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生态环保
  • 陆海微生物提供抗生素丰富来源

    微生物是生物制药的重要来源,从微生物中寻找活性代谢产物仍是获得新抗生素的一个重要途径。会上福建省微生物研究所的程元荣教授和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丁健教授分别就从陆地和海洋里的微生物中获得新抗生素的研究进行了阐述。   利用小单孢菌研制新产品     程元荣教授谈到,小单孢菌是原核微生物放线菌目、放线菌科中的一个属。在小单孢菌属中的种、亚种和变种近百个,产生了740多个生物活性物质,化学结构类型多样,生物活性各异。目前,在小单孢菌中已发现了一些具有重要价值的次级代谢产物,它们是新抗生素和人体酶抑制剂的重要微生物来源。小单孢菌不但能产生由链霉菌制得抗生素的所有结构类

    来源:中国医药报

    时间:2005-09-13

  • 惹火八月:动物疾病威胁人类!

    location.assign('http://www.ebiotrade.com/custom/ebiotrade/8th/index8th.htm')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5-09-09

  • 动物疾病威胁人类:危机?契机!

    自古以来,物种与物种之间就是有明确的界限的。本来导致各类动物传染性疾病的细菌或者病毒也因各自的宿主间清晰的遗传界限而井水不犯河水。尽管医学和生命科学的不断进步增强了人类掌握和控制疾病的能力,但是病原微生物与人类的战争从未真正停止过,而且由于抗生素长期滥用,新的超级耐药细菌危机很可能卷土重来。人类面临的自身传染病已经够多够复杂的了,而更危险的是――动物传染病也悄悄然逼近人类,一次又一次给人类带来了新的危机:君不见当年称为“黑死病”的鼠疫经由鼠类传染给人类,进而在人类之间传播,先后掀起过三次世界性大流行疾病,波及欧洲、亚洲与非洲,夺去了不计其数人的生命,可以说改写了那段历史,之后甚至被日本侵华时期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5-09-09

  • 给煤电染上“绿色”

    我国电力工业以燃煤发电为主,提高燃煤发电机组的发电效率、降低供电煤耗,走出一条环境友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已经成为中国电力工业重要任务之一。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总工程师叶大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满足未来电力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发展“绿色煤电”技术,实现燃煤发电的高效和近零排放是中国未来煤炭发电的必然选择。     当今人类面临四大环境问题:大气烟尘、酸雨、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火电厂的污染物排放与上述环境问题密切相关,是未来社会关注的重点行业之一。目前,常规燃煤发电排放大量的气体(SOx、NOx等)、固体(灰渣、粉尘、重金属等)和液体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05-09-07

  • 美科学家飞入风眼“捕”飓风

    飓风“卡特里娜”连日来横扫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各州,堪称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自然灾害。但当数十万人惊恐逃避之时,气象学家们却正驾驶着侦察飞机,迎头飞入“卡特里娜”的风眼,研究其雨带及眼壁的形成过程,探求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这一项目由美国国家基金资助,全称为“雨带和强度变化实验”(RAINEX),堪称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气象研究项目之一。该研究将有助于揭开飓风强度迅速变化之谜——数十年来,这些变化一直在困扰着天气预报人员。     项目负责人Steve Nelson介绍说,RAINEX具体的研究内容是:通过侦察飞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05-09-07

  • 可替代能源:“石油树”

    我们知道,汽油和柴油都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石油在地球上的蕴藏量虽然很大,但毕竟也是有限的。随着石油的不断开采和利用,在未来的一二百年内,石油资源将会枯竭,全世界将面临能源危机。太阳辐射、地热、原子核裂变、微生物发酵和能源植物,都已成了当前开发利用的对象。   全世界的森林覆盖率为27%,地球陆地上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生物质约有2000亿吨,有2/3存在于森林之中,森林植物的生物质是化学产品和能量的重要源泉之一,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能源。自1973年以来,科学家不断发现柴油树,这些柴油树,有的能直接利用它流出的油来发动汽车,有些稍为简单加工提炼之后,就可以作为燃料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时间:2005-08-31

  • 奇异的进化故事:我们祖先曾经“厌氧”

    我们祖先曾经“厌氧” 46亿年前地球诞生以后,实在无法确定最早的生命形式究竟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一般认为大约是在40亿至35亿年前出现的。1977年美国哈佛大学的化石专家巴洪,在南非发现了34亿年前的岩石中的含有细菌的化石。因此,大约35亿年前,地球上肯定已经出现了生命。   人类是呼吸空气中的氧气而生活的,如果没有氧气,就会窒息而死。因此,大概很多人都认为氧气无论对什么生物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而远古的地球大气中不含氧气,实际上,细菌中有很多种类一旦有氧就不能存活。像这样的细菌,因为讨厌现在地球的含氧空气,所以被命名为厌氧菌。此外,原生生物、真菌中也有些种类不需要氧。&nb

    来源:文汇报

    时间:2005-08-31

  • 看生物·通天下:世界大战,无“人”参加?

    生物通报道:斯皮尔伯格和汤姆克鲁斯超豪华合作的《世界之战》以2.5亿美元的制作资本刷新了《泰坦尼克》的记录,成为了好莱坞史上耗资最巨的影片,但是《世界之战》这个月在中国上映之后却换来了嘘声一片。许多人认为这部影片过于血腥,情节令人质疑,结局让人摸不着东南西北。但是在我看来,从生物学角度,这部影片还是有它值得一提的地方。这部根据美国科幻小说家H·G·威尔斯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外星人从地球内核钻出地面,大肆侵袭人类的影片在整个放映过程中确实是充斥着血腥暴力,特别是当我看到外星人用激光束射击人群,许多人突然被撕裂后变成了灰烬的场景后,突然觉得跑到电影院里来看这种让人想吐的镜头,真是十分的不智。另外故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5-08-30

  • 澳大利亚高效生态灭蚊系统登陆中国

    目前,全世界每年有7亿人由于蚊子叮咬而感染疾病,危害最大的有登革热、乙型脑炎、疟疾和西尼罗热等。而在全世界的死亡人口当中,有1/17的人死于蚊子传播的疾病。     目前户外大面积灭蚊的方法主要以大量喷洒杀虫剂为主,虽有一定效果,但同时杀死了很多益虫,对人体健康也极为不利;而普通高压灭蚊灯更容易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当蚊虫身体遭电击而爆裂的瞬间,会将体内的大量病菌扩散到空气中和物体表面。     最近登陆中国的澳大利亚MT高效生态灭蚊系统则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经澳大利亚科学家研究发现,蚊子一生只在直径100平方米的

    来源:科学网

    时间:2005-08-30

  • 解密卧龙中心大熊猫的幸福生活

    ⒈大熊猫的神秘食谱  一般人会认为,大熊猫只吃竹子。“这是一种错误观念,大熊猫是一种杂食动物,即使是吃竹子,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年龄,大熊猫也会选择不同地点、种类的竹子,以及选择竹子的不同部位来吃。除了竹子,我们还会增加高纤维饲料、胡萝卜等饲料喂养。”张和民说。  据悉,一只成年大熊猫一天要吃20公斤左右的竹子和5公斤左右的高纤维饲料,而怀孕和哺乳的雌性大熊猫食物更加丰盛,它们食用的竹子都是特地种植的,至于亚成体大熊猫,每天都还有定量的牛奶喝。  在养殖基地,记者看到了这种高纤维饲料,它包含有动物蛋白和骨粉等,做成黄色圆饼状,每个据称都有两三公斤重。饲养人员说,大熊猫最爱吃这种饲料,有“大熊猫

    来源:新闻晨报

    时间:2005-08-29

  • 哈境内禽流感为H5N1型病毒

    哈萨克斯坦农业部11日宣布,该国与俄罗斯接壤的北部地区不久前发生的禽流感疫情,是由可传染人类的H5N1型高致病性病毒引起的。   哈农业部发表的新闻公报说,这一结论是在哈农业科研人员与国外专家对巴甫洛达尔州病死家禽及死亡野生鸟类的血清进行检验后得出的。公报说,巴甫洛达尔州发生禽流感疫情的农场及其附近地区已实行了为期21天的隔离防疫措施,在此期间禁止人员和车辆进出。此外,巴甫洛达尔州组建了13个工作组对全州650多个湖泊、水库和池塘进行调查,以确定是否还有野生鸟类和家禽病死情况发生。公报说,截至10日,哈全国没有新发禽流感疫情的报告,全国各禽类养殖场情况良好。 

    来源:中国生物技术信息网

    时间:2005-08-29

  • 看生物·通天下:中国“亚洲之星”潘岳

    生物通报道:上个月美国《商业周刊》评出了本年度的25位“亚洲之星”,他们不仅包括管理界、金融界及创新界的社会精英,还有来自其他领域的成功人士。其中有六名中国人入选,包括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 这是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出生于充满革命气息和英雄主义的60年代,成长于动荡不安的70年代,汲取着80、90年代开放的芬芳乳汁。潘岳在1989年,以29岁的年龄出任了《中国青年报》的副总编辑,这在当时引起了轰动,四年后,潘岳辞去了这一职务,先后担任了资产管理局的副局长,国家质量监督局的副局长,以及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副主任。2003年,他成为了国家环保总局的副局长。作为中国环境问题最有力的发言者,潘岳开始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5-08-26

  • 渔民全身颤抖立刻断气 食人怪湖接连吃人(图)

    休尔济湖位置至今,已有两人在休尔济湖上神秘死去,但无论是当地居民,还是科学家、特工,目前仍未找到他们的死因。     两年间休尔济湖接连发生惨剧,当事人全身发冷、呼吸困难。     位于俄罗斯南部地区的休尔济湖,已经连续3年见不到渔民的影子,而在过去,那些懂行的人只要去捕鱼,无疑必去休尔济湖。因为那里的鱼可以成吨地钓上来,而且都是些大条的鲑鱼和不多见的茴鱼。有钱人租一架直升机飞来,那些手头不宽裕的人就坐船来。     2002年秋末,渔民的好日子便到了尽头。就是从那时候开始,

    来源:北京科技报

    时间:2005-08-26

  • 人类正"导演"地球史上第六次生物大灭绝

    科学家警告:地球上的生物的灭绝速度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自然》杂志称,50年后100多万种陆地生物将从地球上消失。    人口急速增长、全球气温变暖和自然环境恶化,使地球上的生物正在经历有史以来第六次大灭绝。     正在中国南京参加第四次国际寒武纪大会的多位著名古生物学家表示了上述看法。他们认为,目前物种消失与地球历史上的生物灭绝事件惊人相似,是工业革命拉开了这次生物灭绝的序幕。     科学界普遍认为,地球生命演化史经历过五次大规模的生物灭绝,虽然具体原因众说纷纭,但可以肯定的是,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时间:2005-08-26

  • 湖里捕鱼立刻断气 俄罗斯休尔济湖之谜

    至今,已有两人在休尔济湖上神秘死去,但无论是当地居民,还是科学家、特工,目前仍未找到他们的死因。  两年间休尔济湖接连发生惨剧,当事人全身发冷、呼吸困难。  位于俄罗斯南部地区的休尔济湖,已经连续3年见不到渔民的影子,而在过去,那些懂行的人只要去捕鱼,无疑必去休尔济湖。因为那里的鱼可以成吨地钓上来,而且都是些大条的鲑鱼和不多见的茴鱼。有钱人租一架直升机飞来,那些手头不宽裕的人就坐船来。  2002年秋末,渔民的好日子便到了尽头。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湖区正式禁止前往。虽说湖岸上没设哨卡,但是附近村庄的居民没一个敢去。敢去的只有一些科学家、医生,他们的目的是对湖区进行考察。他们想知道,到底是什么神秘

    来源:北京科技报

    时间:2005-08-25

  • 看生物·通天下:恐惧之邦,政治游戏?

    生物通报道:最近很火的一本书《恐惧之邦》(State of Fear)引来了各种纷纷扰扰的讨论声,其著作者麦克克莱顿(Michael Crichton)是个有意思的小说家:他刚开始进入哈佛大学文学系就读,读到一半又转入考古人类学系学习,毕业后在医学院继续深造,而且还在著名的沙克生物研究所做过研究,但研究了一会,克莱顿转回头又走上写作道路。这一选择是正确的,看他之后所写的书就知道——《侏罗纪公园》、《地动天惊》、《失落的世界》、《火车大劫案》纷纷拍成电影,他所编辑的电视机《急诊室的春天》更是在艾美奖中大放异彩,获得多项殊荣。而在这本《恐惧之邦》中,克莱顿综合了奇情诡谲的情节、先进的科技以及卓越的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5-08-19

  • 我国农作物品种权年申请量居世界前列

    农业部最新统计显示,自1999年6月16日至今年5月20日,农业部已陆续发布6批共62个植物种(属)类型的植物新品种保护名录,植物新品种保护环境的不断改善使育种者品种权申请数量以年均30%的速度递增,今年前7个月外国企业和个人的申请数量达到54件,目前我国品种权年申请量已位居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成员国第4位。     正在此间召开的第二届全国农作物授权品种展示暨品种权交易会上,6家育种企业与6家科研单位签订了85项植物新品种授权,新品种转让经费超过5000万元。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对此表示,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影响力的扩大和育种者品种权意识的提高,促进了具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5-08-17

  • 禽流感入侵中亚

    从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成员国所提供的信息来看,高致病性H5N1型禽流感已入侵中亚地区。过去的一周里,人们已证实该病在哈萨克斯坦和西伯利亚地区暴发,蒙古国和中国西藏地区也可能暴发了该病。   今年早些时候,有报告称中国西部的青海和新疆地区出现了以往仅见于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H5N1病毒。这些都是亚洲中北部的毗邻地区。大部分禽流感专家认为,该病毒首先通过贸易在中国国内禽类中传播,运货箱和卡车又在不知不觉中带走了被污染的粪便或其他物质。不过,野生鸟类也可能远距离传播该病。由于秋季迁徙季节的来临,特别是由于人们对很多鸟类的迁徙路线只有大致的了解,因此这种可能性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

    来源:中国生物技术信息网

    时间:2005-08-17

  • 红薯造生物燃料有望成汽车“主食”

    已逐渐从人类餐桌退隐“江湖”的红薯,有望成为“粮食”日渐紧缺的汽车家族的一种“主食”。记者从长沙市科技局获悉:由长沙金瓯化工有限公司承担的一种新型生物燃料生产技术——“烃醇燃料生产技术”项目,近日通过了由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这意味着在生产应用领域,以红薯为原料生产生物燃料的技  术瓶颈获得突破,并将带来汽车“饮食”结构的大变革。       在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供给日趋紧缺的现实背景下,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耗国,其通过技术创新开发可再生能源的每一步进展都引人关注。目前在我国北方,以玉米为原料的燃料乙醇项目已

    来源:长沙晚报

    时间:2005-08-16

  • 西伯利亚“万岁”冻土解冻 将释放亿吨甲烷

     近日,一份英国周刊称,西西伯利亚大面积的冻土正出现史无前例的解冻,将加速全球变暖的进程。    最近,从俄罗斯这一地区考察归来的科学家称,这块全球最大的冰冻泥炭沼正在逐渐融化变成一个个的浅湖。这是它自11000年前形成以来的首次解冻。    这块地区总面积10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法国和德国面积的总和。随着它的解冻,将会有上亿吨甲烷气体(温室气体的一种)被释放到大气中。    这一研究是由牛津大学的朱迪斯·马昆德和俄罗斯托姆斯克大学的植物学家谢尔盖·克尔伯丁共同完成的。  &

    来源:Tom科技

    时间:2005-08-16


页次:72/87  共1728篇文章  
分页:[<<][71][72][73][74][75][76][77][78][79][8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