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技术与产品
  • 专家激辩处临床使用边缘的线粒体替换技术

    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神经学家Douglass Turnbull经常遇到很多患有无法治愈的致命性疾病的患者。但当遇到Sharon Bernardi及其儿子Edward时,Turnbull感到了从未有过的无助。Bernardi的前3个孩子在刚出生时就夭折了,死因是血管里积累的一种令医生费解的酸。因此,当Edward将健康长大时,Bernardi感到非常欣慰。Bernardi回忆道:“他完成了一系列里程碑式的事件:他能坐,能爬,14个月时就学会了走路。”但当Edward两岁时,他走几步路后就容易摔倒,最后发展为严重癫痫。1994年,Edward 4岁,他被诊断为利氏病,这是一种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的线粒

    来源:中国科学报

    时间:2014-05-27

  • 《自然通讯》:抗击皮肤癌耐药性的新方法

    生物通报道:Vemurafenib(威罗菲尼)是由罗氏制药公司开发的一种治疗晚期或不能切除(无法通过手术摘除)的黑色素瘤皮肤癌药物。2011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将vemurafenib用于治疗携带BRAF突变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此前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当服用该药时,此类患者的生存显著增高。然而,该药的疗效无法一直持续下去,虽然初期肿瘤可能会缩小,大部分服用vemurafenib的患者最终会复发,形成一种致命性的、耐药性形式的黑色素瘤。根据2014年5月22日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报道,阻断一个药物蛋白质家族,可以预防黑色素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5-26

  • J. Neuroscience:预防和治疗老年痴呆症的新方法

    生物通报道:最近,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TSRI)的科学家们发现,一种蛋白质,当其在肝脏内产生时,容易在体内形成有害聚集,但是当其在大脑中产生时,则会防御老年痴呆症的蛋白聚集。这项研究表明,某些可提高蛋白质生产(尤其是神经元中的蛋白质)的药物,将来可望帮助防治老年痴呆症。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4年5月21日的《神经科学杂志》(Journal of Neuroscience)。本文共同作者、TSRI教授Joel N. Buxbaum博士称:“当我们开始这项研究时,这个结果完全出乎意料。但现在我们认识到,这可能指出了预防和治疗老年痴呆症的一种新方法。”第一个线索研究集中在甲状腺素运载蛋白(tra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5-23

  • 《PNAS》:四足行走病研究获新突破

    The model of the ATP8A2 flippase transport mechanism developed by the researchers is shown生物通报道:几年前,有研究人员曾描述过一个土耳其家庭,其家庭成员以四足行走,因为他们缺乏平衡感。这种情况是由罕见的神经系统疾病CAMRQ(细胞脂质泵的突变所导致)引起的。但是,为什么遗传错误会产生如此严重的后果,尚不明确。这一发现,为丹麦一项脂质泵重要功能(所谓的翻转酶,将脂质从膜的一侧翻转到另一侧的酶)的机制研究,提供了灵感。目前,来自丹麦奥胡斯大学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个假说,可以解释翻转酶如何发挥作用,从而发现了困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5-23

  • 生物波技术治疗胎记血管瘤

    2014年3月24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的“2014·诺贝尔奖获得者医学峰会暨院士医学论坛生物波皮肤色素血管病变分论坛”上,汇聚诺贝尔奖获得者杰克·绍斯塔克、美国科学院院士史蒂夫·卡伊等国内外顶级医学专家,围绕着“生物波”自体消融术展开热烈讨论与交流,并对“生物波”技术在临床运用给予充分肯定。在此次诺奖医学峰会分论坛上,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获得者杰克·绍斯塔克(Jack Szostak)做主题发言时表示,最新生物医学成果“生物波”技术应用于皮肤色素血管病变诊疗领域,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就。和激光﹑冷冻等侵入式疗法相比,“生物波”技术治疗皮肤色素血管病变,不会对患者造成皮肤损伤,这无疑是患者的巨

    来源:大众养生网

    时间:2014-05-22

  • 艾滋病研究突破有望提高药物疗效

    生物通报道:最近,美国匹茨堡大学疫苗研究中心(CVR)的一个研究小组,获得了多种HIV相关健康并发症可疑原因的第一份直接证明。这一发现支持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辅助治疗,大大减缓HIV的进展。相关研究结果将发表在2014年6月刊的《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这项研究发现,接受肾透析的患者通常服用的一种药物,在感染猿类免疫缺损病毒(SIV)的非人灵长类动物中,可明显降低肠道逸出的细菌水平,并能减少健康并发症。这项研究是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资助支持。匹茨堡大学CVR的病理学教授Ivona Pandrea博士指出:“我们现在有直接证据,可证明一些HI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5-21

  • Plos Genetics:miRNA或将成为蝗灾治理突破口

    来自中科院动物所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实验室的康乐研究员课题组,发现了飞蝗脑中miR-133对henna和pale两个多巴胺通路关键基因的负调控作用,阐明了该miRNA对飞蝗群居型与散居型转变时的表型可塑性影响。这项重要研究,已于近期发布于Plos Genetics杂志。研究者首先发现群居型和散居型飞蝗脑部miR-133表达量、henna和pale蛋白表达存在差异,且miR-133与henna/pale蛋白表达负相关。通过软件预测、构建荧光素酶报告载体和henna/pale两个基因不同重组子,确认henna编码区和pale的3’UTR区存在miR-133结合位点;后续的FISH、免疫荧光分析

    来源:锐博生物

    时间:2014-05-21

  • 中国医学科学院食管癌基因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2014年5月1日,《自然》杂志(Nature)正式发表了一项由中国科学家取得的重大科学成果。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詹启敏院士领衔的研究团队与华大基因、汕头大学医学院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合作,通过高通量测序、比较基因组杂交芯片分析、生物学功能和临床验证研究,系统地揭示了食管鳞癌的遗传突变背景,发现了与食管鳞癌发生发展进程和临床预后相关的基因。为揭示食管鳞癌的发病机理、寻找食管鳞癌诊断的分子标志物、确定和研发临床治疗的药物靶点以及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食管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程进展快,预后差,五年生存率仅为10%左右;其死亡率在中国和全球分别排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时间:2014-05-21

  • Nature子刊: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的新方法

    生物通报道:众所周知,乳腺癌被称为现代女性的“头号杀手”,其中HER2阳性乳腺癌被公认为最凶险的乳腺癌之一。据文献检索显示,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比例高达20%左右,严重威胁着女性健康。HER2又称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既是一个独立的预后因素,也是一个预测指标,对肿瘤的预后判断非常重要。在正常细胞表面,也有HER2的表达,HER2蛋白将生长信号从细胞外传至细胞内。但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癌细胞内HER2蛋白高度表达,就会有很多HER2蛋白出现在这些癌细胞表面,称之为HER2蛋白过度表达。HER2蛋白过度表达,就会刺激癌细胞疯狂生长,侵袭性增加,复发和转移也相对较快。单克隆抗体药物赫赛汀(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5-20

  • analytica 2014全面突破,完美收官

        尽管遭遇飞行员罢工,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仍然蜂拥而至慕尼黑展览中心——参加analytica 2014展览会。今年,这台全球领先的实验室技术、分析和生化技术展吸引了34,400多名观众(2012年为30,481名)。展商数量也再创历史新高,达1,142家,分别来自40个国家,比上届增长11.3%。     此外,今年的国外观众数量增长势头也超过了德国观众,共有12,000多名国际观众来到慕尼黑,比2012年增长25%。慕尼黑国际博览集团执行CEO Reinhard Pfeiffer博士认为这是一个明确的积极信号:“国际

    来源:慕尼黑展会

    时间:2014-05-20

  • 新方法用土壤蓝藻快速去除空气中悬浮颗粒物

    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助理研究员王伟波和研究员张全发共同发明了一种能快速去除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方法,他们的“法宝”就是土壤蓝藻。  众所周知,大型绿色植物可以很好地防风固沙,然而这些植物倾向于固着直径相对较大的悬浮颗粒物,对颗粒较小的比如可吸收性颗粒物吸附和固定能力则十分有限。 这些年来,科研人员通过研究发现,土壤蓝藻不仅能够固碳、固氮、增氧、增加空气湿度,对灰尘还具有较强的吸附性。 日前,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助理研究员王伟波和研究员张全发共同发明了一种能快速去除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方法,他们的“法宝”就是土壤蓝藻。 不怕严寒酷暑的藻类 在大约3

    来源:中国科学报

    时间:2014-05-20

  • 科学家发明大花第伦桃幼苗定居成活方法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科学家完成的“一种大花第伦桃的幼苗定居成活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据介绍,大花第伦桃是第伦桃科木本开花植物,果实数量多、产量高且富含有机质。同时,其树姿优美,可作为庭园观赏树种、行道树或果树,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近年来,科学家在大花第伦桃的物种介绍、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栽培技术及其应用等方面取得进展,但关于其幼苗定居成活的研究相对较少。幼苗定居成活是大花第伦桃生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且关键时期。在这个过程中,顶枝容易失去顶端优势,顶芽发生弯曲的频率极高,植株正常生长因此受到较大影响。这一瓶颈问题极大地限制了大花第伦桃的开发、利用和推

    来源:中国科学报

    时间:2014-05-20

  • 病毒活体示踪技术问世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生物医药与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蔡林涛、马轶凡两课题组通力合作,在前期研究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病毒活体示踪技术用于观察病毒颗粒在体内的实时分布,这一技术将为解析病毒在体内的感染路径提供重要的手段。相关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美国化学会·纳米》。 据了解,对病毒致病机制和宿主免疫机理的深入了解将有助于发展新的、有效的病毒防治策略和治疗途径。目前的研究已经表明,在细胞水平上对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过程进行实时监测是可行的,但是在活体水平上研究病毒与宿主细胞的作用十分困难。 蔡林涛课题组与马轶凡课题组合作,用生物正交化学方法对流感病毒(颗粒)进行了标记,在活体水

    来源:中国科学报

    时间:2014-05-20

  • 新型癌细胞培养技术可简化实验室研究

    生物通报道:目前,美国乔治敦大学Lombardi综合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项新型技术,可培养正常细胞和癌细胞,并使它们无限期地存活下去,这种新技术正在改变和加快基础癌症研究。科学家们证明,利用条件性重编程细胞(CRCs),可显著缩短小鼠发展某种特殊乳腺癌所用的时间。培养的肿瘤细胞也表现得像人乳腺癌细胞一样,保留其基因表达模式,从而为我们研究疾病提供了一种更精确的动物模型。该中心的肿瘤学和药理学教授Anna T. Riegel博士指出:“我们在初步工作中看到,这些细胞在人类癌症临床研究中引起了惊人的进步,现在我们证明,它们在实验室癌症研究中是多么的有用。”相关研究结果于2014年5月15日发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5-19

  • 探讨功能材料技术,推动产业快速发展

            近年来,随着分析测试技术自身的飞速发展,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在产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也日益增大,这在制药、食品、环境、石化化工等众多行业的快速发展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优秀展会往往是行业发展的风向标,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analytica China)自2002年首次从德国来到中国发展至今,早已超越了简单的仪器、技术展示,而是紧密地与行业应用相结合,关注行业热点话题,并通过精心的展区规划、特色展商邀请、举办行业高质量会议等多种方

    来源:慕尼黑展会

    时间:2014-05-19

  • 机器人治疗脊髓损伤技术获“爱迪生奖”金奖

    由日本茨城县筑波市某企业开发的“机器人治疗脊髓损伤技术”,近日获得了美国“爱迪生奖”金奖。据报道,“爱迪生奖”由美国市场学协会在27年前设立,该奖每年颁发给创新产品或创新服务的开发人员,奖项由约3000位评审投票决定。今年“爱迪生奖”金奖得主为筑波市创业企业“CYBERDYNE”开发的使用成套机器人治疗脊髓损伤技术的项目。据CYBERDYNE公司介绍,如果将该套机器人设备安装在患者脚上,机器人将辅助使用者站立行走。在辅助步行训练的过程中,预计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脑内神经及肌肉机能。据报道,虽然该机器人设备在日本尚未被认定为医疗器械,但2013年在欧洲已被认定为医疗器械。其中,该设备在德国已经适用于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时间:2014-05-19

  • 大大简化生物技术药物生产的新技术

    生物通报道:生物技术药物生产的最后一步是完成正确的糖结构。这一步骤对于药物的疗效来说至关重要,但是也使生产过程变得非常复杂和昂贵。目前,比利时VIB研究所和根特大学(UGent)的Leander Meuris、Francis Santens和Nico Callewaert开发出一种技术,可缩短糖的结构同时保持疗效。这项技术可能会使生物技术药物的生产大大简化和更便宜。相关研究结果最近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糖结构对生物技术药物机制非常重要几乎所有的生物技术药物都是蛋白质。大多数这些药物都含有结合到蛋白质的复杂糖结构。一方面,这些糖对药物作用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5-16

  • Nature子刊:一种罕见儿童肥胖症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生物通报道:Prader-Willi综合征(PWS),又称Prader-Labhar-Willi综合征、普氏症、愉快木偶综合征、隐睾-侏儒-肥胖-智力低下综合征、肌张力减退-智力减退-性腺功能减退与肥胖综合征。该病症1965年由Prader等首次报道,至今已报道的病例有数百例。患有这种疾病的人在新生儿期喂养困难、生长缓慢,一般自2岁左右开始无节制饮食,因此导致体重持续增加及严重肥胖,需预防因肥胖而导致的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脊柱侧弯等症状。亲本印记(Parental imprinting)是表观遗传调控的一种形式,指配子发生过程中亲本基因的选择性差异表达。PWS可能是亲本印记缺陷疾病一个最好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5-14

  • 中国食管癌基因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2014年5月1日,《自然》杂志(Nature)正式发表了一项由中国科学家取得的重大科学成果。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詹启敏院士领衔的研究团队与华大基因、汕头大学医学院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合作,通过高通量测序、比较基因组杂交芯片分析、生物学功能和临床验证研究,系统地揭示了食管鳞癌的遗传突变背景,发现了与食管鳞癌发生发展进程和临床预后相关的基因。为揭示食管鳞癌的发病机理、寻找食管鳞癌诊断的分子标志物、确定和研发临床治疗的药物靶点以及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食管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程进展快,预后差,五年生存率仅为10%左右;其死亡率在中国和全球分别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时间:2014-05-14

  • 顾臻《Angewandte Chemie》解析新的药物传递方法

    生物通报道:目前,北卡罗拉纳州立大学和北卡罗拉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的抗癌药物传递方法,基本上可在药物触发其释放之前,将其传递癌细胞中。该方法可以比作具备一个抗癌炸弹,直到它们进入癌细胞才会引爆,在那里它们将结合摧毁细胞。本文第一作者莫然(Ran Mo),博士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目前是北卡罗拉纳州立大学和北卡罗拉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生物医学工程联合项目的博士后,他指出:“这是一种高效、快速的方法,将药物传递给癌细胞,并触发细胞的死亡。我们还使用基于脂质的纳米胶囊(已经在临床使用),使它更接近于现实中使用。”该技术采用纳米级脂质胶囊(或脂质体liposomes),将两种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5-13


页次:198/494  共9869篇文章  
分页:[<<][191][192][193][194][195][196][197][198][199][20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