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生态环保
  • 北冰洋下“生机勃勃”

    本报讯 通过对北冰洋为期30天的科学考察,一支由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和俄罗斯的45名科学家组成的探险队日前宣布,在北冰洋厚厚的坚冰下蕴藏的生命种类之丰富,大大超出人们原先的想象。     据美联社报道,这次科考在北冰洋加拿大海盆获取了大量的照片、冰样和海洋生物标本,值得各国科学家在未来花费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进行研究。此次科考表明,尽管对于人类来说北冰洋因气候寒冷而很难适应,但却是很多其他生物的乐园,各种病毒、细菌、真菌、单细胞以及多细胞植物和动物在这里生机勃勃。这支探险队乘坐美国海岸警卫队的破冰船“Healy”号,对北冰洋的冰面、冰面以下的水域和海床进

    来源:科学网

    时间:2005-08-12

  • 科学家发现两个新狐猴物种

    马达加斯加因物种丰富被称为“第八个大洲”,生物学家近日又在该岛国上发现了两个新的狐猴物种,使已知狐猴物种数增加到49种。   狐猴是早于猴、猿出现的一种灵长类动物,濒临灭绝,仅生活在马达加斯加岛上。《新科学家》杂志网站9日报道,德国灵长中心的生物学家在分析一种狐猴的形态、遗传和行为数据时,发现这种此前被认为是小嘴狐猴的动物实际上是一种此前从未发现的物种。   另外一种新狐猴物种出现在马达加斯加的安达西贝,该地区是马达加斯加物种最多的地方之一。瑞士科学家通过分析该狐猴的形态和遗传特征后,确定其为一种新的小嘴狐猴。   科学家认为,新狐猴物种的发现表明,对于生物多样性的形式和形成原因还有很多值得研

    来源:新华社

    时间:2005-08-11

  • 飞机凝结尾迹加剧全球变暖 调整飞行高度可避免

    新华社柏林8月7日电 德国研究人员发现,飞机在飞行过程中只要将飞行高度略微调整几百米,“躲过”饱和空气层,就可以避免凝结尾迹的生成,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凝结尾迹是指在高速飞行的喷气式飞机后面产生的“白烟”,由空气中的水汽和尾气中的微粒在冷空气中凝结成的冰晶构成。研究发现,凝结尾迹会形成卷云(一种高空云)。这种云会阻碍地球表面热辐射的散发,进而加剧全球气候变暖。据德新社报道,目前防止飞机产生凝结尾迹的唯一方法是将飞机的飞行海拔高度从通常的9900多米大幅降低到7200米左右。在这一高度,冰在空气中没有达到过饱和状态,凝结尾迹因而无法形成。但由于飞机发动机在高海拔高度上飞行才能呈最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05-08-09

  • 新西兰斑鸠吃多浆果“醉醺醺” 集体“罢飞”

    吃多浆果“醉醺醺”忙坏鸟类保护者    人喝醉了会神志不清,但你知道,鸟吃多了浆果也会变得“醉醺醺”吗?最近,新西兰北部港口璜加雷的斑鸠们就遭遇了一次“集体醉酒”事件,使鸟类保护工作者飞奔着赶去援救,还为它们设立了“解酒所”帮助这些小斑鸠恢复清醒。     近几个月来,璜加雷鸟类救援中心接到许多电话,市民们纷纷反映有不少斑鸠莫名其妙地从树上坠落,或无缘无故地撞到窗玻璃上,有的甚至在大街上“昏睡不醒”。救援中心调查后才发现,原来这些斑鸠是偷食了一种名为番石榴的浆果,这些浆果在斑鸠的嗉囊,也就是它们的胃里发酵,最后导致

    来源:北京青年报

    时间:2005-08-08

  • 我国新增1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国家环保总局8月5日公布了我国在河北、内蒙古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建的1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至此,我国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达243个,总面积8944.1万公顷,约占我国陆地国土面积的9.2%。         新建的1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涵盖了森林、内陆湿地与水域、荒漠生态系统、野生动物以及地质遗迹等5种类型,保护区内物种丰富,自然遗迹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科学研究价值较高,在涵盖水源、净化水质、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中,吉林珲春东北虎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东北虎分布数量最多、密度最高的区域,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5-08-08

  • NASA携带病菌到火星?

    生物通报道:虽然在7月26日“发现号”航天飞机终于如期升空,并且成功进入轨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也可以松了口气,但美国国家科学院科学委员会(National Academies'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NRC)近期提出的报告中指出,NASA应该发展与采用新的技术和要求,提高其太空舱检查与消除微生物的能力,以防将这些微生物带到火星上造成污染。如果在太空舱到处散播着细菌,那么就有可能会带到火星上,在那儿生长。并且可能会干扰科学家们调查Mars本身所具有的生命。 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火星上多处存在液体水,地球上的一些生物可能可以在火星极端环境下――低温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5-07-29

  • 新危机:转基因作物可与野生杂草杂交繁殖

    生物通报道:英国的研究人员发现试验田中的转基因油菜与相近的野生杂草发生了种间杂交,因此可能造成除草剂耐受性在野草中的扩散。这项由政府资助的研究在英国的生态和水文研究中心进行。研究表明油菜能够与近源的杂草田芥菜杂交。令人奇怪的是这种嫌疑的杂交似乎是一种健康、能繁殖的作物。研究人员补充说所谓“超级杂草”侵占田地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除草剂耐受杂草是农民的一大头疼的难题。新的研究表明这个问题只是农民的管理问题而不是环境问题。在三年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转基因油菜和非转基因作物田地中的野草种类。他们发现两个看似拥有油菜和田芥菜特征的植物。一种类似田芥菜且能繁殖的植物不能被除草剂杀死,因为转基因油菜是抗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5-07-27

  • 象牙喙啄木鸟真的“起死回生”了?

    生物通报道:半个多世纪前就列入绝种名单的象牙喙啄木鸟(ivory-billed woodpecker),居然在美国阿肯色州重现踪迹!但是,最近由鸟类专家组成的一个研究组对这一发现提出了质疑。象牙喙啄木鸟(Campephilus principalis)是北美洲最大的啄木鸟,高约50公分,翼展约84公分,眼睛呈灼黄色,鸟身羽毛为有白色图案的亮黑色,翅膀收起来时,白斑看来像人的脚跟。 象牙喙啄木鸟重现的消息,使赏鸟界非常惊喜。象牙喙啄木鸟又称“白背”、“珍珠啄”、“树林野鸡”、甚至“天主鸟”等,它用啄树皮搜索可以食用的幼虫和甲虫时,可以造出两拍的啄木声。这种啄木鸟十分引人注目,当人们看到它时,往往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5-07-26

  • Cellulosome扫荡纸屑污染

    生物通报道:也许大家不会认为纸屑有一天会成为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毕竟纸屑来自树木,可以在自然界中分解成小分子,从而得到重新回到植物生长循环中去。但是,一般垃圾堆里没有合适的湿度和其它条件,因此纸屑常常经过十几二十年依然不能够分解。所以大量的废纸填满了我们的星球,造成了巨大的环境污染问题。魏兹曼科学院(Weizmann Institute's Biological Chemistry Department)Edward Bayer教授已经发现了将来也许可以解决全球纸屑污染的方法。时间追溯到1983年,那时Bayer教授与特拉维夫大学(Tel Aviv University)Raphael Lam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5-07-19

  • 玉米塑料将使我国告别“白色污染”

    一种新型环保材料已进入工业化试生产阶段 玉米塑料将使我国告别“白色污染”         何为“玉米塑料”         饱含淀粉质的玉米经过现代生物技术可生产出无色透明的液体——乳酸,再经过特殊的聚合反应过程生成颗粒状高分子材料——聚乳酸。从玉米中提取的聚乳酸颗粒称为“玉米塑料”,可代替化工塑料粒子,根据不同需要制成建筑墙体板材、包装材料、纺织面料、日用器具、农用地膜、地毯、医用材料、汽车内饰和家庭装饰品等。由这种生物高分子材料制成

    来源:文汇报

    时间:2005-07-18

  • 人类选择也会改变植物进化过程

    当达尔文解释进化论时,他将这一进程描述成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而科学家近日发现,人类无意识的选择也能引起物种进化。以只生长在喜马拉雅山高处的雪莲为例,这种珍贵植物的进化进程已经因人类的选择出现变化。   研究人员发现,一种雪莲随时间的流逝逐渐变矮。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完全是人类对它们过于“青睐”。这种雪莲名为绵头雪莲,经常被用于传统藏药和中药。个头儿最大的绵头雪莲甚至在开花季节就被采摘,结果只有个头儿小、无人采摘的绵头雪莲开花结子。   美国密苏里植物园韦恩·劳和简恩·萨里克在最新一期《美国科学院学报》上撰文说,经常被采摘的雪莲,在过去的百年里变得越来越短,而那些生长在无人采摘地区的雪莲却未出现

    来源:青年参考

    时间:2005-07-15

  • 转基因植物“吃掉”土壤污染

    基因技术人员正在应用一些外界技术描绘出一个美好的未来,即植物能够作为一个廉价的,安全的和更有效的处理土壤污染的方法而被广泛利用。   生物学家们几十年来一直在开发基因机制使得显微镜下可见的虫能够在这种被污染的土地上存活下来,在一般情况下大多数生物会死去。   在美国丹伯里市(Danbury)原制帽工厂的厂址上,研究人员正在利用基因改变过的三叶树来吸收被污染过的土地中的汞。   2003年乔治亚州大学的学生在丹伯里进行最先进的户外实验,利用转基因工程树来“吃掉”污染。这个团队的负责人理查德.米格(Richard Meagher)说:“植物能够做到这一点,至少我们可以促使它们做到这样。”   但是

    来源:人民网

    时间:2005-07-15

  • 肯尼亚开设第一块转基因玉米试验田

    非洲除南非之外的第一个转基因玉米的开放地试验近日开始在肯尼亚进行。 5月27日,经过修饰的具有抗一类名为螟虫的昆虫的玉米种子首先在肯尼亚农业研究所(KARI)被限制的试验田播种。KARI主任Romano Kiome称赞这是一项利用科学满足人们需求的举动。他指出,每年由于螟虫使肯尼亚损失的玉米达到40万吨,几乎等于该国每年进口的数量。 这项玉米抗虫转基因试验已经在KARI生物技术中心的“生物安全”温室里展开。 此项目的一个领导者Stephen Mugo表示,这些田间试验被用于检测转基因抗虫玉米对于减少螟虫破坏的效果。如果成功的话,转基因玉米将与肯尼亚玉米杂交以产生适应当地生长条件的抗虫品种。 不

    来源:

    时间:2005-07-14

  • 《自然》杂志称酒精并非理想的绿色燃料

    据《自然》杂志4日报道,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将酒精(乙醇)燃料视为“绿色燃料”,但一项最新研究发现,酒精的环保名声被夸大了,大规模种植用于生产酒精的甘蔗和玉米正在破坏地球生态。         酒精燃料是植物发酵后的产物,将它添加到汽油中,增加汽车燃料的氧含量,因此可以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最近几年,由于国际油价一直走高,加上各国对环保问题的重视,酒精燃料的销量呈上升之势,尤其是巴西和美国,酒精燃料大行其道。         酒精燃料的支持

    来源:北京晚报

    时间:2005-07-05

  • 泰安发现象牙化石 证明古时泰山气候似版纳

    经专家鉴定,山东省泰安市逯家庄村两农民在大汶河发现的两块巨大齿型化石,属于比较完好的大象牙齿化石,这证明远古时期泰山地区气候特别温暖、湿润,泰山附近有大象出没,并为远古泰山地区的环境变迁、气候演变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据介绍,5月12日,泰安市邱家店镇逯家庄村村民张武、张灿贞兄弟,在大汶河发现一大一小两块石头,有腥味,非常像某种动物的牙齿,每个牙齿长15厘米左右。泰山学院地理系杨炯在仔细研究后认为这是动物化石无疑,从其形状特点分析,这是一大型草食类动物,属于大象化石。与此同时,杨炯与中科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取得联系,准备作进一步分析。原来参加过泰山三叶虫化石发掘的泰山管委高级研究员姜丰荣先

    来源:新华社

    时间:2005-05-30

  • 海南鹦哥岭发现大量珍稀物种

    日前,参加今年鹦哥岭省级自然保护区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程综合资源调查队在海南乐东黎族自治县万冲南盆发现了近40年来在海南不曾出现的斑头大翠鸟、紫林鸽等鸟类,还发现了莎草蕨、坡垒等珍稀和国家保护植物。   统计表明,在海南存在的100多种森林留鸟在鹦哥岭几乎都有,分布在海南的39种两栖类动物,已在鹦哥岭发现其中的三分之二。大量多年不见有记录的物种在鹦哥岭重新被发现。此次在南盆驻点,鸟类专家除了看到斑头大翠鸟、紫林鸽等近40多年来海南未曾有记录的鸟类外,还看到绿皇鸠、三趾翠鸟、鹰雕等鸟类,这些都是良好树林的指示物种。   另外,调查队在此次调查中首次见到了两株国家I级保护植物坡垒,胸径在20厘米

    来源:新华社

    时间:2005-05-30

  • 发展中国家对转基因作物报道不足令人担忧

    Scidev.net5月25日消息,一份关于转基因(GM)农作物在五个发展中国家媒体覆盖率的调查显示,新技术的报道往往缺少评论性的分析,而且很少是代表农民观点。调查的四个国家中,巴西、印度、肯尼亚、和赞比亚,对于转基因农作物,媒体倾向于与政府保持同一阵线。而在泰国,媒体则反对政府引入转基因农作物的计划。         调查报告称,许多报道都缺少分析性或调查性,例如,多数新闻文章都是基于政府的公告,反映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新闻工作者在科学相关问题上缺少研究调查。五个被调查国家中,农民都是最直接受GM技术影响的群体,但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网

    时间:2005-05-27

  • 泰国遭罕见虫灾 政府呼吁农民“吃虫”

    据《中国日报》报道近日,泰国北碧省遭受了一场十分严重的虫灾。当地政府绞尽脑汁,最后想出了一招“终极必杀技”:呼吁人们将这些小虫吃进肚里,彻底解决问题。据澳大利亚广播公司报道,目前,北碧省的灾情已经非常严重,杀虫剂对这些小虫根本没用,遭受虫害的农田将近1600公顷,占当地庄稼全部面积的60%。很多农民已开始尝试危险的化学药品。     当地行政长官皮帕特·坎克海瑞克说,采取新的杀虫策略刻不容缓,而最健康、也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将害虫一口吞下,就跟吃片药差不多,这样才能一了百了,彻底结束害虫的生命周期。     他很有信

    来源:竞报

    时间:2005-05-12

  • 迪斯特用多相催化剂生产生物柴油

    迪斯特(Diester)工业公司在法国塞特建设生产脂肪酸甲酯(FAME)的新装置,16万吨/年的装置将于2005年底投产,这将是采用阿克森(Axens)公司Ester fip-H工艺的第一套工业化装置。     塞特装置的建设符合欧盟指令2003/EC3117目标要求,该指令要求到2010年使生物燃料用量达到5.75%。     Esterfip-H工艺由法国石油研究院(IFP)研发,由阿克森公司推向商业化。第一套工业化Esterfip工艺装置于1992年建于法国迪斯特工业公司维尼特地区,基于均相催化剂。而新装置则采用多相催化剂---两种非贵金属的尖晶石混合氧化物,属首次应用,它可避免采用均相

    来源:中国石油商务网

    时间:2005-04-29

  • 生物能源发展迎来最佳时机

    发展能源与粮食安全可以并行不悖         正在安徽丰原集团考察调研的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孚凌今天在座谈中说道,“我非常欣赏丰原‘繁衍绿色生命,关爱人类健康’这句话,生物质能源是新的东西,生物质产业是新兴的产业,丰原在我们国家通过农作物深加工、解决能源危机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子,丰原的启示是大力发展生物质产业大有可为。”   生物质产业是指利用农作物、树木和其它植物及其残体、畜禽粪便、有机废弃物等可再生或循环的有机物质为原料,通过工业性加工转化生产化工产品、生物燃料和生物能源以及生物基产品的一个新兴产业。随着世界性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时间:2005-04-29


页次:73/87  共1728篇文章  
分页:[<<][71][72][73][74][75][76][77][78][79][8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