯片检测技术,可用于1型糖尿病的诊断,有望改善全世界的糖尿病患者护理,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这种疾病。研究人员在2014年7月13日的《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描述了这种诊断方法,这种方法采用纳米技术,在医院设置外检测1型糖尿病。这种手持式微芯片可区别两种主要形式的糖尿病——1型和2型糖尿病,它们都以高血糖为特征,但是有不同的病因和治疗方法。直到现在,要对这两种糖尿病做出区别,需要一个缓慢而昂贵的测试,而且只有在复杂的医疗保健设施才能实现。儿科内分泌学助理教授Brian Feldman博士是本文的资深作者,也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7-15

  • PLoS One新技术:1美元的显微镜

    ——一种新型折纸显微镜能为包括贫困地区在内的全球科学家们提供更加先进的诊断技术……生物通报道:来自斯坦福大学的一个实验室设计出了一种新型简单的显微镜,组装这种显微镜只需要折叠纸张,铜条,纽扣电池,一个LED 灯和球面透镜。虽然组成材料简单,成本也不到1 美元,但是这种显微镜达到了研究型的要求。科学家们将这一显微镜命名为“Flodscrope”,利用这一工具,我们能在野外进行样品检测,这为贫困国家疾病诊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而且也可以作为孩子们的一种探索工具,提高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我们的一个希望就是能令全世界的每个孩子,口袋里能随时随身携带一个显微镜,”文章第一作者Manu Prakash在Fo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7-15

  • 《柳叶刀》重要突破:治疗先天失明的新药

    生物通报道  由麦吉尔大学健康中心(RI-MUHC)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项目报告称,一种口服的新药在恢复Leber先天性黑朦 (Leber congenital amaurosis,简称LCA)患者的视力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相关研究发表在《柳叶刀》(The Lancet)科学杂志上。Leber先天性黑朦是一种遗传性的视网膜疾病,其可造成视力缺损,导致视力下降或完全失明。目前仍然无法治愈这一疾病(延伸阅读:同期4篇Nature Genetics文章聚焦先天性失明病因)。研究的主要作者、麦吉尔大学人类遗传学、小儿外科和眼科学教授、蒙特利尔儿童医院眼遗传学实验室主任Robert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7-15


页次:193/494  共9869篇文章  
分页:[<<][191][192][193][194][195][196][197][198][199][20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