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BC: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预防方法
生物通报道: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世界上最常见的肝脏疾病,被认为是代谢综合征的肝脏表现。过量的膳食果糖会在啮齿类动物和人类中引起代谢综合征和NAFLD,但是果糖诱导的代谢综合征和NAFLD的发病机制,仍然了解甚少。通过小鼠实验,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预防非酒精脂肪性肝病的方法。根据他们介绍,阻断一个给肝脏传递膳食果糖的途径,能够在小鼠身上阻止这种疾病的发展。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最近的《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杂志。在人类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往往伴随着肥胖、高血糖、高血压和其他代谢综合症标志。全球估计有十亿人患有脂肪性肝病,但是很
-
清华研究葡萄糖转运获突破:有望饿死癌细胞
6月5日,清华大学宣布:清华大学医学院颜宁教授研究组在世界上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晶体结构,初步揭示了其工作机制及相关疾病的致病机理。该研究成果被国际学术界誉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科学成就。有望阻断癌细胞营养 “饿死癌细胞”葡萄糖是地球上各种生物最重要、最基本的能量来源,也是人脑和神经系统最主要的供能物质。葡萄糖代谢的第一步是进入细胞,但亲水的葡萄糖溶于水,而疏水的细胞膜就像一层油,因此,葡萄糖自身无法穿过细胞膜进入到细胞内发挥作用,必须依靠转运蛋白这个“运输机器”来完成。葡萄糖转运蛋白镶嵌于细胞膜上,如同在疏水的细胞膜上开了一扇一扇的门,能够将葡萄糖从细胞外转运到细胞内
-
《NEJM》:新一代测序技术挽救危重病男孩
生物通报道:一个14岁男孩患上一种神秘的脑炎,这种疾病使他入院六周,并一度陷入药物引起的昏迷状态。但是,通过新一代的DNA分析工具,他的病情突然好转并快速恢复,这表明,即使医生没有嫌疑对象时,也可以用新的DNA分析工具来揭示危及生命感染的原因。根据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医学实验室的华裔教授Charles Chiu介绍,在对脑脊髓液和血液进行分析仅仅48小时后,该男孩就得到了快速的诊断和成功治疗,这预示着强大的“下一代测序(NGS)”技术在解开传染病谜团中的更广泛应用,不仅可用于前沿的研究机构,而且可用于随处可见的、医生可以接近的临床实验室。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4年6月4日的《新英格
-
北京大学郑晓峰团队利用TALEN技术研究HSCARG负调控先天免疫机制,
在《PLOS Pathogen》杂志上发表重要研究论文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郑晓峰教授研究组在《PLOS Pathogen》发表题为“HSCARG negatively regulates the cellular antiviral RIG-I like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 by inhibiting TRAF3 Ubiquitination via recruiting OTUB1”的论文。研究结果表明,HSCARG的精确控制是一种新发现的抗病毒先天免疫负反馈调节机制,因此HSCARG是一个潜在的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基因靶点。先天免疫是生物体对抗致病病原体如病毒、细菌、寄生虫的第一道防线。细胞抗病毒反应的核心
-
四代测序技术到来 – 罗氏收购Genia Technologies测序公司
6月2日,罗氏宣布将出价3.5亿美元收购一家测序公司Genia Technologies,其中包括向Genia股东支付1.25亿美元现金,以及后续根据进展支付累积至2.25亿美元。完成收购后,Genia公司将与罗氏测序部门整合。Genia公司的CEO Stefan Roever曾说“如果二代测序是需要前期DNA扩增的电子传导技术,三代测序是光信号捕获的单分子测序,那么我们就是四代测序技术—单分子测序+电子传导检测”。罗氏测序部门全球总裁 Dan Zabrowski说,“我们相信Genia公司的技术将为测序市场带来全新概念的的富有竞争力的产品。通过单分子测序和电子传感器捕获信号,Genia公司的
-
我科学家获抗癌抗病毒新突破
人类机体抗癌、抗病毒的发生发展机制研究,是长期以来生物医学界备受关注的重大科学问题,事关治疗新技术、新药物的研发与应用。今年以来,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曹雪涛所带领的研究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下,经过不懈努力,在相关领域接连取得突破。5月12日出版的国际顶级学术《癌细胞》杂志以封面论文形式,发表了曹雪涛研究团队有关肿瘤发生发展分子机制的研究论文,报道了该团队发现一种能够通过在细胞核内聚集、放大促癌信号转导的新机制,而促进肿瘤发生与异常生长的新型小G蛋白分子RBJ,为研究肿瘤细胞异常生长机制提出了新思路,提示“攻破细胞核陷阱”以阻断优势性促癌信号转
-
英报告称一项试管婴儿技术可能安全
近日,英国科学审查小组的最新评估结果显示,一项被提议的新生育治疗技术或许是安全的,该技术能够预防某些特定的基因疾病。但该专家小组还表示,在这个名为线粒体DNA替代疗法的技术被用于患者之前,仍需更多研究。线粒体是为细胞提供能量的细胞器。它们携带着自己的DNA——mtDNA,而这些基因的突变能引起线粒体疾病。虽然疾病症状是多变的,但大脑、肌肉和心脏等耗能较多的器官通常会受到影响。由于线粒体会通过卵细胞传递,相关疾病会遗传自母亲。而该技术则可能帮助携带致病性线粒体基因突变的女性生下健康的孩子。研究人员发明了转换卵细胞基因材料的方法,用拥有健康线粒体的卵细胞取代携带错误线粒体DNA的卵细胞。结果是,胚
-
Science关注:新辅助生殖技术是否安全
生物通报道:线粒体置换是指,用父母的细胞核DNA和捐赠者的线粒体DNA构建一个胚胎。这种新兴的辅助生殖技术旨在避免特定的遗传疾病传递给后代。线粒体置换意味着婴儿将获得来自母亲、父亲和第二位女性的遗传信息。日前,英国科学评估小组发布的最新报告指出,线粒体置换术很可能是安全的。不过在将该技术用于患者之前,还有几个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Science网站在第一时间撰文对此进行了介绍。线粒体是为细胞提供能量的细胞器,它具有自身的一套DNA(mtDNA),一旦线粒体基因发生突变就会引起线粒体疾病。这种疾病的症状比较多变,不过受到影响的多半是需要大量能量的器官,例如大脑、肌肉和心脏。线粒体可以通过卵细胞传
-
科学家筛选落实大脑研究技术细节
2013年4月,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宣布启动人类大脑研究计划,这令神经科学家备感振奋。但在兴奋之余,神经科学家应当重新审查一下自己初步的研究计划。一个物理学家、工程师及神经科学家组成的团队于近日在弗吉尼亚州阿林顿市召开了会议(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赞助),讨论哪些研究计划是可行的,哪些是无法通过的。《使用先进革新型神经技术的人脑研究(BRAIN)倡议》 的核心是一项价值1亿美元的脑研究计划——旨在通过设计新型测量手段或工具,从内部或外部测量大脑神经活动。纽约冷泉港实验室神经物理学家Partha Mitra是本次会议的组织者之一,他说:“不幸的是,有的研究计划违背了物理定律,有的突破了一些非常重
-
华中科技大学Nature子刊发表荧光成像新技术
生物通报道 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方法,证实可利用它来使得猝灭的荧光蛋白分子发生化学重激活,实现树脂包埋荧光微成像。研究结果发表在6月2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华中科技大学的曾绍群(Shaoqun Zeng)博士和龚辉(Hui Gong)教授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前者主要从事生物医学光学、生物医学成像、神经回路与蛋白质功能高分辨成像新技术新方法、生物信息技术等研究。后者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认知光学成像与神经信息学、数字生命与医学影像。树脂包埋(Resin embedding)是一项开发成熟的方法,被广泛用作为电子显微镜
-
新技术可用稻草低成本生产生物乙醇
日本大成建设公司近日说,该公司技术人员成功开发出一项新技术,可低成本、高产量地利用稻草生产生物乙醇。据这家公司技术人员介绍,现有利用稻草生产生物乙醇的技术不仅生产成本高,而且会产生较多二氧化碳,不利于环境保护和推广使用。在通常情况下,稻草中的淀粉很难溶解于水,所以,现有技术主要是利用稻草中的纤维素来生产乙醇,淀粉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使稻草中的淀粉更容易分解是新技术的关键。技术人员在稻草原料中增添了一种特殊的碱溶液,并确认淀粉在碱溶液中能充分溶解。然后,再将溶解后的淀粉采用与纤维素不同的生产工艺,使淀粉转化成糖。目前,该公司的实验生产设备已经能够用1吨干稻草生产出315升乙醇,与利用原有技术与设备
-
Nature:光遗传学重大突破,操纵记忆不再是幻想
生物通报道:《记忆裂痕Paycheck》的主人公在完成一个秘密项目之后接受了记忆删除,结果他的整个生活都陷入了危机。现在,科学家们不仅能够抹去一段记忆,还可以重新激活它,操纵记忆已经不再是科幻片中的狂想。加州大学圣迭戈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光遗传学刺激抹去了大鼠的一段恐惧记忆,随后又将其重新激活,这样的操作彻底改变了大鼠的行为。这是人们首次有选择性的去除和重新激活一段记忆,相关论文发表在六月一日的Nature杂志上。“我们可以通过强化或削弱突触连接,随心所欲的形成、抹去和重新激活一段记忆,”文章的资深作者Roberto Malinow教授说。研究人员对大鼠脑部的一组神经进行了光遗传学改造,使其
-
华人学者《德国应用化学》:新的HIV疫苗研制方法
生物通报道:目前,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的科学家们,利用一种转基因HIV病毒,开发出一种有前景的新方法,将来可帮助研究人员研制出更有效的HIV疫苗。该研究小组由化学家Jiantao Guo、病毒学家Qingsheng Li和合成生物学家Wei Niu带领,已经成功地在体外检测了这种疫苗研制方法,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最近的《德国应用化学》(Angewandte Chemie)。本文通讯作者Jiantao Guo,本科、硕士均毕业于南开大学,在密歇根州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美国Scripps研究所博士后,现为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化学助理教授。其研究组主要集中于一系列重要生物分子(包括蛋白质、
-
一种新的人胚胎干细胞培养方法
生物通报道:为了能够适用于医学移植,人类胚胎干细胞(hESCs)需要保持一种“未分化”状态,即它们没有变换成其他类型的细胞。为了确定培养hESCs的最好方法能使它们保持未分化状态,也能生长、增殖和存活,研究人员经常使用动物来源的血细胞“饲养层”,通常来自于小鼠(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s)。然而,这种方法存在各种污染问题,包括病原体和病毒的传播。为了避免污染问题,巴西的一个研究小组,使用人经血间充质细胞(menstrual blood-derived mesenchymal cells,MBMCs)作为饲养层细胞,他们发现,MBMCs可以取代动物来源的饲养系统,用于培养人类胚胎干细胞,并能够使
-
袁隆平: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在国际上有“绝对优势”
据新华社北京5月28日电 (记者魏梦佳 毛伟豪)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此间进行的2014世界种子大会上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杂交水稻技术目前在国际上具有“绝对优势”。袁隆平介绍,中国杂交水稻海外的播种面积在2012年就达到7800万亩,在美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等多个国家大面积种植。与国外品种相比,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可谓“超级稻”。在越南,由于中国杂交水稻的亩产能达到420公斤,比当地品种高出120公斤,杂交稻种植面积近1000万亩;在美国,杂交稻种植面积有600万亩,比当地品种增产20%以上。去年,先正达、孟山都等全球种业巨头汇聚菲律宾,各拿出看家的杂交水稻品种,每个
-
第三代人类基因测序技术获得重大进展
东南大学担纲的第三代人类基因测序关键技术研制取得重大进展:人体全基因测序有望只需1000美元、在1天时间内完成,提前预测、干预潜在遗传类疾病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人体基因由30亿个碱基对组成,基因测序就是做纳米孔让30亿个碱基对排队通过。测定基因序列后,就能判断人的健康情况,判断疾病特别是遗传类疾病发生情况。第一代、第二代基因测序使用的都是化学方法。第一代基因测序方法历时12年、耗资数十亿美元。第二代测序仪让人类基因组重测序的费用降低到10万美元以下,测序时间也缩短到6个月。2006年启动的“第三代基因测序系统”研究则采用物理方法。东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陈云飞:我们第三代,如果采用机械制造的方
-
中科院《JBC》:识别免疫反应参与蛋白的新技术
B-lymphocyte image生物通报道:目前,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和剑桥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技术,可有助于识别免疫细胞上某些对抗击人体入侵者非常关键的蛋白质。当我们的身体受到外来物(如细菌和病毒)的攻击时,我们的免疫系统会精心安排一种复杂的回击策略,涉及到许多单独的部分。这一反应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类称为B淋巴细胞(B-lymphocyte)的细胞,这种细胞处于我们防御系统的最前列,因为它能识别并试图中和入侵者。B淋巴细胞可在表面产生一个称为B细胞受体的蛋白质。这个受体可识别和附着在入侵生物体的抗原分子上。这会引发B淋巴细胞分裂并释放专门的蛋白质,称为抗体,可中和抗原。这
-
纳米止血技术研究取得新进展
我国医用纳米止血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相关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英国皇家化学会期刊《化学世界》。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教授姜凯与青岛大学教授龙云泽、国家纳米科学技术中心研究员蒋兴宇等多学科团队合作,根据保持与重建器官连续完整性理论,设计了一种气流辅助原位静电纺丝装置,并在国际上首次将该技术用于活体动物猪肝切除止血实验。结果表明,该装置能将α-氰基丙烯酸酯医用胶原位电纺成微纳米纤维,并在气流导向下精确均匀沉积到伤口表面,快速实现肝脏大面积创口的可靠止血。进一步研究表明,电纺超细纤维原位聚合形成的致密纳米结构薄膜起了防漏层的作用,完全阻止了伤口的渗出血发生。“做一个外科手术并不难,难的是不发生严重并发症。”
-
袁隆平:争取超级稻今年亩产突破一千公斤
昨天,为期3天的2014世界种子大会在北京市丰台区开幕,这是该大会首次在中国举办。记者从会上获悉,北京将建设全国首家种业交易中心,为种业发展提供种子交易、鉴定评估、咨询等全产业链的专业服务。 □开幕 种业界代表致敬袁隆平 昨天,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出席世界种子大会开幕式并致辞。他指出,种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命线”。要大力推进种业投资和贸易合作,促进种业技术和人才交流,推动我国由种业大国向种业强国转变。 现场增加了一个特别的环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被邀请上台,接受献花。种业界代表们鼓掌向他致敬,感谢他对种业界的贡献。 种子大会会议期间,将集中展
-
内地600余所大学拟转职业技术类高校
陈磊是北京一所职业高中的毕业生,今年3月初,还没有到毕业季,已经有三家企业找他了。他自己综合考虑了一下,选择了北京亦庄开发区的一家外资企业,“税后工资3000多”。刘倩则奔波在另一个战场上。她是北京一所市属高校经济专业的毕业生,至今还没有找到工作。马上临近毕业,她已经托安徽老家的亲戚在当地找工作,“再找不到就回老家去”。陈磊和刘倩的遭遇,在中国当前是一个缩影。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有700多万毕业生即将毕业,媒体上再次响起“最难就业季”的声音。硬币的一面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另一面则是国内企业大量存在的“用工荒”。“中国解决就业结构型矛盾的核心是教育改革。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是什么?我们认为是现代职业教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时间:2014-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